《新編中共黨史簡明教程》在該書第三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繼續(xù)遵循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實事求是,以史實為根據,以中共中央《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黨的歷次黨代會、全會的文件為指導,如實準確地反映了黨的光輝發(fā)展歷程和基本經驗。各章撰稿人對本章內容進行了修訂、提煉和校核,并參考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一、二卷,修正過時提法和不準確表述,以充分吸收黨史研究的新成果。在原書基礎上,我們增寫了第十二章以反映十六大以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蓋軍、柳建輝主編并統(tǒng)改全書。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
(1919年5月-1923年6月)
第一節(jié) 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
第二節(jié)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三節(jié)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四節(jié) 黨在創(chuàng)立初期的活動
第二章 國共合作的大革命
(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一節(jié)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大革命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北伐戰(zhàn)爭和大革命的高潮
第四節(jié)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
第三章 探索中國革命道路曲折前進的十年
(1927年7月-1937年7月)
第一節(jié) 為建立工農革命政權的斗爭
第二節(jié) 城鄉(xiāng)革命斗爭的勝利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左”傾錯誤的一再出現及其危害
第四節(jié) 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勝利
第五節(jié) 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斗爭
第四章 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
(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一節(jié) 開創(chuàng)抗日戰(zhàn)爭的新局面
第二節(jié) 堅持抗戰(zhàn)、團結、進步的方針
第三節(jié) 敵后抗戰(zhàn)的嚴重困難和戰(zhàn)勝困難的措施
第四節(jié) 黨的七大和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第五章 爭取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
(1945年8月-1949年10月)
第一節(jié) 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第二節(jié) 以自衛(wèi)戰(zhàn)爭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和開辟第二條戰(zhàn)線
第三節(jié) 中國革命的歷史轉折
第四節(ji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第五節(jié) 籌建新中國的藍圖與新中國的誕生
第六章 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949年10月-1956年8月)
第一節(jié) 新中國的建立和全國大陸的統(tǒng)
第二節(jié) 鞏固新政權的斗爭
第三節(jié) 國民經濟的恢復
第四節(jié) 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第五節(jié)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第七章 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探索
(1956年9月-1966年4月)
第一節(jié) 黨的八大和探索的良好開端
第二節(jié) 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第三節(jié) “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第四節(jié) 初步糾“左”及其中斷
第五節(jié) 對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第六節(jié) 政治上“左”傾錯誤的發(fā)展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及其抵制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一節(jié) “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
第二節(jié) 從“全面奪權”到“天下大亂
第三節(jié) 九大后的“斗、批、改”與全國局勢相對穩(wěn)定
第四節(jié) 林彪集團的覆滅與糾“左”工作的努力
第五節(jié) 重申“四化”宏偉目標與全面整頓
第六節(jié) 粉碎江青集團與“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
第九章 歷史的偉大轉折——開辟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時期
(1976年10月-1982年9月)
第一節(jié) 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
第二節(jié) 歷史的偉大轉折與全面撥亂反正
第三節(jié) 經濟調整與改革開放起步
第十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中國發(fā)展新道路
(1982年9月-1991年12月)
第一節(jié) 全面改革綱領的制定
第二節(ji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黨的基本路線
第三節(jié) 治理整頓保持穩(wěn)定
第十一章 加快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豐富發(fā)展
(1992年1月-2002年11月)
第一節(jié)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第二節(jié) 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中宏觀調控的成功實施
第三節(jié) 思想理論與時俱進和世紀之交的機遇挑戰(zhàn)
第十二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2002年11月-2010年12月)
第一節(jié) 新世紀新階段的戰(zhàn)略部署
第二節(jié) 探索走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之路
第三節(jié) 高舉偉大旗幟,引領中國未來
結語 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履行使命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