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衛(wèi)先生長期潛心于書畫藝術,卻不求聞達,為藝術教學辛勤耕耘,誨人不倦。他所著《山水畫初階》引導青少年對于自然美的熱愛,學習掌握山水畫意境美的創(chuàng)造,反映了作者自身創(chuàng)作實踐的豐富經驗。本書圖文并茂,言簡意賅,崇尚實際,授以方法,是一本優(yōu)秀的山水畫技法教材。
張大衛(wèi)先生長期潛心于書畫藝術,卻不求聞達,為藝術教學辛勤耕耘,誨人不倦。他所著《山水畫初階》引導青少年對于自然美的熱愛,學習掌握山水畫意境美的創(chuàng)造,反映了作者自身創(chuàng)作實踐的豐富經驗。本書圖文并茂,言簡意賅,崇尚實際,授以方法,是一本優(yōu)秀的山水畫技法教材。
自 序傳統(tǒng)的山水畫教學法,總是以臨摹入手,先學樹法,再學山石皴法,再學水云法,乃至點景人物屋宇等方法。當對著畫譜(或畫稿)臨摹了一個階段,初步掌握了一些程式化的形象之后,便開始臨摹整幅作品。再進一步就學創(chuàng)稿,有少數條件好的畫家便升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進修階段,沒有這種條件的則冥思苦想,模仿前人的作品而拼湊成局。有不計其數的畫家,一生跳不出前人的模式,這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局限,還沒有一套科學的教學法,其中最根本的一個問題是缺乏師法造化的經驗。而師法造化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寫生。所以,現代的山水畫教學法,再也不能停留在臨摹這單一的方法之中。因為臨摹固然重要,但畢竟是學習前人的經驗,偏重于技法方面的練習,而山水畫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意境的創(chuàng)造。意境是山水畫的生命,是靈魂。好的意境哪里得來?只能長期深入大自然中去尋覓。而寫生即是尋覓意境的唯一方法。歷史上不少大師都極注重寫生,唐代畫松大師張璪,曾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學說,具有極深遠的意義。五代的荊浩,曾在太行山中堅持寫生松樹數萬株,方得其真。北宋的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子久等大師,都無不致力于寫生的實踐,所以他們的作品最富有生命力,能照耀古今!但是,他們是怎樣寫生的?或者說具體的寫生方法和步驟是怎么一回事?歷代文獻上都一筆帶過,沒有記錄下來。所以,我們今天一方面要總結以往山水畫寫生的經驗,另一方面還要探索和發(fā)展新的寫生方法。但這不是一件易事。然而當我們看到西歐的美術教學都有一套套科學的方法時,我們應當有勇氣來承擔這個責任!只要我們能腳踏實地地付諸行動,多少總會得出一些成果,這對于現代山水畫的教學革新,將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本小冊子的基本精神,就是在重視傳統(tǒng)臨摹教學法的基礎上,更予重視寫生的方法。對大自然的觀察、研究,由感受到認識,不斷反復實踐。在這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廣闊天地中攝取最新最美的靈氣。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還要有廣博的修養(yǎng)。陸游教他兒子學習做詩,曾說過一句名言:功夫在詩外。那么,我們學畫就應該功夫在畫外。當代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說:畫畫本不只限于視覺,不僅畫其所見,還要畫其所知,即畫家一生經歷的總和,以及間接所見包括傳統(tǒng)在內。這就是山水畫的最高境界,要用畢生的精力去探求。筆者以為,學畫山水畫的目的,不僅僅是學會畫山水,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與大自然接近,追求心靈的充實和胸懷的寬博。特別對于青少年朋友來說,是一門陶冶情操,提高道德與文化素質的好功課。愿我們打好畫內畫外兩個基本功,探索新時代的藝術語言,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振奮我們民族的精神,樂此而不疲!這便是我寫這本小冊子的希望。敬希廣大讀者批評賜教。張大衛(wèi)1993.8
張大衛(wèi),別署君山草民、益堅廬、翠柏居。1941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蘇江陰,為山水畫大師陸儼少先生入室弟子。善寫山川云樹、名勝古跡,雅好書法、古琴,以書骨琴韻入畫,思致清遠。作品在海內外多有參展發(fā)表和獲獎。
前言
王克文………………………………………………… 1
自序…………………………………………………………… 1
第一階段 臨 摹第一章 筆情墨趣…………………………………………… 3
第二章 樹木畫法…………………………………………… 7
第三章 山石皴法和龍脈…………………………………… 16
第四章 水云畫法…………………………………………… 28
第五章 雪景………………………………………………… 32
第六章 設色法……………………………………………… 34
第二階段 寫 生
第一章 搜盡奇峰打草稿…………………………………… 41
第二章 寫生舉例:清奇古怪畫難狀……………………… 43
第三階段 讀畫和創(chuàng)作第一章 讀李唐《萬壑松風圖》 …………………………… 51
第二章 詩意畫的創(chuàng)作《楓橋夜泊》 ………………… 56
后記……………………………………………………………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