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澳門理工學報》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3期“中西文化”專欄文章的匯集。內容涉及外國傳教士、使臣在華活動,近代國外漢學,近代中國文化翻譯、澳門本土文學等內容。本書為《澳門理工學報》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3期“中西文化”專欄文章的匯集。內容涉及外國傳教士、使臣在華活動,近代國外漢學,近代中國文化翻譯、澳門本土文學等內容。
前 言
陳志雄
近四十年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漸入繁榮期,儼然有躋身“顯學”之勢。相關研究成果一時蔚為大觀,令人欣喜和鼓舞。
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源遠流長。而澳門自16世紀中葉以來,即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橋梁以及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舞臺。四個半世紀的中西文化交融,極大地豐富了澳門多元文化的內涵,也吸引了眾多研究者從中西文化交流角度研究澳門。
澳門理工學院自成立之初起,即倡導在教學與研究中注重“中西融通”。2001年,院長李向玉教授所著《澳門圣保祿學院研究》由澳門日報出版社出版(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出版簡體字本,題為《漢學家的搖籃:澳門圣保祿學院研究》)。該書系統(tǒng)研究了圣保祿學院的發(fā)展演變過程,詳盡闡述了這所學院在澳門早期歷史、中國教育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以及中國天主教歷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對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年10月,澳門理工學院創(chuàng)辦中西文化研究所,將中西文化研究作為本院的主要學術發(fā)展路向之一。翌年6月,《中西文化研究》雜志創(chuàng)刊。時任澳門特區(qū)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博士在發(fā)刊詞中指出:“為了在一個嶄新的世紀,讓世界的多元文化能夠交融、并存和發(fā)展,我們應該深入研究中華文化、西方文化,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探討中西文化融合的規(guī)律,總結跨文化對話的經驗。……這個研究所和這本雜志,廣泛吸納國內外優(yōu)秀學者的研究成果,希望為澳門文化開辟一個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園地!”
以中西文化研究所及《中西文化研究》雜志為依托,澳門理工學院的中西文化研究開始步入快車道。2004年,澳門理工學院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大學合作編輯的《清代外務部中外關系檔案史料叢編——中葡關系》和《清代外務部中外關系檔案史料叢編——中西關系》由中華書局出版。此后,崔維孝的《明清之際西班牙方濟會在華傳教研究(1579—1732)》,李長森的《明清時期澳門......
李向玉,澳門理工學院院長、全國政協(xié)委員,歷史學博士,精通葡語,曾參加澳門回歸工作。著有《漢學家的搖籃——澳門圣保祿學院研究》。
劉澤生,《澳門理工學報》主編。
前言【陳志雄】
歐洲人東方認識的拐點【許 平】
觀念、知識與西方形象的建構:以乾隆三大家為例【李 鵬】
追尋平等的百年心路【高瑞泉】
當代社會變遷之中的基督宗教【卓新平】
宋代廣州蕃長辛押陁羅事跡【蔡鴻生】
立足于文字學的馬若瑟《易經》研究
——以《周易理數(shù)》與《太極略說》為例【陳欣雨】
如何解讀中國上古史:柏應理《中華帝制歷史年表》【梅謙立(Thierry Meynard) 】
帝國斜陽:荷蘭使臣德勝使華考述【林發(fā)欽】
他者想象與自我認同:鴉片戰(zhàn)爭前夕傳教士筆下的南中國海地區(qū)報道
——以《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為中心【龍其林】
十九世紀俄羅斯?jié)h學家與歐洲對中國植物的認識【柳若梅 李 欣】
美部會在華第一間印刷所——布魯恩印刷所考論【譚樹林】
十九世紀后半期的漢學書刊
——以《中國評論》“學界消息”欄目的報道為例【王國強】
二十世紀西學視野下的中國審美趣味【趙成清】
現(xiàn)代中國文學域外傳播與“中國形象”塑造的歷史演進【楊四平】
明末士大夫郭子章與天主教關系新證【肖清和】
空間的隱喻:清代禁教時期天主教堂的改易及其象征意義【張先清】
近代中國天主教徒的皈依動機——以直隸鄉(xiāng)村地區(qū)為中心的考察【李曉晨】
文本、書院與教育:倫敦會早期在馬六甲的對華傳教準備工作【司 佳】
中國反宗教理論的成型:1920年代非宗教話語分析【楊衛(wèi)華】
劉廷芳與燕京大學宗教學院之肇基與謀新【陳才俊】
從《天風》看“三自原則”的譜系建構(1980~2011)【王志!
明清之際《圣經》中譯溯源【張西平】
李奭學的耶穌會士翻譯文學研究綜述
——以《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為中心【李會玲】
遷移的文學和文化:耶穌會士韓國英法譯《詩經·蓼莪》解析【蔣向艷】
漢語基督教文獻中“Satan”譯名的演變【柯 卉】
伍光建譯《俠隱記》與茅盾的校注本
——兼談西學譯本校注之副文本【鄒振環(huán)】
“全球化-本土化”語境中作為抵抗的文化翻譯【毛思慧】
達·芬奇密碼:對《最后的晚餐》的語境重建【吳 瓊】
現(xiàn)代中國基督教文學的信仰書寫——以冰心、北村、丹羽為例【譚桂林】
建立現(xiàn)代漢語宗教詩學導論【唐小林】
論基督教文化在中國小說的當代電影改編中的移置【陳偉華】
基督教文化與“博愛現(xiàn)實主義”之建構【叢新強】
澳門土生文學創(chuàng)作中“根”的意識【崔明芬】
多元與共融:澳門文學形象的主體形塑
——以1995~2005年澳門文學獎作品為例【陳少華】
葡語文學在澳門【張 雁】
靜默的角力:論江道蓮《旗袍》中的人物形象及性別書寫【留婷婷】
亂游與媚行:香港本土與中外文化游歷的空間敘事創(chuàng)意【凌 逾】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