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科學論——認識和理解戰(zhàn)爭的科學基礎和思維方法
定 價:180 元
叢書名:現代數學基礎叢書
- 作者:胡曉峰著
- 出版時間:2018/1/1
- ISBN:9787030560360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E0
- 頁碼:436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B5
針對信息化戰(zhàn)爭運行機理研究,本書重點討論戰(zhàn)爭的科學基礎與思維方法問題。戰(zhàn)爭存在巨大的復雜性,牛頓科學體系下的認識論和世界觀已經無法作為信息化戰(zhàn)爭研究的科學基礎。復雜性科學原理和方法,應該成為開啟研究現代戰(zhàn)爭大門的鑰匙。了解現代科學的**進展,建立全新的科學思維模式,研究信息化戰(zhàn)爭的運行機理,理解戰(zhàn)爭科學的本質和意義是本書的重點。全書共7章,分別介紹什么是戰(zhàn)爭研究的科學基礎,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思想,復雜性研究在復雜網絡、大數據及深度學習方面的新進展,信息化戰(zhàn)爭的科學思維方法,復雜性科學思想與戰(zhàn)爭研究,從科學思維到科學方法,科學對于戰(zhàn)爭的意義等內容。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前言
第1章 戰(zhàn)爭研究的科學基礎是什么 1
1.1 從經驗到科學的戰(zhàn)爭研究 1
1.1.1 海灣戰(zhàn)爭往事 1
1.1.2 戰(zhàn)爭理論的實踐性特點 2
1.1.3 用科學原理解釋戰(zhàn)爭機理 4
1.2 牛頓科學范式的起源與內容 8
1.2.1 走向科學時代的科學方法 8
1.2.2 牛頓范式的“一法兩觀” 11
1.2.3 牛頓科學范式的影響和質疑 14
1.3超越牛頓科學范式 17
1.3.1 催生認識論進步的百年世紀 17
1.3.2 哥德爾定理 24
1.3.3 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27
第2章 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思想 32
2.1 復雜性與復雜系統(tǒng) 32
2.1.1 如何看待世界、看待戰(zhàn)爭 32
2.1.2 復雜性的概念與產生 35
2.2 復雜系統(tǒng)性質之一:適應性 38
2.2.1 系統(tǒng)的結構決定功能和性質 38
2.2.2 復雜系統(tǒng)的適應性進化 42
2.2.3 戰(zhàn)爭對抗比的就是適應能力 46
2.3 復雜系統(tǒng)性質之二:不確定性50
2.3.1 什么是不確定性 51
2.3.2 不確定性產生的緣由及爭論 55
2.3.3 不確定性與多樣化思維 60
2.3.4 管理和控制不確定性 63
2.4 復雜系統(tǒng)性質之三:涌現性 69
2.4.1 什么是涌現性 69
2.4.2 涌現結果的非線性 75
2.4.3 涌現的層次性 84
2.4.4 涌現過程的產生 88
2.5 復雜系統(tǒng)的預測與應對 93
2.5.1 復雜系統(tǒng)預測之難 93
2.5.2 復雜系統(tǒng)如何預測 101
2.5.3 復雜系統(tǒng)的應對 105
第3章 復雜性科學新方法 109
3.1 復雜網絡的發(fā)現 109
3.1.1 小世界模型和無尺度網絡 109
3.1.2 復雜網絡的特點 114
3.1.3 復雜網絡的性質 117
3.1.4 復雜網絡研究三部曲 122
3.2 大數據的出現 124
3.2.1 什么是大數據 124
3.2.2 大數據的種類和特點 127
3.2.3 大數據的作用 129
3.2.4 大數據的影響 134
3.2.5 大數據帶來了什么 138
3.3 深度學習的突破 145
3.3.1 阿爾法狗的驚世表演 145
3.3.2 深度學習的前世今生 149
3.3.3 深度學習的應用突破 162
3.4 戰(zhàn)爭復雜性研究的工具 168
3.4.1 復雜系統(tǒng)的不同認知路線 169
3.4.2 新時代的科學工具 172
第4章 信息化戰(zhàn)爭的科學思維 178
4.1 新時代的思維密碼 178
4.1.1 “未來戰(zhàn)爭”的民間范本 178
4.1.2 新時代的戰(zhàn)爭思維改變 181
4.2 網絡化思維——“點”“鏈”連接的革命 184
4.2.1 系統(tǒng)即網絡,關系為核心 185
4.2.2 網絡化的目的是系統(tǒng)化 188
4.2.3 網絡鏈接比節(jié)點更重要 191
4.2.4 網絡遵從自己的內在運行規(guī)律 197
4.2.5 互聯網思維與影響 202
4.2.6 網絡化思維是什么 207
4.3 體系化思維——“死”“活”系統(tǒng)的轉變 208
4.3.1 體系性質:具有涌現性會階躍變化 209
4.3.2 體系結構:具有成長性會不斷進化 215
4.3.3 體系能力:具有相對性靠對抗產生 227
4.3.4 體系效能:具有整體性靠全局反映 234
4.3.5 體系化思維是什么 244
4.4 大數據思維——“大”“小”價值的抉擇 244
4.4.1 數據化綜合思維 244
4.4.2 相關性跨界思維 250
4.4.3 交互化實驗思維 257
4.4.4 從數據到決策思維 262
4.4.5 大數據思維是什么 271
4.5 虛擬化思維 ——“虛”“實”認知的碰撞 271
4.5.1 虛擬化的本質是認知為核心 271
4.5.2 虛擬化的重點在制造體驗 277
4.5.3 虛擬化的核心在認知控制 280
4.5.4 “虛”“實”結合產生創(chuàng)新 285
4.5.5 虛擬化思維是什么 288
第5章 復雜性科學思想與戰(zhàn)爭研究 290
5.1 科學管理向復雜性思想轉變 290
5.1.1 向科學管理的艱難轉型 290
5.1.2 向復雜性科學思想的轉變 294
5.2 基于復雜性科學的戰(zhàn)爭理論研究 299
5.2.1 信息時代的指揮控制 300
5.2.2 復雜性思維與戰(zhàn)斗力的煉成 305
5.2.3 去中心化的作戰(zhàn) 309
5.2.4 復雜環(huán)境下的軍隊變革 314
5.3 戰(zhàn)爭理論創(chuàng)新的科學基礎 319
5.3.1 理論創(chuàng)新緣于科學基礎深厚 319
5.3.2 戰(zhàn)爭理論家的科學素養(yǎng) 322
5.4 未來戰(zhàn)爭宣言 327
5.4.1 新時代的意義 327
5.4.2 智能化戰(zhàn)爭呼之欲出 334
5.4.3 應對未來戰(zhàn)爭時代 342
第6章 從科學思維到科學方法 349
6.1 什么是科學 349
6.1.1 科學的三要素 349
6.1.2 科學的概念 355
6.1.3 科學的辨析與局限 360
6.2 如何科學地從事研究 365
6.2.1 規(guī)范的科學過程 365
6.2.2 嚴謹的科學方法 371
6.2.3 基本的科研邏輯 378
6.2.4 科學的思維方法 384
6.2.5 求實的科學精神 389
6.3 戰(zhàn)爭如何成為科學 399
6.3.1 戰(zhàn)爭科學的獨特性 399
6.3.2 科學地研究戰(zhàn)爭 404
6.3.3 戰(zhàn)爭科學:離科學還有多遠 412
第7章 科學對于戰(zhàn)爭的意義 417
7.1 人類認知與科學革命 417
7.1.1 認知是推動人類發(fā)展的唯一動力 417
7.1.2 科學就是承認自己不知道 419
7.2 結語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