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寶院士傳記》以傳記的形式,生動翔實地記錄了我國著名空間返回技術和衛(wèi)星總體技術專家、中國返回式衛(wèi)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林華寶獻身祖國航天事業(yè)的光輝歷程。1978年獲國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一等獎,1985年、1990年先后兩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6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读秩A寶院士傳記》旨在弘揚林華寶院士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及孜孜求實的科研精神,為中國航天事業(yè)珍藏一份珍貴的文化財產與精神財富。
中國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建半個多世紀以來,培養(yǎng)和塑造了一大批功勛卓著、德高望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烈的愛國情懷,理論功底深厚,技術水平高超,善于引領科學發(fā)展和技術創(chuàng)新,在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航天事業(yè)取得輝煌成就、孕育航天精神作出了突出貢獻。
為了全面、系統地總結航天院士的成長規(guī)律,把航天院士的科學思想和創(chuàng)新方法記錄下來、傳承下去,為中國航天事業(yè)積累精神財富,為航天強國建設提供有益借鑒,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究決定,組織編寫一套《中國航天院士傳記叢書》(以下簡稱《叢書》)。
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同時也為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進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指明了方向。在中國航天事業(yè)“續(xù)航天夢、筑強軍夢、圓中國夢”的新形勢下,出版這套《叢書》,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記載航天歷史。航天院士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寶貴財富,他們的成長歷程反映了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軌跡。這套《叢書》不僅是航天院士個人的傳記,也從不同側面記載了中國航天從技術到管理、從思想到精神的真實歷史。
弘揚航天文化。宣傳航天院士,就是站在科學的高度,向社會各界全面宣傳航天事業(yè),弘揚航天文化,使其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國家的軟實力。
傳承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包括航天院士在內的幾代航天人,在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歷程中,不斷積累、提煉、傳承而逐漸形成的,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航天事業(yè)之魂!秴矔啡娣从沉撕教煸菏康膶W術成就、科學作風和思想品格,有助于航天精神薪火相傳。
培育航天人才。中國航天事業(yè)已經完成了新老交替,一代航天新人正在茁壯成長!秴矔肥菨杀缓笫赖娜瞬殴こ,對于培育航天人才、發(fā)展航天事業(yè)、鑄造新的輝煌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叢書》是一套具有航天特色的愛國主義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發(fā)行,必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熱愛航天、投身航天、奉獻航天,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再攀高峰,使中國航天事業(yè)后繼有人,蓬勃發(fā)展,續(xù)寫輝煌。
高紅衛(wèi)
2014年1月
朱晴,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農民日報社編輯(退休),出版有人物傳記、小說、散文,其中《趙無極傳》獲第二屆中國優(yōu)秀傳記文學作品獎,《王希季》獲國家圖書獎,散文《逆水漫漫一葉舟》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寫給媽媽的話”征文二等獎,2005年當選為“風雅頌杯”當代十佳優(yōu)秀傳記文學作家
引子
第一章 三代牧師 慈善傳家濟世長
第二章 德育為先 奠定人生好基礎
第三章 北上求學 入讀清華學水利
第四章 留學蘇聯 放棄攻讀研究生
第五章 一錘定音 結下終生不解緣
第六章 勇闖高空 探空火箭入云端
第七章 生物火箭 犬鼠結伴游高空
第八章 水到渠成 締結美滿好姻緣
第九章 痛失愛子 相濡以沫渡難關
第十章 回收箭頭 晝夜兼程闖大漠
第十一章 吃盡苦頭 研制成功降落傘
第十二章 唯才是用 劾力同心解難題
第十三章 有驚無險 返回艙順利歸來
第十四章 再接再厲 回收技術臻完美
第十五章 洲際導彈 太平洋上震五洲
第十六章 前景廣闊 復合材料顯神威
第十七章 大費周章 女兒灘打撈衛(wèi)星
第十八章 成功搭載 利用太空微重力
第十九章 打破常規(guī) 創(chuàng)立研制新典范
第二十章 百密不疏 雙星高照龍?zhí)ь^
第二十一章 敗走麥城 衛(wèi)星墜落大西洋
第二十二章 心系衛(wèi)星 衣帶漸寬終不悔
第二十三章 愧對親人 自古忠孝難兩全
第二十四章 父愛如山 舐犢之情深似海
第二十五章 宅心仁厚 人格魅力口碑傳
第二十六章 實至名歸 榮膺工程院院士
第二十七章 光前裕后 薪盡火傳光不絕
尾聲
附錄一 西昌感懷——懷念親愛的二舅林華寶
附錄二 懷念姑父林華寶
附錄三 懷念親愛的外公
林華寶大事年表
林華寶獲獎情況
林華寶主要論著
后記
《林華寶院士傳記》:
林華寶初中就讀于博學中學。這是一所來自武漢的著名學校,前身系由英國基督教倫敦會牧師楊格非教授創(chuàng)辦于1899年的博學書院,為我國最早的西式學校之一,在盛行科舉八股文的時代,便有著“重理算,授生化,近自然,習英文,強體魄”的先進辦學理念。
迫于戰(zhàn)爭的威脅,博學中學幾經遷徙落地于重慶,雖早已改制為國人的私立學校,但仍秉承了先師“勤樸博學”的校訓,沿襲了教會學校的育人理念,在文理課程之外,還特別重視體育鍛煉和英語教學。
無論冬夏,早上6點學生們必須準時起床,十分鐘后在操場集合做早操。每天清晨,起床鈴一響,訓育主任就出現在宿舍中,手里拿著一根竹片,毫不留情地掀起那些賴床不起者的被子,驅趕著他們出去鍛煉。
學校規(guī)定,期末考試倘若其他課程不及格都可以補考,唯英語不及格者必須留級。迫于留級的壓力,學生們都不敢對英語課掉以輕心,因此,該校畢業(yè)生大都體魄強健,且擁有良好的英語基礎。
初中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班上轉來一位新同學,被老師安置在林華寶旁邊的空位子上就座。這位新來的同桌,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林袁二人不僅很快就建立起友誼,還商定了一個互助互惠的君子協定。
林華寶學習不偏科,各科成績都很優(yōu)秀,尤以數學最為突出。袁隆平則不然,英語成績特別好,數學則非常糟糕。這并不是因為他腦子笨,不擅長計算,而是別有緣由——上小學時,他曾認真地請教數學老師:“負負為什么得正呢?”
不知是這位老師自己也搞不清楚緣由,還是懶于跟一個小孩子多費口舌,一句簡單粗暴的話就把他打發(fā)了:“沒有為什么,你只要記住負負得正就行了!”
他當然不會想到,這是個有著旺盛的求知欲、凡事都喜歡探求個究竟的孩子,聽到這樣的答復就覺得數學是一門不講道理的課程,由此便失去了學習它的興致。
袁隆平課外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打排球、下象棋、拉小提琴,尤其擅長游泳,小小年紀不但掌握了各種泳姿,還具備橫渡長江的體能。林華寶則是只“旱鴨子”,一直不敢貿然下水。于是,二人達成協議,取長補短,互教互學。這個聽上去很不錯的雙贏計劃,結果卻不盡人意。
日后袁隆平笑言:“我教林華寶游泳,他教我數學,他很快就學會了游泳,我卻還是不會解數學題,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個晚上都沒能解出來的題,到了林華寶那里居然五分鐘就搞定了。”
袁隆平、林華寶,當年同用一張課桌的這兩個人,日后都因突出的業(yè)績與貢獻而先后入選工程院院士,共同為培育他們的母校增了光,添了彩?箲(zhàn)勝利后遷回漢口原址的博學中學,后來改名為武漢四中。時至今日,該校的校史館中還陳列著他們當年合用過的那張課桌和那條長凳,各屆校友間更是廣泛傳頌著“一張課桌走出兩位院士”的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