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新論》一書精簡清通,對八股文的源流、體式、功能和歷史功過做了既透徹深入又親切可感的疏解;并舉名家如湯顯祖、徐渭、尤侗、袁枚、王士貞、高鶚等人的八股文片段為例,辨析八股的文體結構、規(guī)范化的寫作程式和難得一見的情性風格。作者還將八股文的體式溯源到《論語》和《孟子》,認為八股的結構和腔調繼承了兩千年書面漢語文章的發(fā)展,是將春秋以來漢文文體的諸形式集中凝固下來而僵化的結果,其中尤與《四書》不可分,并從對策的性質論證了從《四書》到八股的一以貫之。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曾用筆名辛竹、維谷、演慧、安琪等。安徽壽縣人。著名學者、詩人、翻譯家。1930年赴北平求學,1933年開始發(fā)表詩歌、散文、翻譯等,是三十年代新詩壇的重要一員。1935年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七七事變后離開北平南下,輾轉于武漢、長沙、香港、重慶、昆明等地,在報館編寫新聞,在中學、大學教授外語。1941年經緬甸到印度加爾各答,任《印度日報》編輯;1943年到貝拿勒斯鹿野苑隨印度大學者憍賞彌老人讀梵文、巴利文,學習、研究印度哲學。1946年回國,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教梵文及印度哲學史。1948年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教梵文、巴利文、印地語、烏爾都語等。教學同時,發(fā)表多部作品,包括學術著作、散文、雜文、詩歌、小說、翻譯等。歷任第三屆至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九三學社第五屆至第七屆常委,宣傳部部長。
金克木先生精通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懂德語、拉丁語等多種外國語言文字。學術研究涉及諸多領域,除了在梵語文學和印度文化研究上成績卓著外,在國學、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學、美學、比較文學、翻譯等方面也頗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