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作者七年考察中國將要消失的古民居的心得總結(jié),涵蓋貴州、河北、山東、廣東、浙江、陜西、湖南、內(nèi)蒙古八個省級行政區(qū),涉及報京村、蔚縣、烏鎮(zhèn)、安化等三十余個縣城、村寨,空間范圍遍布中華大地,完整記錄了這些地區(qū)古民居現(xiàn)狀,展現(xiàn)了古建之美。寫法專業(yè)且生動,并有情感流淌其中,宜于專業(yè)人士亦宜于非專業(yè)人士閱讀。文路包含了建筑感情及技藝的兩條主線,分別為明暗關(guān)系,互相交叉,以建筑外表能夠感受到的情緒,加以抒發(fā),兩者相得益彰且互為添光。本書從古建追夢人的角度出發(fā),游走于古民居的歲月山河間,書寫了作者對于民居古建刻骨銘心的情誼和熱愛。這些消逝的文化和記憶,都是所有感性之人的珍寶,希望這些回憶可以喚醒讀者內(nèi)心的銘記與堅守。
目 錄
自序
目 錄
第一章黔東南:追尋遠山的呼喚/ 001
一、遠山記憶/ 002
二、 嶺南垂花門/ 003
三、 刻在磚上的紀年/ 003
四、 悄然發(fā)白的木版/ 005
五、 三種建筑形式/ 006
六、 再也不見的報京村/ 010
七、 吊腳樓/ 014
八、 青瓦/ 020
九、 不完美中的完美/ 021
十、 盛裝與儀式/ 021
十一、 層疊之美/ 029
第二章古蔚縣:消失與坍塌的記憶/ 031
一、不曾消失的過去/ 032
二、土城印記/ 032
三、磚塊之美/ 037
四、無法飄散的紙窗欞/ 044
五、廢墟中的細節(jié) / 045
六、雨中古戲樓/ 050
七、牌樓風(fēng)韻/ 051
八、井與窖/ 052
九、灰調(diào)斗拱/ 053
十、曾經(jīng)的設(shè)計、曾經(jīng)的梁簽/ 055
十一、小廟壁畫/ 056
十二、時代變遷/ 057
十三、古剎檐鈴/ 064
第三章山之東:面朝大海的石砌青史/ 067
一、古九州之青州/ 068
二、山區(qū)民居院落布局/ 069
三、堆疊的藝術(shù)/ 070
四、平整的石材與墻體/ 071
五、骨瘦嶙峋的屋架/ 073
六、簡約的檐口與山墻/ 075
七、窗與門/ 078
八、基礎(chǔ)與墻的分界/ 078
九、石頭物件,不陌生的過去/ 082
十、倔強/ 084
十一、濰坊老磚房的草頂/ 086
十二、平凡的石砌/ 089
第四章粵北風(fēng)云:客家大圍蘊匠心/ 095
一、客家與圍屋的由來/ 096
二、罕見的排水系統(tǒng)/ 098
三、堅固的外墻結(jié)構(gòu)/ 099
四、用盡心思的圍門/ 101
五、缺損之匠心/ 101
六、砌筑牌匾中的家風(fēng)/ 107
七、人造的無梁結(jié)構(gòu)/ 109
八、被改造的圍屋/ 113
九、祠堂的青煙/ 115
十、嶺南民居的細節(jié)/ 118
十一、春之結(jié)語/ 123
第五章水墨江南:紹興不老的黃酒/ 127
一、無從下手的江南/ 128
二、飲食文化的深意/ 128
三、水墨江南/ 132
四、江南小巷/ 132
五、依水而建的格局/ 136
六、點綴/ 139
七、雨中行/ 141
八、揚州民居/ 144
九、建筑與環(huán)境的搭配/ 147
十、夜幕下的水墨丹青/ 149
十一、雨水香茗背后的建筑性格/ 151
十二、風(fēng)雨后的陽光/ 152
第六章陜北:夕陽難解古城舊夢/ 155
一、民居與責(zé)任/ 156
二、不同視角的半邊房/ 157
三、窯洞下的記憶/ 165
四、華砌攸寧/ 171
五、古城夕陽/ 173
六、黃土地上的希望小學(xué)/ 178
第七章瀟湘舊雨:滴水屋檐晚翠滄桑/ 181
一、時光如昔/ 182
二、多情的徽派墻體/ 182
三、磚雕中的微笑/ 184
四、抬梁上的歲月/ 185
五、青磚黛瓦馬頭墻/ 186
六、屋檐下的雨絲/ 190
七、瀟湘木構(gòu)/ 192
八、星空下的樹皮頂/ 196
九、靈動窗欞/ 198
十、木質(zhì)生命的結(jié)束/ 200
十一、老掌柜的時光印記/ 203
十二、雕刻的歷史/ 205
十三、溫暖/ 207
第八章塞北:風(fēng)中難訴醉離殤/ 209
一、干涸的湖泊與回憶/ 210
二、門頭與家風(fēng)/ 212
三、荒野中的長城/ 222
四、橫亙石條的山墻/ 223
五、碎落一地的美/ 224
六、公社浴池/ 226
七、飛檐斗拱/ 227
八、剩下的骨骼/ 229
九、窗欞之美/ 231
十、屋檐下的舊時光陰/ 235
十一、損毀與裂痕/ 237
十二、木門與離別/ 237
后記/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