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是書法史上十分重要的時期。這一階 段書體、書風(fēng)十分復(fù)雜并且呈現(xiàn)了明顯的地域性特征 。一方面東晉至南朝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新體盛行 ,另一方面北方整個十六國至北朝二百多年以魏碑書 法為代表,一直以來是人們關(guān)注和研究的重點。但是 由于資料所限,長期以來,在平城(今大同)的這片 土地上諸多民族融合過程中產(chǎn)生的書法藝術(shù)未能得書 史之正視,或沒而不傳,或傳而不顯。
殷憲編*的《北魏平城書跡》旨在將北魏都于平 城百年及其前其后殘存的碑石磚瓦及墨寫書跡置于中 華民族三千年的書法史的長河中,收羅這一特殊歷時 階段平城地區(qū)書事活動的往蹤舊跡,依照書跡類別及 書刻時間,就其歷史背景、書法藝術(shù)略作陳述,以使 北魏平城書法真正成為當(dāng)前和今后中國書界關(guān)注的一 個重要領(lǐng)域。本書本著專題、系列的宗旨和品書述史 、文至圖隨的原則,首先要做到凡符合本書入選條件 的北魏書跡,應(yīng)有盡有、盡可能多地呈獻給讀者;其 次文章力戒太長,考據(jù)不能太繁,力求做到簡明扼要 ,除新發(fā)現(xiàn)書跡外,每篇一般以兩千字左右為宜。
代魏平城碑銘
代魏平城碑銘中華書法藝術(shù)的重寶
(一)代王拓跋猗盧九年(316年)代郡衛(wèi)氏及《猗盧碑》殘石
(二)太延二年(436年)《中岳嵩高靈廟碑》
(三)太延三年(437年)《皇帝東巡之碑》
(四)太武帝時期《司馬芳殘碑》
(五)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嘎仙洞祝文》
(六)和平二年(461年)《皇帝南巡之頌》
(七)和平三年(462年)《邸府君之碑》
(八)太和十二年(488年)《暉福寺碑》
平城磚石銘志
平城磚石銘志一部出自地下的國書
(一)正平元年(451年)《孫恪墓銘》
(二)興安三年(454年)《韓弩真妻王億變碑》
(三)太安三年(457年)《尉遲定州墓門石刻》銘文
(四)和平元年(460年)《毛德祖妻張智朗石槨銘》
(五)天安元年(466年)《叱干渴侯墓磚》
(六)延興二年(472年)《申洪之墓銘》
(七)延興四年(474年)《欽文姬辰墓銘》
(八)延興六年(476年)《陳永夫婦墓銘》
(九)太和元年(477年)《宋紹祖墓磚》及墓頂刻石
(十)太和八年(484年)《司馬金龍墓表、墓銘》
(十一)太和八年(484年)《楊眾度磚銘》
(十二)太和十四年(490年)《屈突隆業(yè)墓磚》
(十三)平城時期陽成惠也拔、賈氏二磚及平遠將軍墓磚
(十四)太和十六年(492年)蓋天保墓磚
(十五)太和十九年(495年)《馮熙墓志》
(十六)景明五年(504年)《魏故城陽宣王墓志》
(十七)正始元年(504年)《封和突墓志銘》
(十八)永平元年(508年)《元淑墓志》
(十九)延昌三年(514年)《高琨墓志》
《王慈墓志》考述
平城寺院題刻
平城寺院題刻佛教中國化歷程的重現(xiàn)
(一)始光元年(424年)《魏文朗造像題記》
(二)神?四年(431年)《平城長慶寺造塔磚銘》
(三)天安元年(466年)《曹天度造九層石塔記》
(四)太和元年(477年)《光州靈山寺舍利塔下銘》
(五)太和五年(481年)定州五級浮圖石函蓋銘
(六)太和七年(483年)《云岡石窟十一窟五十四人造像題記》
(七)云岡石窟幾則太和造像題記
(八)景明四年(503年)《比丘尼曇媚題記》
平城瓦跡磚文
平城瓦跡磚文魏都百年繁華的見證
(一)北魏平城時期吉語瓦當(dāng)
(二)北魏平城時期《大代萬歲》瓦當(dāng)
(三)道武帝皇始元年(後燕建興十一年,396年)《燕帝富貴》瓦當(dāng)
(四)北魏平城遺址出土的瓦文
(五)永興元年(409年)王禮斑妻輿磚、王斑殘磚
(六)太安四年(458年)至延興四年(470年)建安王妻、樂鄉(xiāng)君墓磚
(七)近出太和末年墓磚三種
(八)太和八年(484年)司馬金龍壽磚等模制墓磚
平城手書遺跡
平城手書遺跡未經(jīng)鐫刻的藝術(shù)豐碑
(一)太延元年(435年)破多羅太夫人壁畫墓漆畫題記
(二)和平二年(461年)梁拔胡墓題記與壁畫
(三)太和三年(479年)敦煌文書中的《馮熙寫雜阿毗曇心經(jīng)》
(四)太和八年(484年)司馬金龍墓木板屏風(fēng)漆畫題記
(五)孝莊帝永安三年(530年)《四耶耶骨石棺墨書》
學(xué)術(shù)交流活動
生命終究難舍藍藍的白云天(代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