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王立群智解成語 4
《王立群智解成語 4》圍繞反腐倡廉這個中心,先從當下中國“打虎拍蠅”反腐戰(zhàn)役寫起,思考了貪腐是如何產生的,又結合當下社會現實分析了貪腐的主要表現,最后寫如何治理腐敗,以及歷史上的反腐文化等問題。作者王立群先生在本書中通過成語講了反腐倡廉的社會熱點問題,把握社會大勢,通過反腐倡廉這樣的社會大事詮釋了漢語成語,梳理我國歷史上的官場文化,吏治文化等。本書寫歷史、講故事、看現實、說成語,讓古老的成語與當下社會熱點結合起來,既不乏歷史感,又具備現實性,總結了幾千年來的反貪成敗,對當下的反腐倡廉工作很有借鑒意義。
《王立群智解成語》系列圖書,不僅具有知識性、可讀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的史料性和收藏價值,其讀者對象年齡跨度大,適合各個社會層次及不等文化水平的讀者朋友閱讀。相信不管你是誰,讀了這本書以后,都會從中得到人生的啟迪,心靈的凈化,人性的升華。
王立群先生的這套著述,語言幽默,學理嚴謹,深入淺出,以其淵博的學識和精彩的解讀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漢語成語的范本。 《王立群智解成語 4》是王立群先生的嘔心瀝血之作,也是其有感于當前的反腐倡廉工作之艱巨,之強烈的社會反響而著的力作。《王立群智解成語4》是王立群先生對于黨中央做出的重構官場清明,重建官民和諧關系的殷殷期盼,是王立群先生總結歷史上反腐吏治的智慧、教訓和思考的心得,尤其值得每一個從政的讀者朋友熟讀、深思。
后記
2014年12月19日,我在北京參加了由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等聯(lián)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4”的活動。2014年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同時發(fā)布。“法”“反腐”分列年度國內字、國內詞第一,“依法治國”排在十大流行語之首,“小官巨貪”也在十大新詞語之列。這些年度關鍵字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一年內的重大事件。因為當時正在進行成語解讀系列圖書的撰寫,所以很快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以反腐倡廉為中心,寫一個系列。讓古老的成語與當下社會熱點結合起來,既不乏歷史感,又具備現實性,而且?guī)浊陙淼姆簇澇蓴Ξ斚乱灿胁簧俳梃b意義。這是這本書寫作的最初動因。 念頭確立以后,就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撰寫。先從當下中國“打虎拍蠅”的反腐戰(zhàn)役開始寫起,思考了貪腐是如何產生的,又結合當下社會現實分析了貪腐的主要表現,最后寫如何治理腐敗,以及與此有關的一些問題。從整體來看,本書始終是圍繞反腐倡廉這個中心的,但因為本系列圖書是解讀成語的,不能完全脫離成語來寫,所以看起來似乎有點散漫———寫歷史、講故事、看現實、說成語,其實每一篇也是有其總體的線索在里面的。這就像一棵大樹,有時候順著樹杈延伸出去了,不過主干還是立在那里的。這是本書寫作的基本結構。 閱讀這本書,不要把它當成學術論文,也不要把它當成嚴格意義上的散文,只把它看作是一本講解成語的書就可以了。通過成語講了反腐倡廉這樣的社會大事,把握一些社會大勢;通過反腐倡廉這樣的社會大事詮釋了漢語成語,梳理一點知識,這是本書的基本意圖。特此說明,權作后記。 王立群 2015年4月于開封 收起全部↑
王立群,字鶴亭,1945年3月14日,山東新泰人。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文化學者、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王立群先生2006年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并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學術主講人”,是連續(xù)7年來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知名學者。
一、反腐反腐:一盤很大的棋
每逢年底,按照慣例,媒體及文化部門總要對一年內高頻使用的漢字、詞語盤點一番,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因為使用的頻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社會聚焦的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一個時期國際、國內的焦點,能夠反映政府、社會及民眾關心的熱點。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漢字進入前三的有“法”字,詞語進入前三的有“反腐”。這說明反腐倡廉成為2014年最受矚目的大事件。確實,2014年的反腐規(guī)模、反腐力度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強態(tài)勢,“打虎上無禁區(qū),拍蠅下無死角”,因此廣大民眾為之振奮,極大提升了百姓對政府與體制的信心,極大提升了百姓對未來與發(fā)展的期許,這給社會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反腐”榮膺年度詞實在是當之無愧。即使僅憑此點,2014年,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注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對于這大張旗鼓反腐的不尋常一年,很有必要回首作一下總結。 壯士斷腕:反腐的勇氣與決心 莫之與京:反腐的規(guī)模、力度、范圍、時限前所未有 二、大道既隱貪腐萌生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數千年歷史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無論哪一個時代,無論哪一個社會,執(zhí)政者無不標榜打擊腐敗,為官者無不以廉潔自律為榮,老百姓無不對貪贓枉法深惡痛絕。然而,貪污腐敗總是如影隨形,屢禁不絕,成了一個普遍性的現象,不僅中國存在,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貪腐的程度不同而已。我們不禁納悶,為什么貪腐屢禁不絕,難道是與生俱來的?是什么因素導致貪污發(fā)生的呢? 先從“貪”的意義說起 貪夫徇財:為身外之物斷送了卿卿性命 得隴望蜀:人性惡的一面 欲壑難填:史料中的第一宗完整貪墨案例 三、任性的權力 在現實中,人們往往把“貪”和“官”聯(lián)系起來,其根本原因在于當官者對“所欲之物”擁有支配權。從原始時期的部落首領,到封建時代王侯將相,乃至當今社會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村干部,都有可能依靠手中的權力滿足一己私利,可以憑借手中的權力中飽私囊,“為官不廉”的確是比較普遍的一種社會政治生態(tài)。貪生于欲,對物質的不盡追求是人的本性,這是沒有辦法徹底滅絕的。社會財富、名譽、地位等,這些東西對人又有無盡的誘惑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允許、提倡追求的。個人私欲膨脹,一旦擁有某種權力,且這種權力自由無度,不受監(jiān)控,不受羈束,就像籠子之外的老虎,貪腐就必然產生了。權力在籠子之外,這是很危險的。當今為什么出現那么多令人瞠目結舌的“小官大貪”,關鍵的因素正在于權力跑出了監(jiān)管的籠子,太任性了。缺乏監(jiān)督,即使尺寸之柄,也會被充分利用,實在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醒與反思。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沒有權力,任任性、耍?岫疾 打緊 指鹿為馬:有權任性顛倒黑白 專橫跋扈:有權任性惡貫滿盈 四、當干部就是為了撈兩個嗎 說到腐敗,很多人自然地將其與貪污受賄聯(lián)系起來,認為腐敗就是貪賄,總之,不離“錢財”二字,這很符合貪的本義,這樣的理解當然也沒錯。但是,腐敗的意義絕不止此,只要是利用公權力不正當地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統(tǒng)統(tǒng)屬于腐敗的范疇。貪污受賄之外,如買官賣官、揮霍公款、任人唯親、假公濟私、作風浮夸、好大喜功、玩忽職守、濫用職權,道德敗壞,甚至不作為、懶作為等等,諸如此類,無一不是。而且,各種行為往往交織在一起,縱橫交錯,從各方面不斷侵蝕社會的政治生態(tài),成為政治生態(tài)中的“霧霾”“毒瘤”。不過,人們將貪腐與貪污受賄等同起來,也不是沒有道理,幾乎所有的腐敗都離不開這點。古時候“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到如今的“當干部不就為了撈兩個嗎”,說來說去就是為一個“錢”字。有錢任性不算啥,任性有錢才是最可怕的。 瞠目結舌:一份天文數字的貪污清單 雁過拔毛,倒行逆施,刮地皮:“四盡太守”的可鄙 人生 多藏厚亡:人沒了,錢沒花完 五、那頂帽子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烏紗帽”是一頂極具誘惑的帽子,多少人為了它搜腸刮肚、殫精竭慮。有人皓首窮經,熬白了頭發(fā),累瞎了眼睛;有人朝思暮想,多年圓夢,喜極而瘋;有人則是不按常理出牌,走了一條“終南捷徑”,這條“終南捷徑”靠的不是隱居的美名,而是沉甸甸的金錢。金錢可以讓人瘋狂,也可以讓人癲狂,也可以讓人帶上那頂金光燦燦的帽子。這便是赤裸裸的烏紗帽交易。一頂帽子為什么能讓人如此瘋狂呢? 飛蛾撲火:烏紗帽的誘惑 賣官鬻爵:烏紗帽的交易 明碼標價,大張旗鼓,銅臭滿身:漢靈帝的賣官事業(yè) 每況愈下:賣官的結局 六、總有那“一抹的溫柔” 自古有言“英雄難過美人關”,許多貪腐官員在美人的石榴裙下喪失了底線,有些人貪財又貪色,有些人不貪財卻貪色,即便在金錢誘惑面前不犯錯誤,也抵抗不住美人的投懷送抱。只不過,美人的投懷送抱看中的不是官員的相貌與魅力,而是他們手中握著的權力,當官員將手中的權力與美色做了交易之后,隱藏在權色交易背后的權權交易、權錢交易便光明正大地走到臺前,演繹著無所不能的賄賂戲碼。于是,情人、小三、通奸等詞,紛紛出現在落馬貪腐官員的通報文件中,根據調查,目前落馬的貪腐官員95%都有著權色交易的問題。那么,我們從成語世界中可以找到哪些與權色交易相關的成語?它們又是如何揭示古代貪腐官員的心理的呢? 登徒子,恣意妄為:任性的好色 來者不拒,半推半就:好色亦不同 授人以柄:好色需謹慎 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近期國家公布與處置的貪腐案件中,家族腐敗日益凸顯,成為當前腐敗較為突出的特點。貪腐官員在他們的人生大戲中,或者出演夫妻檔,或者父子兄弟齊上陣,或者演繹全家總動員,他們將國家的公權力進行了私有化處理,轉變成了家族權力,在某一個范圍領域內實施了家族控制,或者權權聯(lián)合,或者官商聯(lián)合,使權力獲得最大收益,既擴大了權力的控制范圍,又實現了家族的經濟“騰飛”。家族式腐敗在處理時具有一定的難度,或者相互充當保護傘,或者利用家屬曲線腐敗,加劇了權力的腐化程度。 無后為大,光宗耀祖,衣錦還鄉(xiāng):根深蒂固的宗法制 影響 修身齊家,舐犢情深:子女的影響力 狼狽為奸:“賢內助”的推波助瀾 八、山頭與圈子 2015年央視春晚有一個相聲節(jié)目,名叫《圈子》,獲得了諸多觀眾的好評,相聲批評了拉關系、搞圈子、視規(guī)矩為兒戲、秉承“有圈好辦事”理念的圈子文化!叭ψ印北局傅氖侨藗兊纳罘秶煌娜擞兄煌呐d趣、愛好,這樣便有了“朋友圈”“歌友圈”“讀書圈”,這些圈子聯(lián)系了人們的情感,發(fā)展了彼此的興趣,但是,許多圈子后來都是為了某種特定目的組成的,例如官場中的“石油幫”“秘書幫”“山西幫”, 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在家長式的“大老虎”身邊百依百順,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貪婪地分食權力與金錢,卻不料到最后都是拔出蘿卜帶出泥,圈子沒了,人也沒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組圈、交圈的前提 位高權重,一丘之貉,沆瀣一氣,同流合污,唯命是 從:圈子的成員們 朋比為奸,黨同伐異,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做點壞事 看看 樹倒猢猻散:無言的結局 九、在重要的位置上睡大覺 一個觀眾,獲得了電影院一個絕佳的位置,如果他不去欣賞電影,而是坐在那里打瞌睡,一個學生,占據了教室的絕佳位子,如果他不去聽課思考、讀書學習,而是酣然入夢,這就是對公共資源的糟蹋與浪費。不過,作為看電影的觀眾、上課的學生,還不會造成多么廣泛的不良影響,畢竟他這樣做私人化的性質更多些。但是,如果是一個政府的工作人員,在他的位子上不謀其政、呼呼大睡的話,這影響就大了,因為他掌握的是公權力,服務的是大眾。作為國家的公務員,占據著國家賦予的公共權力,如果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無異于在重要的位置上睡大覺。這種情形在很長的時期內是司空見慣的。其實,這也是一種腐敗,是一種能夠傳染的腐敗。百姓對類似的情形有一種雖不文雅卻一針見血的評價——占著茅坑不拉屎。這種現象會極大危害政府的公信力,嚴重消解百姓的凝聚力,是應當引起警醒、引以為戒的。 尸位素餐,伴食宰相,三旨相公:不作為 一推六二五,問諸水濱:懶作為 遷延過時,蝸行牛步,有要沒緊:慢作為 十、面子工程的“面子” 一邊是華麗高大勝過美國白宮的辦公大樓,一邊是城市塵土飛揚的土路;一邊是華麗四射的音樂噴泉,一邊是時不時停水的居民區(qū);一邊是富麗堂皇、氣派十足的不夜城,一邊是經常停電、烏黑一片的農村;一邊是整齊有序、鱗次櫛比的盆景花卉,一邊是百姓深惡痛絕、嗤之以鼻的怒罵聲;一邊是花費數億建起的高樓,一邊卻是空無一人的惆悵……這些不和諧的畫面,在中國的大地上真真實實地上演著,其導演是各地“不差錢”的父母官,腦袋一熱,大筆一揮,為的是往自己臉上貼貼金,讓自己的面子好看點,讓自己的仕途更順點,但是,許多無用的豪華建筑、爛尾樓便出現了。面對表里不一、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我們不禁要問:官員的面子到底是啥?如此多的面子工程能拯救他們的面子嗎? 首如飛蓬,東施效顰,嗟來之食,無顏見江東父老: 面子的層次 表里不一,有名無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華而不 實:表面的繁華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揠苗助長:面子工程的里子 十一、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有學者對中國古代的官僚系統(tǒng)進行研究后連連發(fā)出感嘆,一嘆貪官污吏何其多也,再嘆清官何其少也。這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個社會的貪官多了,清官自然就少了。翻檢歷史,估計會令很多人失望,因為有名有姓、貨真價實的清官實在是不多。雖然歷史的記錄可能會遺漏一部分,但是真正的清官,史學家一般都會大書特書的。所以,古代的小說戲文中,常常會有不畏權貴、秉公執(zhí)法的青天大老爺。頗有意味的是,這些關于清官的戲文,情節(jié)故事往往很老套,但家喻戶曉,一再上演,“收視率”很高。這說明,人們真正感興趣的其實并不是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正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難見真正為他們做主的清官,而在戲文世界里尋求一種補償,以滿足他們現實缺失的心理愿望。所以,百姓心中的清官形象實則是一種復合體,是百姓對官老爺的一種期盼。那么,清官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呢? 愛民如子,奉公守法:司馬遷筆下的清官標準 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為民請命,除暴安良,潔清 自矢: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期待 十二、做清官還是當公仆 從古至今,那些清正廉潔、疾惡如仇、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為民做主的官員,經過歷史的記載、文藝作品的反復渲染,逐漸成為廣大民眾心目中的清官典范。普通百姓,尤其是深受強權欺壓、孤立無援、遭遇不公的百姓,在逆境之中特別期望能夠出現這樣的清官給他們做主。人們經常把這種信仰與渴望稱為“清官情結”。然而,也有不少人對清官及清官情結持否定態(tài)度。有的人說清官不是吉祥物,清官的出現是世道黑暗、法律不彰的產物,一個時代出現清官,離滅亡就不遠了。還有的人說,清官情結是法治的腐蝕劑,與現代法治社會是不相融合的。更有人說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公仆,而不是清官。諸種觀點,令人困惑,清官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嗎?現代社會不需要清官了嗎?到底是做清官,還是當人民的公仆? 欺世盜名,剛愎自用,粥粥無能:古代清官的另 一面 愛屋及烏,換湯不換藥:清官與公仆,本質不變, 改個名字又有啥用 十三、利劍高懸:不敢貪 在反腐斗爭中,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反腐工作的“三不”方針,即力圖讓官員做到“不敢貪”“不能貪”“不想貪”!安桓邑潯敝傅氖怯懈貞汀⒂胸澅孛C,使官員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貪”是指加強權力監(jiān)督,讓官員的一言一行置于陽光之下,讓官員沒有伸手的機會;“不想貪”指的是加強官員道德自律,自覺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在“三不”方針中,“不敢貪”是高壓治標,用壯士斷腕的勇氣與決心,采取嚴厲措施,對官員的貪腐行為進行零容忍、可持續(xù)的懲處。反腐不是一陣風,吹過去就完了,必須以法律為保障,要利劍高懸,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真正形成“不敢貪”的政治生態(tài)。 明罰敕法、明法審令、明刑弼教:有法可依 徒法不行、恩深法弛、操刀必割、令出必行、令不 虛行:有法必依 執(zhí)法不阿、執(zhí)法如山、法不阿貴:執(zhí)法必嚴 窮原竟委、削株掘根、去惡務盡:反腐永遠在路上 十四、把權力放在陽光下:不能貪 反貪腐的三個關鍵詞,“不敢”是讓人莫生貪腐之心,“不能”是不給貪腐之人謀私的機會,“不想”是從內心排斥貪腐思想。在這三個關鍵詞中,“不能”消除的是貪腐的外在條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力者想貪貪不到,讓執(zhí)權者的權力行使置于陽光之下,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jiān)督,制造“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反貪腐氣氛。 隋珠彈雀、行險僥幸、據徼乘邪、視而不見聽而不 聞:貪腐為何屢禁不止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蛛絲馬跡;順藤摸瓜;發(fā)奸 擿伏:監(jiān)督的鷹眼 未雨綢繆、杜漸防萌、曲突徙薪、窮形盡相、水落 石出:一切盡在掌握中 十五、敬畏·堅守·信念:不想貪 與“不敢貪”的懲罰機制、“不能貪”的預防機制相比,“不想貪”更多是從主體層面主動做出的選擇。中國有句俗語叫“十官九貪”,從數量比例來看,就知道清廉不貪的官員何其少也,這些鳳毛麟角的清廉官員,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也不是沒有私心雜念,而是因為他們心中有敬畏,有堅守,有信念。這種堅守與信念,是自身道德修養(yǎng)與道德提升的結果。當然,除了官員自身的堅守之外,國家層面的支持也是保證官員不想貪的重要因素。 寥若晨星,九牛一毛,鳳毛麟角:清官就是這么少 貪小失大,援鱉失龜,寸進尺退,“天網恢恢疏而不 漏”:做貪官的成本太大 安富尊榮,豐衣足食:沒有貪腐的必要 安貧樂道,少私寡欲,鼷腹鷦枝:個人須自律 后記
壯士斷腕:反腐的勇氣與決心
如果從1978年開始算起,中國的改革已經走過三十多個年頭了?鬃诱f過,人的成長三十而立,而中國這三十多年的時間,也確實“立”起來了,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經歷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耳聞目睹的,巨變的根本原因當歸于改革。不過,經過三十余年,中國社會“淺水區(qū)”的改革———容易的改革,已經基本完成,目前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qū)”。顧名思義,深水區(qū)水就深,牽一發(fā)就動全身,不改則已,一改就會觸及許多艱難的問題,因為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但是,話說回來,只有深水區(qū)才會有大魚,所以再深的水也必須去蹚。這樣的情況下,左右猶豫,止步不前,不僅抓不到大魚,更不能到達彼岸,這關乎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在這個問題上容不得進行其他的選擇。“深水區(qū)”改革中重要的一項是必須療治體制上積累的各種頑疾,“打鐵先需自身硬”,必須剔除各種痼瘤。一年來的鼙鼓陣陣的反腐,就是清除毒瘤的大手筆。這無疑需要更大的勇氣、更多的智慧、更強的韌性,首要的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與決心。 壯士斷腕,也作“壯士解腕”!敖狻笔且粋會意字,本義是用刀分解牛,《莊子》中有個“庖丁解牛”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用的就是這個意義。由“分解!钡囊饬x引申出“剖開、分割、截去”,這就與“斷”的意思大致相當。“壯士解腕”這個成語出現應該不算太晚,因為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已經有人在引用這個詞語來說事兒了。 翻閱現存的文獻,“壯士解腕”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泰傳》。陳泰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將領,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人。他的父親叫陳群,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司空(總理的級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主要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陳群。陳群的祖父陳寔也很著名,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官員、學 者,以德行清高聞名于世。漢語中有個成語“梁上君子”就與陳寔 有關。 陳寔在家鄉(xiāng)很有名望,百姓發(fā)生爭執(zhí)時,都找陳寔判決裁斷。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是非曲直,他們回去后沒有埋怨的,都心悅誠服。大家因此感嘆說:“寧愿被刑罰處置,也不愿被陳寔批評。”這是說陳寔話語的影響力。當時年成很不好,百姓沒有收成,有個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里,躲在房梁上,想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偷點東西。陳寔暗中發(fā)現了,沒有吱聲,不動聲色,起來整理衣服,召集全部子孫,給他們“上課”。陳寔正色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自己不努力。不善良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壞的,壞習慣往往是由不注重品性修養(yǎng)造成的,這樣就會逐漸誤入歧途。梁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小偷吃了一驚,敢情人家早知道自己在這里了,還躲什么呢。趕緊從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開導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是個壞人,應該深自克制,返回正道,做個好人。話說回來,你的這種行為也可諒解,這都是由貧困造成的啊!弊詈箨悓佡浰托⊥刀ソ仯屗吡。據說從此全縣再沒有發(fā)生盜竊,這都是因為陳寔品德力量的感召(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逗鬂h書》卷九十二《陳寔傳》)。后人經常以“陳寔遺盜”(或陳寔退盜)的典故表達用仁德感化他人,教人從善,而“梁上君子”則固化為漢語成語,成為小偷的雅號或代稱。今天我們見到“梁上君子”這個成語,不僅要看到小偷,看到小偷棄惡從善,而且還要知道小偷背后有一個叫陳寔的人,知道陳寔的善行義舉。 陳氏家族名人輩出,歷史上的陳泰也是一個品行廉潔的典范。陳泰曾在并州這個地方做過“一把手”,并州的范圍大致是今天山西的太原及其周邊的地方,這個區(qū)域靠近北方,民族眾多。他擔任并州刺史的時候,很注意對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治理,對他們施以恩惠,聲望極高。當時京城的很多達官顯貴,紛紛給陳泰寄送金銀珠寶,為什么呢?他們托陳泰在邊地給他們購買奴婢,當然金銀珠寶也少不了陳泰的一份。這顯然是一樁很好的買賣,僅僅因為占據邊地之利,不僅能夠與京城的達官富貴建立密切的關系網,還可以賺得金缽滿滿。然而,陳泰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將達官顯貴寄送的金銀珠寶統(tǒng)統(tǒng)掛在墻上,連封緘也不開啟。后來他被召回京師的時候,又把這些財寶一一歸還(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于壁,不發(fā)其封,及征為尚書,悉以還之。《三國志·魏志·陳泰傳》)。陳泰在并州刺史的任上,職責是守邊、治邊,不是來邊地購買人口的,不能借助自己地方長官“一把手”的身份購買奴婢,更不能借此結交權貴,濫用權力,謀取私利。在這一方面,陳泰以實際行動給后人樹立了一個榜樣。 成語“壯士解腕”雖然出自陳泰的傳記中,然而引用這個成語的人并不是陳泰本人,而是另外一個也很有名的將領鄧艾,鄧艾說話結巴,漢語中有個成語“期期艾艾”,后一半當歸功于鄧艾。當時是三國并存的時候,陳泰作為魏國的征西大將軍,率軍進攻蜀國,蜀國因此派大將姜維率軍還擊。 當時姜維等已將幾萬人馬趕赴狄道(今甘肅臨洮)。陳泰急令王經進兵屯駐狄道,等蜀軍趕到,再據情況討論破敵之策。誰想王經沒有完全按照部署屯兵,貿然與蜀軍作戰(zhàn)失利后,又輕率地渡過洮水,被姜維打得大敗,只剩下一萬余人逃回來死守狄道,其余的都已四散奔逃。姜維則乘勝包圍狄道,連連發(fā)起進攻。陳泰與鄧艾等會合后,推進到隴西。鄧艾等人認為:“王經的幾萬精兵在洮水以西被姜維大敗,蜀軍士氣大振,這樣的乘勝之兵勢不可當,而將軍以烏合之眾,繼敗軍之后,士氣低落,軍威不振,隴山以西已經面臨被攻破的危險了。古人常說:‘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孫子兵法》里也有‘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守’的說法,講的都是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的道理。如今隴西之害超過蝮蛇,狄道之地難以固守,而姜維的兵馬鋒芒銳利,正該有所回避,不如割險自保,靜觀其變,等待時機,然后再圖進兵,救援狄道,這才是可行之計啊!编嚢治霎敃r魏蜀兩軍對陣的局勢時引用了古人的“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由此可見,在三國之前,這句話已經很流行了。 蝮蛇,俗稱五步蛇、七寸蛇、草上飛等,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蛇。所以,《史記》中說:手被蝮蛇咬了,就要趕緊砍斷手,腳被蝮蛇咬了,就要抓緊砍去腳,以免危害生命(蝮螫手則斬手,螫足則斬足。何者?為害于身也!妒酚洝肪砭攀摹短镔倭袀鳌罚。作為勇士,一旦被蝮蛇咬了手,就立即截斷手腕,以防毒性擴散蔓延,危及生命。這是“壯士解腕”的字面意義。后人常用這個詞來比喻做事要當機立斷,不要猶豫不決,以免貽患無窮。 最初這個成語作為民間的俗語、諺語可能早就流傳了很多年,《史記》中就有類似的說法了。因此,后人也將《史記》中這個典故與《三國志》中的合在一起,構成“螫手解腕”成語,這個成語字面意思和“壯士解腕”差不多,不過多用來比喻為了顧全大局而忍痛犧牲局部利益。 與“壯士解腕”意思接近的還有一個詞語———刮骨療毒,這不是一個成語,但經常與“壯士斷腕”放在一起使用,所以順便也講講這個詞的來歷。 刮骨療毒,又作“刮骨療傷”,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關云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故事大意是:關羽在戰(zhàn)斗中右臂被射中一箭。不承想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腫,動彈不得,長久不愈。名醫(yī)華佗聽說之后,前往為他割開皮肉,刮骨去毒。手術進行中,華佗刮骨的聲音窸窸刺耳,周圍的人膽戰(zhàn)心驚,面容失色,不忍正視,關羽卻依然飲酒下棋,若無其事。等到華佗刮盡骨上的毒,敷上藥,縫上線,手術告成,關羽便大笑而起,高興地說:“先生真是神醫(yī)。看,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比A佗感慨地說:“我一生行醫(yī),沒有見過像你這樣沉著堅強的人,真是大丈夫啊!” 刮骨療毒的故事是歷史演義,很有文學色彩,既凸顯了關羽的英雄氣概,又彰顯了華佗的高超醫(yī)術,兩者相得益彰。不過這個故事也不是完全文學性的憑空虛造。《三國志》中記載:關羽曾經被亂箭射中,穿透了左臂,后來傷口雖然痊愈,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醫(yī)生說:“箭頭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應當剖開傷口,刮骨除去毒素,這個隱患才可以除去!标P羽便伸出手臂讓醫(yī)生剖開它。當時關羽正和諸位將領圍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鮮血淋漓,都溢出了盛血的盤子了,但是關羽卻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談笑如常(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chuàng)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y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chuàng),割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y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度龂尽な裰尽りP羽傳》)。史書中并沒有交代給關羽刮骨的這個醫(yī)生姓甚名誰,《三國演義》中將其指為華佗。華佗的確是一代名醫(yī),不過他不可能為關羽刮骨,因為關羽中箭的時候,華佗早已離世!度龂萘x》讓關羽與華佗走到一起來,是文學的手法,是為了互相襯托,一個是名將,一個是名醫(yī),由此“二美并顯”。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