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稅史/高等學校財政學類專業(yè)主要課程教材》吸收了近幾年來中國財稅史學最新的科研成果,集中介紹了中國財稅制度的歷史變遷。全書根據(jù)中國財稅歷史所表現(xiàn)出的先秦地方分權型財政、秦至清代中央集權型財政和近現(xiàn)代多元型財政的特點,將歷史上的財政稅收制度分專題講述,凸顯了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同財稅制度的沿革及發(fā)展規(guī)律!吨袊敹愂/高等學校財政學類專業(yè)主要課程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財政學類專業(yè)“中國財稅史 ”課程的本科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課程本科教學用書,還可供史學同仁及其他相關專業(yè)人士參考。
上篇 中國先秦時期財稅制度的形成
第一章 中國財稅的起源與初期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國家初期與財政的關系
第二節(jié) 中國稅收的起源
第三節(jié) 夏、商、西周時期的財稅形態(tài)
第二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財稅改革
第一節(jié) 齊魯“履畝而稅”與“初稅畝”
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風起云涌的財稅改革
第三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財政收支與管理
第四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財稅改革的歷史意義
中篇 中國秦至清代前期財稅制度的發(fā)展
第三章 賦役制度從三元結構向一元結構的演變
第一節(jié) 秦至唐朝中期以身丁為本的賦役制度
第二節(jié) 唐朝中期以資產為本的兩稅法
第三節(jié) 賦、稅、役的歸并——一條鞭法、攤丁入地
第四章 工商稅收的發(fā)展與非稅收入沿革
第一節(jié) 工商稅收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非稅收入沿革
第五章 財政支出
第一節(jié) 滿足國家行政職能需要的支出
第二節(jié) 滿足社會性需要的支出
第三節(jié) 滿足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支出
第六章 財政管理體制的變遷
第一節(jié) 財政管理體制
第二節(jié) 財政管理制度
下篇 中國近現(xiàn)代財稅制度的轉型與建設
第七章 近代財稅的半殖民地性
第一節(jié) 關稅
第二節(jié) 厘金
第三節(jié) 公債
第八章 中國財稅制度的現(xiàn)代化嘗試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稅收體系的創(chuàng)建
第二節(jié) 財政支出結構的轉型
第三節(jié) 財政赤字的不斷攀升與彌補
第四節(jié) 分稅制和分級預算的嘗試
第九章 戰(zhàn)時財政
第一節(jié) 戰(zhàn)時稅收體系的調整
第二節(jié) 戰(zhàn)時的財政政策
第三節(jié) 戰(zhàn)時的財政管理體制
第十章 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財稅改革
第一節(jié)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稅制度的重塑
第二節(jié) 新中國成立后的稅制改革
第三節(jié) 新中國成立后財政支出的變化
第四節(jié) 新中國成立后財政管理體制的變遷
參考文獻
《中國財稅史/高等學校財政學類專業(yè)主要課程教材》:
完全脫離了土地的田稅制度,再加上花樣繁多的徭役,使東晉農民不勝負擔,相繼破產流亡。東晉孝武帝時,十年就減少戶口十分之一。
東晉滅亡后繼起的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四個連續(xù)的短命王朝,其中宋、齊兩個朝代,基本上沿襲了東晉后期的制度,實行依口稅米的田租和戶調制。梁、陳時期的租調制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梁朝初期,不僅田租按丁征收,丁男租米5石,丁女并辦,而且戶調也按丁征收,變成丁調,丁男調布絹各二丈,絲三兩,綿八兩,丁女并重。還廢除了西晉以來實行的按戶等征調的“九品相通”制,增加了祿綿、祿米、田稅等附加稅,規(guī)定丁男祿絹八尺,祿綿3兩2分,祿米2石,畝稅米2升。陳朝沿用梁朝舊制。這極大地增加了農民負擔,使農民的生活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這進一步說明了農業(yè)經濟條件下不以土地多少為基礎的賦稅制度是極不合理的。
4.北魏的租調制
西晉滅亡以后,北方進入了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公元398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珪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統(tǒng)一了北方。拓跋部原為北方游牧民族鮮卑族的一部,在入主中原以前,還處于奴隸制階段,但在統(tǒng)一北方的過程中,引用漢族地主為官,各地的士族豪強也都歸附了北魏,逐漸被中原的封建生產關系所同化。
北魏最初在占領的地區(qū)實行“計口授田”與租調制。規(guī)定一夫治田40畝,中男20畝,田租為粟20石;戶調帛2匹,絮2斤,絲1斤,又入帛1匹2丈委之州庫,以供調外之費。戶調也沿用了西晉的九品混通制。北方統(tǒng)一以后,在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中,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實行均田制和新租調制,對北朝及隋唐的田賦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均田制規(guī)定:15歲以上男子授露田40畝,婦女20畝。為備休耕,露田加倍授給,不許買賣,年滿60歲或身死,歸還官府。男子每人授給桑田20畝,作為世業(yè),終身不還,子孫可以繼承。奴婢受田與良人同,耕牛受田每頭30畝,限4牛。對官吏按職位高低授給職分田。刺史15頃,太守10頃,治中、別駕8頃,縣令、郡丞6頃,以充作俸祿,離職時移交下任,不得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