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近代史資料(總130號)》共發(fā)表七篇史料,即《錫良函稿》(一)、《閻敬銘家書》、《婺學同登錄》、《河間太湖秋操資料補輯》、《清國教育視察報告》、《宣統(tǒng)三年司法匯報規(guī)程》、《傅斯年佚文六篇》。其中《錫良函稿》篇幅較多,從時間跨度上,從晚清至民國;內(nèi)容上,既涉及政治、軍事,也有關教育、司法。將陸續(xù)連載刊出。編者特別推薦《錫良函稿》、《河間太湖秋操資料補輯》和《傅斯年佚文》六篇,尤其值得關注。相信這些重要史料的公布,將給相關研究帶來突破。
5.嚴禁濫攤腳費示
光緒四年正月二十九日
為嚴禁濫攤腳費以免克扣事:
照得本廠開放賑糧,交各村社首領回,分散花戶,勢須由村覓人來廠挑運。乃各戶徒知領賑,不肯出人,臨期互相推諉,以致社首藉此浮濫開銷,攤扣賑糧,侵吞肥己,殊堪痛恨。前夾泉社首常子平,竟敢巧立執(zhí)牌腳費名目,業(yè)經(jīng)重責,枷號示眾?指鞔逡嗨幻,除由本廠嚴密訪查另行懲辦外,合亟示諭。
為此示仰各村民人等知悉:凡領賑之戶,自應出人。除去老弱廢疾孤寡一概寬免,余則按戶輪流出人來廠挑糧,不準攤派毫絲,使費顆;ㄤN。自示之后,限五日內(nèi),由該社首公同村人選定各戶挑夫,開具名單,一面送廠備查,一面粘貼村社,俾眾咸知某人輪應某日,免致臨期遲誤。倘社首膽敢另起花費及各戶仍復推諉不前,準即扭稟來廠,以憑核辦,亦不得藉端妄稟,致干查究。
6.兼辦鳳臺縣賑務酌擬章程稟
光緒四年二月
敬稟者:
竊查攔車一廠,自去臘初十日吳太史帶同官友來鎮(zhèn)設立,清查戶口,遂于十五日開放。安置妥帖,即赴鳳臺之冶底及陽城各處查看設廠,留令官友在鎮(zhèn)總司廠事,并面諭卑職幫為照料。嗣本年正月初二日奉委兼辦,卑職趕緊接查戶口,東至距廠二十里行家等莊,西南至距廠二十里之口灣,東南至距廠三十里碗城,到晉豫交界,北至距廠十五里之夾道口。而去歲查過攔車鎮(zhèn)、草底鋪、黑石嶺、車峪等村屢來求補,卑職逐細復查,開除死亡,增補貧苦。計先后清查及復查共有五十七村,大口并小折大口共四千九百0二口半。每日給饃二個,重糧六兩,計每日應用糧一千八百九斤七兩。卑職于正月二十一日接手,盤查糧帳。計收到吳太史撥來白米四百石、高粱五百石,又經(jīng)撥下續(xù)在清化購買高粱一百0七石。除分撥鳳臺、冶底饃廠發(fā)放各村賑糧,發(fā)給廠中夫役、看廠兵勇口糧、饃面蒸饃各項需用外,凈存白米二萬九千四百四十斤、高粱一百二十八斤,約足二十天之用?滔绿旖驌芸钜蝗f一千兩,匯兌汴梁,預經(jīng)吳太史遣友赴汴候收,采買糧米。現(xiàn)又加友馳往催運,約二月初十日前后可運到廠,足資接濟,堪慰憲廑。
辦理攔車鎮(zhèn)饃廠事宜六條
一饃糧搭放,以便民食。吳太史章程,每大口日給饃二個,小口給饃一個,每饃重干面三兩。立廠之初,原恐一經(jīng)放糧,遠近紛來,糧米不敷發(fā)給。現(xiàn)又在冶底、周村、河底添設三廠,鳳臺縣亦分設饃廠,似可稍為變通,F(xiàn)令各村一律放糧。本鎮(zhèn)饃糧搭放,有家窮戶得糧,既可作粥充饑,無家饑民得饃,亦可趁食度命。
一外村交各社首總領回村,分散花戶,以免饑民逾越山澗,跌斃道路。卑職所查各村,皆挑帶糧米,隨查隨放。當面告知花戶,以后由社首領回,亦照此斤兩分散,預杜社首克扣等弊。卑職仍不時抽查,以期風清弊絕,實惠及民。
一量村莊之大小,人數(shù)之多寡,分作四起,排開日期,一領五日,周而復始。空日即放本鎮(zhèn),以免各村到廠擁擠。
一廠內(nèi)謄寫戶口、管算帳目,皆系本地衿耆,由吳太史酌給火食,不用書吏,以免滋生弊竇。如該衿耆潔己奉公,始終奮勉,由卑職稟請吳太史獎勵,以資鼓舞。
一預籌妥遣截養(yǎng)婦女,并清厘留養(yǎng)女廠,以保民命而全女節(jié)。吳太史前在清化鎮(zhèn)見販買婦女,與以身價截留,化立全節(jié)堂,入澤,復截留在廠,但終須遣回安置,方為得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