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別集:顧問官》一伙老老少少的紈绔子弟和幫閑分子,個個自命不凡而又猥瑣可笑。
一伙大大小小的長官和士兵,為官者貪鄙,當兵的無聊,亦儼然而又滑稽。
沈從文筆下短篇,辛辣諷刺者不多。此書集中,以饗讀者。
《沈從文別集:顧問官》
沈從文為20世紀中國首屈一指的文學大家,開創(chuàng)白話寫作的先驅(qū),近代文學史的里程碑式的大師。
別集作品全部由沈從文生前親自選定,是其認定的一生非常重要作品的集合。
汪曾祺命名,張充和題簽,張兆和、沈虎雛作序,陸智昌設(shè)計,素雅小巧,美觀且便于攜帶。
此集多是沈從文早期的創(chuàng)作,文筆雖不似后期純熟,但其寫作欲望之盛、描摹人事之從容、對自我生活之反思、對筆下人物之關(guān)切、足以顯出他作為一個寫作高手的風姿。
總 序
從文生前,曾有過這樣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選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冊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如何豪華考究,只要字跡清楚,款式樸素大方,看起來舒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攜帶,尤其便于翻閱。八十年代初,有一家書店曾來聯(lián)系過,也曾請人編了一套,交付出去。可是,落空了,未能實現(xiàn)。我一直認為是一件憾事。
現(xiàn)在湖南岳麓書社要為從文出書,我同虎雛商量,請吉首大學沈從文研究室合作,編選這么一套。這套選本和以前選法編法不同。我們在每本小冊子前面,增加一些過去舊作以外的文字。有雜感,有日記,有檢查,有未完成的作品,主要是書信——都是近年搜集整理出來的,大部分未發(fā)表過。不管怎樣,這些篇章,或反映作者當時對社會、對文藝創(chuàng)作、對文史研究……的一些看法,或反映作者當時的處境,以及內(nèi)心矛盾哀樂苦悶,把它們發(fā)表出來,容或有助于讀者從較寬的角度對他的作品、對他的為人以及對當時的環(huán)境背景有進一步了解。
出這套書,當然,同時也了卻死者和生者的一點心愿。
張兆和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沈從文(1902—1988),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湖南鳳凰人,苗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是白話文學革命的重要踐行者和代表作家,他的小說表現(xiàn)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用各種體式和結(jié)構(gòu)進行創(chuàng)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他的散文也獨具魅力,為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藝術(shù)光彩。一些后來的作家曾深受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影響。在文物研究上,沈從文堅持以實物為依據(jù),綜合材料、形制、紋樣的發(fā)展與聯(lián)系,走自己獨特的研究道路,堅持研究為生產(chǎn)、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歷史研究服務(wù)。
從文史料選
一張大字報稿
從文“文化大革命”家書選
給在工廠的次子
王謝子弟
大小阮
宋代表
顧問官
張大相
煙 斗
三貝先生家訓
嵐生同嵐生太太
船 上
傳事兵
哨 兵
占 領(lǐng)
入伍后
連 長
參 軍
血
學校打更人劉老四,在校后小更棚里喝完了四兩燒酒,憑他的老經(jīng)驗,知道已十二點,就拿了木梆子沿校墻托托托敲去。一面走一面想起給他酒喝幾個小哥兒的事情,十分好笑。十年前每晚上有一個年青小哥兒從裱畫鋪小寡婦熱被里逃出,跑回學校來,爬過學校圍墻時,這好人還高高的提起那個燈籠照著,免得爬墻那一個跌落到墻內(nèi)泥溝里去。他原歡喜喝一杯酒,這種同情和善意就可得到不少酒喝。世界成天變,袁世凱、張勛、吳佩孚、張作霖,輪流占據(jù)北京城,想坐金鑾寶殿總坐不穩(wěn)。學校呢,人事上也大不相同,除了老校長其余都變而又變。那爬墻頭小哥兒且居然從外國回來作訓育主任了。世界雖然老在變,有一件事可不曾變,就是少數(shù)學生爬墻的行為還好好保存下來。不過這件事到用著巡夜的幫助時,從前用的是燈籠,如今用的是手電筒罷了。他心想,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衣祿,說不準簿籍上自己名分下還有五十壇燒酒待注銷,喝夠了才會倒下完事。
打更的走到圍墻邊時,正以為今晚上未必有人爬墻,抬頭一瞧,墻頭上可恰好正騎了兩個黑影子。他故意大聲的詢問:
“誰?”
黑影之一說:“老劉,是我。你真是!睆穆曇羯纤牭贸鍪菑埿∨帧
“張少爺,你真嚇了我一跳。我以為是兩個賊,原來是——”
其中之另一個又說:“你以為是賊,這學校會有賊?不是賊,是兩瓶酒,你可不用嚇了。把你那電筒照照我。不許告給誰。我們回來取點東西,等會兒還得出去,你在這兒等著我們!”聲音也怪熟,是小阮。兩個年青小哥兒跳下了墻,便直向宿舍奔去。
打更的望著這兩個年青小哥兒黑影子只是笑,當真蹲在那兒等候他們。
他算定這等候?qū)λ泻锰帯K麩o從拒絕這種好處!
小阮與張小胖分手后,小阮走進第八宿舍,宿舍中還有個同學點上洋燭看小說。便走到一個正睡著做夢,夢中吃鴿子蛋的學生床邊,咬耳朵叫醒了那學生。兩人原來是叔侄,睡覺的一個是小叔叔,大家叫他大阮。
——《大小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