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 尋夢衣被天下梅自強傳》:
第一章 寒門學子
1929年4月26日,梅自強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一個普通中學教員家庭,父親梅國芳給長子取名自強,寄托了自己和家庭的無限希望。
梅國芳自幼家境貧寒,13歲時就被迫輟學謀生。雖然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但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小學、中學的“勞作”課教員起步,發(fā)展到在名牌中學長期教體育。在擔任中學體育主任時,他為學校培養(yǎng)了兩支在常州很有名的田徑隊和籃球隊。新中國成立后,由于身體有傷,改行當了中學的總務主任。他以天命之年,從頭學習基本建設,從設計到施工,成為行家里手,用有限的經(jīng)費為學校蓋起了兩幢三層的教學大樓,為后人所稱道。自身經(jīng)歷使梅國芳深知沒有知識、沒有學歷的艱難,因此他一生都要求子女勤奮讀書學習。他曾經(jīng)靠在多個學校兼職來養(yǎng)家糊口,并把自己的五個子女都培養(yǎng)到大學畢業(yè),這在當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梅自強的母親李芬,沒有文化,新中國成立后在居民區(qū)上了識字班,能夠看報看信。她支持丈夫的主張,并在極為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勤儉持家,支持子女求學,為家庭和子女操勞了一生。
歷史名城
從人才成長的條件來考慮,在父親只有小學文化、母親是文盲的家庭產(chǎn)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應該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小概率事件。況且,在梅自強的家鄉(xiāng)常州一共產(chǎn)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50多名院士,這本身就是一種值得研究的歷史現(xiàn)象。
資料顯示,從隋唐開科取士,直到清末,常州共產(chǎn)生進士1546名,位列中國城市中的前三甲(另一種說法是位列第四)。其中狀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以上數(shù)字還不包括常州的屬縣。緊鄰常州的蘇州市,是中國科舉考試當之無愧的狀元之鄉(xiāng),近鄰無錫市也位列前茅。在中華大地,長江三角洲始終是我們民族和國家高級人才密集產(chǎn)生的高地。
常州位于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北倚長江,東臨太湖,與上海、南京等距相望,和蘇州、無錫聯(lián)袂成片,自古就是著名的富庶之地、魚米之鄉(xiāng),是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歷史名城。
常州是一座內(nèi)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周以來,常州作為吳國的領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常州武進區(qū)的淹城遺址,是中國目前從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城市區(qū),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自西晉起至今的1700余年間,常州始終是郡治或府治所在地,向有“三吳重鎮(zhèn)、八邑名都”之譽。
常州作為人類居住地的歷史可以上溯到遠古時代。常州戚墅堰區(qū)的圩墩新石器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距今已有6000余年;天寧區(qū)青龍鎮(zhèn)潘家塘、奚蔣塘、劉家村一帶的潘家塘聚落遺址距今5500多年;戚墅堰區(qū)丁堰鄉(xiāng)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園遺址距今5000多年,屬馬家浜文化后期;武進區(qū)鄭陸鎮(zhèn)三皇廟村寺墩遺址距今約4500年,屬良渚文化時期。這些近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從時間坐標上證明了以常州為中心的蘇南地區(qū)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同步進程,也證明常州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是一種從未間斷的文化積淀的必然結果。
近現(xiàn)代以來,革命家“常州三杰”瞿秋白、張?zhí)、惲代英,愛國七君子中的李公樸、史良,語言學家趙元任,戲劇家洪琛,書畫大師劉海粟、藝術家謝稚柳等,以及以數(shù)學家華羅庚、醫(yī)學家吳階平為代表的37位中科院院士和20位工程院院士,在新中國的史冊上留下了恢宏的篇章。
“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鼻宕笤娙她徸哉涞倪@一句吟詠,是對常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絕佳贊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