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本書以北京地區(qū)的歷史文化遺產為調查對象,結合歷史文獻與口述史訪談進行研究,探討了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問題與對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大多采取世代祖?zhèn)、師徒相傳的形式,傳統(tǒng)文化與技藝因人而存。從口述史的角度對非遺傳承人進行系統(tǒng)調查與研究,是一種初步的嘗試。作為首善之區(qū),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多,對北京的非遺項目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并建立數據庫成為當務之急。北京聯(lián)合大學歷史文博系的師生于2008年對原城八區(qū)的非遺項目做了全面調查,在此基礎上也走訪了部分傳承人,其結果顯示:在當時北京92項非遺項目中,保存和傳承好的有21項,占21%;較好的有20項,占20%;一般的有17項,占17%;瀕危的有34項,占35%。
非遺手工藝傳承人口述史、清代弓箭制作技藝、三山五園旗人村落歷史、滿族生活風俗、北京城市史
李揚,男,1982年出生。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學士、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碩士、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專門史博士(期間赴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做博士訪問學者),F任北京聯(lián)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文博系講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史、社會史。發(fā)表:《梁啟超年譜長編辨誤一則》,《讀書》2010年第10期!丁疵髑鍟r代婦女的地位與權利:以明清契約文書、訴訟檔案為中心〉評介》,《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0年第11期。《乾隆韶山毛氏族譜的發(fā)現及其相關問題》,《尋根》,2010年第12期!睹髑鍟r期的軍戶移民與地域社會建構》,收入《“新材料、新方法、新視野:中國古代國家和社會變遷”國際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版。
第一章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第一節(jié)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以北京為中心
第二節(jié) 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口述史
第三節(jié)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現狀、問題與對策
第二章 三山五園研究
第一節(jié) 三山五園與清代旗人聚落變遷
第二節(jié) 清代北京旗人社會生活管窺——以《成府村志》為例
第三節(jié) 清代三山五園地區(qū)旗人風俗禮儀譜系研究
第四節(jié) 溥儀內務府時期的圓明園
第五節(jié) 圓明園竊賊知多少
第三章 北京城市史研究
第一節(jié) 老北京的節(jié)日、寺廟與城市生活空間——以《北平風俗類征》為中心
第二節(jié) “學術公器”抑或培育新民?——民初古物陳列所之創(chuàng)辦及其社會反響
第三節(jié) 追尋老北京城墻的歷史背影
第四節(jié) 摩登北京如何可能?
第五節(jié) 從六國飯店看近代北京公共空間的歷史演變
附錄
附錄一 新型城鎮(zhèn)化與歷史文化景區(qū)的整體保護——以北京三山五園地區(qū)為例
附錄二 傳統(tǒng)村落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問題初探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