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下》是美國科學作家、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的處女作,也是她著名的海洋三部曲中風格*為清新的一部。該書記錄了卡遜對于北美東海岸海洋生物與鳥類的生存行為的觀察,為敘事體,描寫細致,語言風格干凈、樸素、溫暖。作者在書中展示了海洋生命鮮活的本來面貌,畫面感極強,使人讀之有臨境之感。相比于卡遜*著名的作品《寂靜的春天》,《海風下》更能給讀者帶來閱讀的享受。
《寂靜的春天》作者、美國國家圖書獎獲得者、《時代周刊》評選的20世紀*有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蕾切爾·
卡遜處女作,海洋三部曲開篇之作;
十年光景,凝成一書;
巨幅畫面展現(xiàn)北美東海岸動人的生命故事
序《海風下》旨在將海洋及海洋里的生命的故事生動地呈現(xiàn)給讀者,它的內(nèi)容基于我在過去十年里的積累。這本書的撰寫,更深一層的動機在于我深信海洋中的生命的故事值得被人們知曉。站在海洋的邊緣,體會潮水的漲與落,感受薄霧在一大片鹽沼上飄移,看著濱鳥在碎浪帶前后默默地飛過它們的這一習性已經(jīng)持續(xù)了數(shù)千年,看那年邁的鰻魚和年幼的西鯡一齊游向海洋,這一切行動都是在嘗試了解這些在地球上存活得幾乎最久的生物。它們在人類最初來到海邊、滿心驚奇地向外眺望之前就已存在;在人類王國崛起與沒落期間,它們繼續(xù)著自己的生活,跨越了多個世紀與時代。在構(gòu)思本書的時候,一開始我就面臨著選定主角的問題。沒過多久,我就發(fā)現(xiàn),很明顯,沒有哪一種動物的蹤跡能夠遍布我的寫作將要涵蓋的廣闊領域無論是鳥類、魚類、哺乳動物還是任何一種海洋里的小型生物。不過無論如何,我意識到海洋本身才是主角,不管我愿不愿意,都必須這樣。如此,之前的問題就解決了。海洋的感覺掌控著生活于其中的每一個生命的生死,從體型最小的到體型最大的生物,無一例外,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貫穿于每一頁的描寫中。《海風下》由一系列描述性敘述組成,這些敘述依次展開。首先是對海濱生物的描寫,隨后轉(zhuǎn)移到開闊的海洋上,最后到達海底,一探究竟。由于讀者將通過閱讀書中幾乎不帶任何評論的描述來了解這些場景,因此,一些程序說明是必要的。在第一卷(海之邊緣)中,我通過再創(chuàng)作講述了在北卡羅來納州海岸的一小片區(qū)域里的生命的故事。在那里,燕麥草長在翻滾的沙丘上,鹽沼分布廣闊;那里有輕輕的聲響,也有狂野的海灘。我選擇了春季作為故事的開端,因為那時黑剪嘴鷗正從南方返回,西鯡正從海洋洄游到河流,濱鳥的春季遷徙也正值巔峰之時?吹揭恢淮夲_在春日里的海浪邊奔跑和探尋,就等于瞥見了一場處于夏季的冒險前夕的遷徙。這次遷徙如此壯觀,因此我花了整整一章來描寫生活在北極凍原的濱鳥的冒險旅程。隨后,我們在夏末之時隨鳥兒回到卡羅來納海灣區(qū)域,看到了濱鳥、魚、蝦以及其他生活在水里的生物的所有活動,看到季節(jié)的變換。第二卷(海鷗之徑)是與第一卷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發(fā)生的故事,只是地點變成了遠洋,這里的季節(jié)更替有所不同。遠洋那是距陸地數(shù)英里外的區(qū)域的生物豐富多樣,它們的美奇特怪異,幾乎全然不為人類所知,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有幸了解它們。第二卷的主角是一位真正的海洋漫游者鯖魚,我們將從它那在廣闊的表面水域的誕生說起,隨后講到它童年生活在漂游的浮游生物群間時遇到的起伏變遷以及年輕時生活在為其帶來庇護的新英格蘭海灣里的日子,直到它加入漫游于海洋中的鯖魚群。它們遭受著捕食魚類的鳥類、體型更大的魚類以及人類的攻擊。第三卷(河海之交)則是關于那緩緩傾斜的海床組成的大陸板塊的邊緣和大陸架、那陡然下傾的大陸坡以及深海海淵。幸好,有一種動物的生活涉足以上所有地方,這在海洋和陸地的歷史上無物能及。這種生物就是鰻魚。想要描繪這種非同尋常的生物的完整生活,我們?nèi)匀槐仨殢哪沁b遠的濱海河流分支說起鰻魚在那里度過了成年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然后我們則要跟上它們在秋季里為了繁殖后代而向海洋進發(fā)的洄游之旅。其他魚類會在秋天離開海港和海灣,它們一旦找到溫暖的、可以過冬的水域就會終止旅程。但鰻魚卻會繼續(xù)前行,直到來到位于馬尾藻海附近的海淵中。它們將在這里生育后代并死去。每年春天,年幼的鰻魚將從這陌生的深海世界中獨自回到濱海河流中。如果想了解作為海洋生物中的一員是什么感受,那么需要主動運用自己的想象力,暫時拋開許多屬于人類的觀念以及人類度量時空的標準。例如,如果你是一只濱鳥或是一條魚,那么根據(jù)時鐘或是日歷來制定時間刻度將會變得毫無意義,但光明與黑暗、漲潮與退潮的更替決定著何時進食、何時禁食以及何時易被敵人發(fā)現(xiàn)、何時將暫獲安全。如果不調(diào)整我們的思考方式,我們將無法全面體會到海洋生命的妙處無法將自身間接地投射其中。但是,如果我們看到一條魚、一只蝦、一只櫛水母或是一只鳥并覺得真實就像一只動物實際上那么真實一樣我們也無法完全不用人類行為來類比它們的行為。因此,我在文中會有意地使用某些表達,而這些表達在正式的科學著作中是被禁止的。例如,我曾說過一條魚懼怕它的敵人,那不是因為我認為魚會像人一樣體驗到恐懼,而是因為我覺得它的行為讓它看起來像是被嚇到了一樣。對于魚類來說,這種反應大多是純生理性的;而對于我們來說,則主要是心理性的。但是,要想使這條魚的行為易于被我們理解,就必須用到專門描述人類心理狀態(tài)的詞語。在選用動物名方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都會沿用該動物所處的屬的學名。如果那名字實在太嚇人,我就選用某些描述該生物外觀的詞語作為替代。在命名某些北極動物時,我采用了它們在愛斯基摩語中的名字。本書末尾的部分包含了一個詞匯表,用于介紹一些鮮為人知的海洋動植物,已經(jīng)認識那些動植物的讀者可以借此重溫。沒有任
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1907-1964),海洋生物學家,美國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自然作家之一,被譽為環(huán)保運動之母。代表作有海洋三部曲(《海風下》(1941)、《我們周圍的!罚1951)、《海之邊緣》(1955))和《寂靜的春天》(1962)等。1963年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1980年被追授美國總統(tǒng)自由勛章?ㄟd的作品《寂靜的春天》曾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轟動,并直接導致了對于DDT使用的廢止。
第一卷 海之邊緣………………………………………001
第二卷 海鷗之徑………………………………………114
第三卷 河海之交………………………………………229
詞匯表……………………………………………………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