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學與供水水文地質學》是高等院校給排水專業(yè)本科生的專業(yè)基礎教材,按60學時編寫。本教材是為適應給排水專業(yè)本科教育實行“大土木”的教學指導方針,結合“水文學”和“供水水文地質”兩門課的教學大綱編寫的。編寫本教材的拓寬專業(yè)基礎知識面,精減內容,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水文學與供水水文地質學》將“地質學”、“水文學”和“供水水文地質”的關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產的發(fā)展,開采地下水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日趨明顯,故《水文學與供水水文地質學》有意增補了地下不開采的負環(huán)境效應及防治的有關內容。
全書共八章。章為地質學基礎,是沒有學過地質學相關知識的給排水專業(yè)學生學習“供水水文地質”的預備基礎;第二章為水文學基礎,考慮不與“水文學與橋涵水文”課內容重復,《水文學與供水水文地質學》只安排與地下水的形成、運動有關的部分水文學內容;第三章為地下水的形成;介紹地下水的起源、形成過程、埋藏分布規(guī)律等水文地質學基礎知識;第四章為地下水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成分,是結合最新的地下水水質評價標準編寫的;第五章為地下水的運動,是供水和排水設計的專業(yè)基礎知識;第六章為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及分布特征,介紹地下水埋藏和分布的規(guī)律性;第七章地下水開采的負環(huán)境效應及防治;第八章為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介紹供水水文地質勘察方法。
第一章 地質學基礎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
第三節(jié) 地質作用概述
第四節(jié) 礦物
第五節(jié) 巖石
第六節(jié) 地層與地質年代表
第七節(jié) 地質構造
第八節(jié) 風化作用
第九節(jié) 巖溶
第二章 水文學基礎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降水
第三節(jié) 蒸發(fā)
第四節(jié) 徑流
第五節(jié) 湖泊與水庫
第三章 地下水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地下水的形成條件
第二節(jié) 地下水的類型
第三節(jié) 地下水的循環(huán)
第四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成分
第一節(jié) 地下水的物理性質
第二節(jié) 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第三節(jié) 地下水污染
第五章 地下水的運動
第一節(jié) 地下水運動的特點
第二節(jié) 地下水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第三節(jié) 地下水流向取水構筑物的穩(wěn)定流運動
第六章 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及分布特征
第一節(jié) 山前傾斜平原區(qū)的地下水分布
第二節(jié) 河谷平原區(qū)的地下水分布
第三節(jié) 湖泊沉積區(qū)的地下水
第四節(jié) 三角洲沉積物中的地下水
第五節(jié) 濱海地帶的地下水
第六節(jié) 松散沉積物中地下水的特點
第七節(jié) 裂隙發(fā)育巖石的地下水分布
第八節(jié) 巖溶發(fā)育地區(qū)的地下水分布
第七章 地下水開采的負環(huán)境效應及防治
第一節(jié) 地面沉降
第二節(jié) 巖溶地面塌陷
第三節(jié) 地下水資源枯竭,開采條件惡化
第四節(jié) 地下水水質惡化
第八章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水文地質測繪
第三節(jié) 水文地質勘探
第四節(jié) 水文地質鉆探
第五節(jié) 地下水動態(tài)觀測
第六節(jié) 地下水資源評價
第七節(jié)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報告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