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能夠展示福建風采,代表福建形象,讓外界了解福建的禮品書。本書以漢英對照的形式介紹福建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方面的概貌,彰顯福建省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成就,尤其是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qū)和海洋經濟強省的最新動態(tài)和成果,追溯八閩大地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推介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和旅游資源,提供外國人 來閩投資、旅游、學習等的相關指南和資訊。 本書以對福建感興趣的外國人為主要讀者對象,不追求百科全書式的全面詳實,也不同于專著的系統(tǒng)精深。它以滿足外國讀者了解福建、探索福建的愿望為主,突出體現(xiàn)福建省獨有的社會風貌和歷史人文景觀,挖掘事實背后的人文精神。本書盡量以人物和故事為敘述對象,一些必須提供的信息則用“小貼士”和“附錄”的形式表現(xiàn),使趣味性和實用性融為一體。 全書以文字為主,并配有大量的圖片。本書分四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下又分若干小節(jié)。每個小節(jié)自成一個條目,即一個獨立的閱讀單元,占2-3個頁碼。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既便于檢索,又使整本書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翻看,符合現(xiàn)代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下的閱讀習慣。 本書不僅可作為政府及相關組織機構在各種對外交流活動中的贈書,而且鑒于其對翻譯質量的示范性追求,亦可作為翻譯人員、翻譯專業(yè)師生的參考書。
第一篇山海福建
一、地理環(huán)境
1.依山傍海話福建
2.山清水秀是故鄉(xiāng)
3.氣候宜人消寒暑
4.物華天寶數(shù)八閩
二、歷史滄桑
1.閩越古地:篳路藍縷
2.唐宋弦歌:繼往開來
3.明清風云:四海激蕩
4.百年興衰:苦盡甘來
三、人口變遷
1.市井人居十萬家
2.生生不息河洛郎
3.福建“陳林半天下”
4.隔山十里不同音
四、區(qū)位優(yōu)勢
1.海峽潮平兩岸闊
2.僑鄉(xiāng)年年春色好
3.港灣風正一帆懸
4.萬里青山相送迎
第二篇鳳凰涅槃
一、凱歌奮進
1.1984:“松綁”放權震九州
2.民營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二
3.滬深閩股:“冰火兩重天”
4.廈門:火炬新區(qū)“高大上”
5.央視5套:“晉江頻道”
二、經濟騰飛
1.經濟總量:“2萬億俱樂部”
2.第二產業(yè):做大做強
3.第三產業(yè):風生水起
4.花果之鄉(xiāng):現(xiàn)代農業(yè)進行曲
5.聚焦閩商:四海華商第一族
三、社會進步
1.科技改變生活:3D美圖
2.“高考紅旗”今猶榮
3.“戲劇大省”立新功
4.醫(yī)改:破解“看病難”
5.福建:奧運冠軍譜
第三篇閩海雄風
一、潮涌八閩
1.廈門:前線特區(qū)一夜間
2.福州:揚帆直下閩江口
3.閩南:黃金海岸熱浪涌
4.福建:海峽西岸舞春風
5.平潭:一衣帶水臺灣島
二、揚帆海峽
1.每歲造舟通異域
2.漲海聲中萬國商
3.閩都市井十洲人
4.“9·8”金秋結碩果
5.海峽流觴共團圓
三、蓄勢起航
1.眾說福建自貿區(qū)
2.“海絲”建設風景殊
3.又富又美“新福建”
4.乘風破浪會有時
第四篇人文薈萃
一、“海濱鄒魯”
1.源遠流長閩文化
2.開放保守集一身
3.千年滄海變桑田
二、東南名邦
1.閩南文化:愛拼才會贏
2.閩都文化:禮樂詩書盛
3.客家文化:誠信走四方
4.閩北文化:武夷鐘靈秀
5.莆仙文化:歲寒知松柏
6.閩東文化:山海寫華章
三、特色文化
1.朱子文化:紫陽過化昭千古
2.媽祖文化:有海水處有媽祖
3.海絲文化:往來萬國奉梯航
4.船政文化:近代海軍看福州
5.紅色文化:汀水蒼茫閩山碧
6.畬族文化:山歌越唱心越歡
四、宗教信仰
1.佛教:城里三山千簇寺
2.道教:仙風道骨丹書至
3.伊斯蘭教:纏頭赤足半蕃人
4.天主基督:教堂巍巍聳云天
5.民間信仰:半城煙火半城仙
6.百姓人家:拜完關公拜菩薩
7.平和安溪:三平清水兩祖師
五、民俗風情
1.歲時節(jié)慶:爆竹聲中一歲除
2.人生禮儀:人情練達即文章
3.生活習俗:寒夜客來茶當酒
4.曲藝競技:小巷深處博餅聲
六、人類遺產
1.武夷山:碧水丹山如畫圖
2.福建土樓:宜山宜水宜人居
3.泰寧:水上丹霞別有天
4.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筑博物館
5.廈門鼓浪嶼:“海上花園”景最佳
6.閩南紅磚建筑:布局嚴整雕飾美
7.屏南壽寧:閩浙廊橋甲天下
七、“非遺”瑰寶
1.南音:此曲只應天上有
2.漳浦柘榮:剪紙之鄉(xiāng)妙趣生
3.福船:水密隔艙技藝高
4.木偶戲:精美絕倫人人夸
5.福建五大戲。阂讼惨吮楦
6.“僑批”檔案:“批一封來銀二元”
第五篇八閩精英
一、千古英豪
1.開閩三王:千古英靈鎮(zhèn)湖山
2.李綱、陳文龍:唯有丹心天地知
3.張經、俞大猷:東南戰(zhàn)功數(shù)第一
4.黃道周:綱常萬古節(jié)義在
5.鄭成功:開辟荊榛逐荷夷
6.施瑯:壺漿迎師靖海侯
7.陳化成:粵閩江浙垂功烈
二、一代俊彥
1.北宋三賢臣:進退一身關社稷
2.柳永、嚴羽:多情自古傷離別
3.南宋三學者:文獻名邦不虛傳
4.朱熹:鐵骨錚錚萬世儒
5.李贄:《焚書》一卷驚天地
6.“經略宏才”葉向高
7.“清正撫臣”李光地
三、近代名流
1.林則徐、沈葆楨:茍利國家生死以
2.清末帝師陳寶琛
3.嚴復、林紓:譯才并世數(shù)嚴林
4.黃乃裳、林文慶:新民事業(yè)圖無逸
5.辜鴻銘:學貫中西稱“奇才”
6.林旭、林覺民:慷慨難酬國士恩
7.黃鐘瑛:盡力民國君最多
四、現(xiàn)代精英
1.薩鎮(zhèn)冰、陳紹寬:國御頑夷賴棟梁
2.林森:民國誰人知元首
3.陳嘉庚、李光前:教育興國仗群賢
4.化工巨匠侯德榜
5.“二七”烈士林祥謙
6.林語堂:東西文化熔一爐
7.“閩西二老”:何曾勛業(yè)掩良知
8.冰心、林徽因:一代才女傳佳話
9.福建開國三上將:雄風鎮(zhèn)海疆
10.新四軍“三杰”:板蕩識忠臣
11.項南:只留清氣滿乾坤
12.盧嘉錫、陳景潤:南強名流展風采
……
第六篇城鄉(xiāng)新貌
第七篇清新旅游
Chapter 1 Geography, History and Demographics
Chapter 2 Renewed Development
Chapter 3 Economic Initiatives
Chapter 4 Cultural Heritage
Chapter 5 Notable Individuals
Chapter 6 Infrastructure
Chapter 7 Tourism
后記
版權頁:
插圖:
林默從小生長在海邊,不僅熟習水性,而且通曉天文氣象。湄洲海峽有不少礁石,不時會有漁舟、商船在這里遇險,據(jù)說曾得到林默的救助。于是人們紛紛傳說她能“乘席渡海”,能“預知休咎事”,稱其為“神女”、“龍女”。林默28歲時,有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險船只,不幸被桅桿擊中頭部,落水身亡。鄉(xiāng)人認為“人行善事,死后為神”,夢中常見她顯靈,于山巖水洞之旁、彩云霧靄之間,朱衣飛翔海上,救人于危難之中。宋雍熙四年(987年),鄉(xiāng)人為了紀念她,在湄洲島上為她建造了一座祠廟,給予虔誠敬奉。
由于古代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工安全成為航海的最大問題。于是人們把希望寄托于神靈保佑,在船舶起航前都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專設媽祖神位予以供奉。
從宋、元到明、清,朝廷對媽祖多次給予褒封,封號由“天妃”到“夭后”再到“天上圣母”,封號越來越高。
官方最早對媽祖給予加封的,是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其時,宋徽宗派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船隊在途中遇到風浪,八舟七溺,唯獨路允迪所乘之舟得以保全,并平安到達高麗,順利完成了出使任務。路允迪認為,正是船工的虔誠祈禱,才使媽祖顯靈解救他們,因此他回國后便上奏朝廷,請求為媽祖加封。宋徽宗原本就是道教信徒,自稱“教主道君皇帝”,自然對媽祖神力深信不疑,于是“立廟江口祀之,賜廟額日順濟”。由此開了官方加封媽祖之先河,對民間媽祖信仰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首次授予媽祖“崇福夫人”封號。此后,歷代皇帝先后冊封媽祖36次,封號由宋朝的“夫人”、“烈妃”,元朝的“天妃”,到明朝的“圣妃”;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瑯收復臺灣后,康熙皇帝敕封媽祖為“天后”,并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從而全面確立了媽祖的“海神”地位。
從這時起,每年春秋兩季媽祖誕生日(農歷三月二十三)和媽祖升天日(農歷九月初九),湄洲祖廟及各地媽祖廟(宮)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無論是官方的“漕船”、“冊封船”出行,還是民間的漁船、商船出海,通常都要在船上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湄洲媽祖廟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明朝“三寶太監(jiān)”鄭和曾兩次奉旨前來湄洲,主持御祭儀式并擴建廟宇。至清康熙時,湄洲媽祖廟已成為擁有五組建筑群的“海上龍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