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钘學派遺著考論》在考證與宋钘相關的文獻的基礎上,嘗試復原該派的思想面貌,并梳理宋子與其他戰(zhàn)國諸子之關系,冀能對于宋钘其人其書及該派的學術源流有更深入的了解。全書分上、下編。上編內(nèi)容包括兩部分:一是相關文獻的整理及校釋;二是在文本校理的基礎上,討論文獻的性質(zhì)及學派歸屬問題。下編則據(jù)上編考證之成果,進一步描述宋钘學派的思想面貌,勾勒其學。
林志鵬,1972年生。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后,現(xiàn)任復旦大學歷史系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學術史、戰(zhàn)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學。已出版專著《戰(zhàn)國諸子評述輯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
導論
一、前言
二、研究狀況回顧
三、研究材料
上編
第一章先秦諸子書評述宋钘資料匯釋
第一節(jié)《莊子》評述宋钘之資料
一、《逍遙游》評宋榮子
二、《天下》論宋钘、尹文章
第二節(jié)《荀子》評述宋钘之資料
一、《非十二子》論墨翟、宋钘
二、《天論》評慎、老、墨、宋
三、《正論》論宋子“見侮不辱”“情欲寡”
四、《解蔽》論“亂家”
五、《正名》論“見侮不辱”“情欲寡”
第三節(jié)其他先秦諸子書評述宋钘之資料
一、《孟子·告子下》孟子遇宋輕章
二、《韓非子·外儲說》及《顯學》對于宋钘之評論
三、《尹文子·大道下》田子讀書章
四、《尸子·廣澤》論諸子
第二章戰(zhàn)國楚竹書《彭祖》考論
第一節(jié)楚竹書《彭祖》復原及校釋
一、竹筒概況及編聯(lián)
二、楚竹書《彭祖》校釋
第二節(jié)從《彭祖》之思想特征論其學派歸屬
第三節(jié)論《彭祖》之體制特色——兼論《宋子》入小說家
一、前人對《宋子》入《漢志》小說家之解釋
二、從《彭祖》論《漢志》小說家“依托”之特質(zhì)
三、論《漢志》小說家之成立背景
四、論《彭祖》與箴銘體之關系
第三章《管子·白心》校釋及其學派歸屬探論
第一節(jié)《白心》校釋
第二節(jié)論《白心》之學派歸屬——兼論其與《莊子》之關系
一、論《白心》之學派歸屬
二、論《白心》與《莊子》之關系
第四章《管子·心術》校理及其學派歸屬析論
第一節(jié)《心術上》經(jīng)、解復原及校釋
一、前言
二、經(jīng)、解復原及校釋
第二節(jié)論《心術上》經(jīng)、解之學派歸屬
一、論《心術上》經(jīng)文之學派歸屬
二、《心術上》經(jīng)、解比較——并論解文之學派歸屬
第三節(jié)論《心術下》之性質(zhì)及其學派歸屬
一、論《心術下》之性質(zhì)
二、論《心術下》之學派歸屬
第五章《管子·內(nèi)業(yè)》與《心術下》比較及相關問題綜論
第一節(jié)《心術下》與《內(nèi)業(yè)》對照表
一、前賢對于二篇關系之看法
二、《心術下》與《內(nèi)業(yè)》對照表
第二節(jié)論《內(nèi)業(yè)》與《心術下》之關系及其學派歸屬
一、《內(nèi)業(yè)》與《心術下》比較——并論二篇之關系
二、論《內(nèi)業(yè)》之性質(zhì)及學派歸屬
第六章《呂氏春秋·去尤》《去宥》校釋及相關問題討論
第一節(jié)《去尤》校釋
第二節(jié)《去宥》校釋
第三節(jié)略論《去尤》《去宥》之學派歸屬及著成時代
下編
第七章論宋钘之年世及其思想面貌
第一節(jié)宋钘之本名及年世約數(shù)
一、論宋钘之本名
二、宋钘年世之推定
第二節(jié)宋钘學派之思想面貌
一、宋钘學派之思想內(nèi)涵
二、宋钘學說之基本精神
第三節(jié)論“心術”“白心”二詞之源流
一、“心術”一詞的來源及心術說的發(fā)展
二、“白心”一詞的起源
第八章論宋钘在道家之地位及其與儒、墨之關系
第一節(jié)論宋钘學說為道家老、莊之鏈環(huán)
一、《老子》學說對宋钘之影響
二、莊子對宋钘學說之轉(zhuǎn)化及超越
第二節(jié)墨子與宋钘學說之比較——兼論宋子非墨徒
第三節(jié)儒家子思學派對宋钘之影響
一、“心術”與“型”
二、“中”與“和”
三、“禮”與“法”
四、“一”與“獨”
第九章論宋钘與尹文、慎到、荀況之關系及其影響
第一節(jié)論宋钘與尹文之關系
一、今本《尹文子》之真?zhèn)螁栴}
二、論尹文之年世
三、論宋钘對尹文之影響
第二節(jié)論慎到學說及其與宋钘之關系
一、彭蒙、田駢、慎到的著作
二、彭蒙、田駢、慎到的年世問題
三、論慎到之思想淵源
四、論宋钘與慎到學說之異同
五、楚竹書《慎子曰恭儉》“去囿”試論
第三節(jié)宋钘學說對荀況之影響
一、論宋钘與荀子之關系
二、論荀子受宋钘影響之處
結(jié)語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宋钘學派衰微之原因
三、對“道家分南北”說之省思
附錄一戰(zhàn)國諸子的“別囿”觀
一、從“楚王遺弓”故事說起
二、宋钘的“別囿”說及其來源
三、尹文的轉(zhuǎn)向:變“別囿”為“別域”
四、慎到的“去囿”說:棄知去己
五、莊周的超越:從“別囿”到“任囿”
六、荀況的“別囿”說:解蔽
七、惠施與鄒衍的“去囿”方法:“歷物”與“推物”
八、《呂氏春秋》中所見“別囿”說
九、結(jié)語:“別囿”說的歷史意義
附錄二先秦儒家“內(nèi)業(yè)”說初探——兼釋郭店楚簡“脅”字
一、前言
二、《性自命出》“內(nèi)業(yè)”一詞的釋讀——兼說“脅”字
三、簡帛《五行》與儒家《內(nèi)業(yè)》的關系
四、附說《鹖冠子》的“內(nèi)業(yè)”及“夜行”
五、結(jié)語:儒、道“內(nèi)業(yè)”說的譜系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版權頁:
《盜跖》:“古者禽獸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薄豆茏印(nèi)業(yè)》:“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奔匆浴短煜隆非拔恼撃印白鳛榉菢,命之曰節(jié)用”而言,“非樂”“節(jié)用”也未必即篇名,顧實解釋此文說:“欲節(jié)用而非樂,遂‘生不歌,死無服’!夺屛摹吩唬骸菢、節(jié)用,《墨子》二篇名!荒訒须m有此篇名,而此處行文,則非舉篇名也!笔穷櫴锨昂笠肋`兩可。諸家說中,以單晏一后說近是!叭荨碑斪x為“庸”,二字通假之例如《莊子·胠篋》“容成氏”,《通鑒·外紀》引《六韜》作“庸成氏”;《荀子·修身》“庸眾駑散”,《韓詩外傳》卷二“庸”作“容”!墩f文》:“語,論也!倍渲^宋子論心之用,將之名為“心之行”!靶闹小睘樗、尹一派的專門術語,所謂“心之行”即“心術”也。《說文》:“術,邑中道也!惫盼淖帧靶小弊窒袼耐ㄖ,與“術”義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