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來先生新著,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主線,并穿插了郭店楚簡出土儒書和《樂記》中的思想,將先秦儒學的思想來源、核心觀點和傳承脈絡等做了概要的梳理與申說,尤其對孔子的學論、孟子的仁義原則高于皇權原則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學與德性倫理學的比較以及對荀子的理解等有新穎獨到的闡釋。
全書為陳來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講課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是對先秦儒學思想極佳的入門導讀。
1999年至2000年,我應邀在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書一年。本書是我在19992000學年的春季學期在中文大學哲學系開課的講稿。該課程的名稱為先秦儒學,對象是中文大學哲學系的本科學生。香港的學期比內地略短,一般每學期13周,我依據(jù)課程的要求,擬定了課程的大綱,邊寫講稿邊講課。于是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我的手中就有了這一疊先秦儒學的講稿。我講這門課程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主,中間插入《禮記》的數(shù)篇(郭店楚簡的部分也是作為與《禮記》同類的文獻來講述的)。當然,由于時間的限制,還是有些原來擬定的內容如《樂記》并沒有講到。另外,該課程第一周所講,是儒家思想的根源,講授內容主要利用我的同名著作,所以這一部分并沒有新寫講義。雖然如此,先秦儒學的基本面貌在本稿中還是大體呈現(xiàn)出來了。
北京大學哲學系本來沒有本科的先秦儒學課程,2004年前后課程體系改革,增加了本科學生的斷代哲學選修課。2008年我在北京大學哲學系開過一次本科生的先秦儒學課程,講課時用的就是這份在香港的講稿。由于北大的先秦儒學課是每周兩學時的課,講到孟子的一半即告結束。當時選課聽講的趙金剛作了課堂筆記,后來有一次他問我,老師在北大講的課,一般很快就會出新書,可是先秦儒學講的內容,為何好久都不見出書?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想過。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覺得此稿不是學術專著,只是講義,故未予重視。再一個主要原因是,講稿是手寫的,字跡尚屬潦草,除了我自己外,打字員大概不會認得,而我又總是忙于新的研究,沒有時間和心情自己重新電腦錄入,所以也就從來沒有考慮過將此講稿付印。
直到有一次與三聯(lián)書店副總編輯舒煒先生提起,他認為出版這個講稿還是有必要的,并說三聯(lián)可以幫忙解決打字的問題,要我大可不必操心。我接受了他的建議,于是2016年春天我就把這部手寫的講稿交給了三聯(lián)書店。說實話,我自己也早已忘記了這部手稿到底有多么潦草,最近在校對打印稿時重看手稿,才意識到辨認這部字跡潦草的講稿是多么不易!所以,這部講稿的出版,我必須感謝三聯(lián)書店的幾位老朋友特別是他們特邀的編輯易愛華女士,沒有他們的耐心辨認和整理編輯,此書的問世是根本不可能的。
由于對象是本科學生,學時也不太多,所以本稿所講的先秦儒學還是比較粗略的。不過,就19992000年當時的狀況而言,此稿中所講,比起內地大學哲學系本科的同類課程,在一些方面還是較深入一些,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對孔子思想中好學的理解和關注,后來我曾以此稿為基礎寫出論文加以討論;又如孔子部分較多考慮到儒學與德性倫理學的比較,后來我也曾以此稿為基礎專門著文論述。其中對于荀子的講法也為我后來做荀子的研究準備了基礎。尤其是,這門課程已列入了1998年剛剛問世的《郭店楚墓竹簡》的相關內容。所以,雖然此課是本科教學,但講授這門課程,對加深我自己有關先秦儒學的理解和思考,也是有益的。因此我不避淺陋,把這部講稿呈給學習先秦儒學的讀者,盼望得到讀者的指正。
最后,讓我再次向三聯(lián)書店,向舒煒先生、馮金紅女士,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在整理講稿的過程中還得到了凱風公益基金會的幫助,亦謹此致謝。
陳 來
2016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