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以《史記》記載的史實為依據(jù),以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或人物為中心展開描寫,講述了商朝至漢朝的歷史變遷和王權興衰,全景式地再現(xiàn)了武王討紂、吳越爭霸、臥薪嘗膽、屈原投江、合縱連橫、荊軻刺秦王、楚漢相爭、司馬遷忍辱負重撰寫史記等一系列歷史故事,呈現(xiàn)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宏圖。
陳舜臣,華裔日本作家,“日本小說界無出其右者”,日本文學史上首位“三冠王”,在日本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領域與司馬遼太郎并稱雙壁。他通曉日語、印度語、波斯語、漢語、英語五種語言,作品常呈現(xiàn)無國籍的宏觀視野。他的歷史作品因加入了推理的成分而自成一派,一次次在日本掀起閱讀中國史的熱潮,代表作有《三國史秘本》、《中國的歷史》、《陳舜臣說史記:帝王業(yè)與百姓家》、《太平天國》等。
導讀
序/《史記》在日本
被餓死的理想主義者
從流亡公子到一代霸主
熱血傳奇之吳越春秋
功成身退的商圣之道
戰(zhàn)國“憤青”的悲劇人生
鬼谷先生的學生們
奇貨中的奇貨
荒淫太后的風月事兒
破曉前的刀光劍影
藝術家和獨裁者
喪心病狂的野心家
起義風暴的先驅者們
天才將領與痞子英雄
大秦落日與楚漢風云
從高祖創(chuàng)業(yè)到率后時代
武帝天下與史家絕唱
致讀者
互讓孤竹國君之位的理想主義者——伯夷和叔齊,夢想著以傳說中的先圣們的“禪讓”來變革天命。
然而,現(xiàn)實和理想總有差距。為了理想,兄弟倆不惜以身殉義。
孔子在《論語》中如此評價:“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贝笠馐钦f,倘若為了理想而殉死,當然是十分美好的,令人向往,不會心生怨恨。
不過,司馬遷也許不是這么認為的吧?他指出,在這世上,重義之人總是遭受厄運;而臭名昭著的殺人搶劫慣犯,反而能享盡天年。
天道,是邪?非邪?
伯夷和叔齊臨終時,到底是詛咒上天的不公,還是為自己以身殉義的氣節(jié)而自我陶醉?留待各位讀者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