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9 元
叢書名:"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
- 作者:朱秀琳 主編
- 出版時間:2017/8/1
- ISBN:9787121306297
- 出 版 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U463
- 頁碼:360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4
- 開本:16開
本書是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yǎng)方案,緊密結(jié)合汽車運用與維修領域的職業(yè)需求進行內(nèi)容組織和編寫的,第3版入選"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本書共分為五篇: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汽車工程材料、汽車機構(gòu)分析、汽車常用傳動機構(gòu)及零件的強度計算和液壓傳動。具體介紹尺寸公差與配合、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檢測技術基礎;工程材料的性能與熱處理方法、汽車上常用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汽車中用到的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知識;常用機械與汽車機構(gòu)的工作原理、受力與運動分析;汽車常用零件及結(jié)構(gòu)的認識;液壓傳動的基本元件、基本回路與典型汽車液壓系統(tǒng)。本書可作為高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類專業(yè)的技術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汽車從業(yè)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前 言
本書自2004年出版以來,已經(jīng)陸續(xù)重印十幾次,總計5萬余冊,得到了廣泛認可。2007年榮獲首屆中國電子教育學會職業(yè)教育優(yōu)秀教材三等獎,2008年根據(jù)讀者反饋做了第2版修訂。幾年前創(chuàng)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工作蓬勃開展,編者所在學院作為國家首批28所示范高職院校已驗收合格。在幾年的示范校建設過程中,編者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對《汽車機械基礎》這門課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對該教材的內(nèi)容編寫有了新的體會,再次修訂為第3版;2014年申報獲批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在申報過程中對全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做了重新審視與梳理以及進一步完善,由此產(chǎn)生了第4版。
本書在編寫之初,就是從高職高專教育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總目標出發(fā),以強化應用、培養(yǎng)技能為重點,與工程實際緊密結(jié)合。本次修訂時繼續(xù)保持以上特色,并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1)應一些汽車專業(yè)教師的強烈要求,增加了尺寸鏈一節(jié);
(2)液壓部分做了較大改進與完善;
(3)其余部分在結(jié)構(gòu)及排序上沒有做根本性變動,保持第3版的大框架不變,保持其體系的連續(xù)性;
(4)全面貫徹國家最新標準,如材料的標準、名詞術語、符號及單位等,所有內(nèi)容按照最新國家標準進行了更新;
(5)再次更正了前三版中存在的錯誤,全書做了進一步的完善和調(diào)整。
本書有著廣泛的適用性,主要面向高職高專院校,可作為汽車運用與維修類專業(yè)的技術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機電、模具、近機類專業(yè)技術基礎課參考教材,同時也適用于繼續(xù)教育教學以及機械類尤其是汽車從業(yè)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本書修訂工作具體分工為:第2章和第3章由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侯子平老師修訂;第1章、第4章~第6章和第10章由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朱秀琳老師修訂;第7章~第9章、第11章~第13章由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葉鋼老師修訂;第14章~第16章由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李成清老師修訂。全書由朱秀琳老師擔任主編并統(tǒng)稿。
在本書編寫、修訂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資料和文獻,在此對原作者一并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妥之處仍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朱秀琳,女,副教授。2000年獲東南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碩士學位。在機械工程領域從教20年,主持專業(yè)及課程建設多年。主編多本教材,發(fā)表教科研論文十余篇。
目 錄
第一篇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1)
第1章 尺寸公差與配合(1)
1.1 互換性及其作用(1)
1.2 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及定義(1)
1.2.1 孔和軸(2)
1.2.2 尺寸(2)
1.2.3 偏差、尺寸公差及公差帶(3)
1.2.4 配合(4)
1.2.5 配合制(6)
1.3 公差與配合標準(7)
1.3.1 標準公差系列(7)
1.3.2 基本偏差系列(10)
1.4 國標規(guī)定的公差帶與配合(18)
1.5 尺寸公差與配合的選用(20)
1.5.1 基準制的選擇(20)
1.5.2 標準公差等級的選用(21)
1.5.3 配合的選用(23)
1.5.4 一般公差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26)
1.6 常用測量器具及使用(27)
1.6.1 游標示值量具(27)
1.6.2 螺旋測微量具(31)
1.6.3 指示式量具(33)
1.6.4 工件尺寸檢驗的驗收方法(35)
*1.7 尺寸鏈(36)
1.7.1 尺寸鏈的基本概念(37)
1.7.2 尺寸鏈的建立(38)
1.7.3 尺寸鏈的解算(39)
思考與練習(45)
第2章 幾何公差(48)
2.1 概述(48)
2.1.1 幾何公差特征符號(48)
2.1.2 幾何要素及其分類(49)
2.1.3 幾何公差的注法(50)
2.2 形狀公差與形狀誤差(54)
2.2.1 形狀公差與公差帶(54)
2.2.2 輪廓度公差與公差帶(55)
2.2.3 形狀誤差的檢測及評定(57)
2.3 方向公差與方向誤差(62)
2.3.1 方向公差與公差帶(62)
2.3.2 基準(64)
2.3.3 方向誤差的檢測與評定(67)
2.4 位置公差與位置誤差(69)
2.4.1 位置公差與公差帶(69)
2.4.2 位置誤差的檢測與評定(72)
2.5 跳動公差與跳動誤差(73)
2.5.1 跳動公差與公差帶(73)
2.5.2 跳動誤差的檢測與評定(75)
*2.6 幾何公差的選用(76)
2.6.1 術語及定義(76)
2.6.2 公差原則(77)
2.6.3 幾何公差的選擇(84)
思考與練習(86)
第3章 表面粗糙度(89)
3.1 概述(89)
3.2 表面粗糙度的術語及評定參數(shù)(90)
3.2.1 術語及定義(90)
3.2.2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shù)(92)
3.3 表面粗糙度選用與標注(94)
3.3.1 表面粗糙度參數(shù)的選用(94)
3.3.2 表面粗糙度參數(shù)值的選用(95)
3.3.3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98)
3.3.4 表面粗糙度符號、代號在圖樣上的標注示例(102)
*3.4 表面粗糙度輪廓參數(shù)的檢測(104)
3.4.1 表面粗糙度輪廓參數(shù)的測量方法(104)
3.4.2 表面粗糙度輪廓參數(shù)檢驗的簡化程序(105)
思考與練習(106)
第二篇 汽車工程材料(108)
第4章 金屬材料的性能(108)
4.1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108)
4.1.1 強度(109)
4.1.2 剛度和彈性(110)
4.1.3 塑性(110)
4.1.4 硬度(111)
4.1.5 沖擊韌性(112)
4.1.6 疲勞強度(113)
4.2 金屬材料的工藝性能(114)
4.2.1 鑄造性能(114)
4.2.2 焊接性能(114)
4.2.3 切削加工性能(115)
4.2.4 壓力加工與鍛壓性能(115)
4.2.5 金屬的熱處理性能(115)
思考與練習(115)
第5章 鐵碳合金(117)
5.1 金屬及合金的構(gòu)造與結(jié)晶(117)
5.1.1 純金屬的構(gòu)造與結(jié)晶(117)
5.1.2 合金的構(gòu)造與結(jié)晶(119)
5.2 鐵碳合金相圖(121)
5.2.1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121)
5.2.2 鐵碳合金相圖(狀態(tài)圖)(122)
5.3 碳素鋼(124)
5.3.1 碳素鋼的分類(124)
5.3.2 碳素鋼的牌號、性能及主要用途(124)
5.4 合金鋼(126)
5.4.1 合金結(jié)構(gòu)鋼(126)
5.4.2 特殊性能鋼(128)
5.5 鑄鐵(129)
5.5.1 鑄鐵的石墨化(129)
5.5.2 鑄鐵種類(129)
5.6 金屬材料的熱處理(132)
*5.6.1 鋼在加熱、冷卻時的組織轉(zhuǎn)變(132)
5.6.2 鋼的退火與正火(133)
5.6.3 鋼的淬火與回火(134)
5.6.4 鋼的表面熱處理(136)
思考與練習(137)
第6章 非鐵金屬與非金屬材料(138)
6.1 非鐵金屬及其合金(138)
6.1.1 鋁及鋁合金(138)
6.1.2 銅及銅合金(141)
6.1.3 滑動軸承合金(143)
6.1.4 其他非鐵合金(144)
6.2 非金屬材料(145)
6.2.1 高分子材料(145)
6.2.2 陶瓷材料(147)
6.2.3 復合材料(149)
6.3 零件的失效與典型汽車零件用材(150)
6.3.1 零件的失效(150)
6.3.2 典型汽車零件用材(151)
思考與練習(152)
第三篇 汽車機構(gòu)分析(153)
第7章 機構(gòu)的組成及汽車常用機構(gòu)(153)
7.1.1 機構(gòu)的組成(154)
7.1.2 運動副及其分類(155)
7.1.3 機構(gòu)運動簡圖(157)
7.1.4 機構(gòu)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157)
7.2 平面連桿機構(gòu)(161)
7.2.1 概述(161)
7.2.2 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基本類型(162)
7.2.3 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演化機構(gòu)(163)
7.2.4 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基本性質(zhì)(164)
7.3 凸輪機構(gòu)(166)
7.3.1 凸輪機構(gòu)的組成與特點(166)
7.3.2 凸輪機構(gòu)的分類(167)
7.3.3 凸輪機構(gòu)從動件的運動規(guī)律(167)
7.4 間歇運動機構(gòu)與螺旋機構(gòu)(171)
7.4.1 棘輪機構(gòu)(171)
7.4.2 螺旋機構(gòu)(173)
7.5 輪系(176)
7.5.1 輪系的分類(177)
7.5.2 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177)
7.5.3 周轉(zhuǎn)輪系的組成和分類(179)
7.5.4 周轉(zhuǎn)輪系傳動比的計算(180)
思考與練習(183)
第8章 物體的受力分析(186)
8.1 基本概念和物體的受力分析(186)
8.1.1 基本概念(186)
8.1.2 約束和約束反力(187)
8.1.3 受力分析畫受力圖(188)
8.2 平面匯交力系(189)
8.2.1 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幾何法(189)
8.2.2 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解析法(190)
8.3 力對點之矩、力偶(192)
8.3.1 力對點之矩(力矩)(192)
8.3.2 力偶及平面力偶系的合成與平衡(192)
8.4 平面任意力系(194)
8.4.1 力線平移定理(194)
8.4.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194)
8.5 摩擦(195)
8.5.1 滑動摩擦(196)
8.5.2 滾動摩擦的概念(197)
思考與練習(198)
*第9章 平面機構(gòu)運動分析與回轉(zhuǎn)零件平衡(200)
9.1 平面機構(gòu)運動分析(200)
9.1.1 平面運動的概念(200)
9.1.2 平面運動的分解(201)
9.2 回轉(zhuǎn)零件的平衡(202)
思考與練習(204)
第四篇 汽車常用傳動機構(gòu)及零件的強度計算(205)
第10章 構(gòu)件受力變形及其應力分析(205)
10.1 基本概念(205)
10.1.1 強度、剛度與穩(wěn)定性的概念(205)
10.1.2 構(gòu)件受力和變形的種類(205)
10.2 軸向拉伸和壓縮(206)
10.2.1 軸向拉伸和壓縮時的內(nèi)力與應力(206)
10.2.2 材料在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207)
10.2.3 拉伸與壓縮時的強度條件(208)
10.3 剪切和擠壓(208)
10.3.1 剪切的實用計算(208)
10.3.2 擠壓的實用計算(209)
10.4 扭轉(zhuǎn)(209)
10.4.1 扭轉(zhuǎn)的概念、外力偶矩和扭矩的計算(209)
10.4.2 圓軸扭轉(zhuǎn)時的應力(210)
10.4.3 扭轉(zhuǎn)強度條件和剛度條件(211)
10.5 梁的對稱彎曲(212)
10.5.1 對稱彎曲的特點和梁的基本類型(212)
10.5.2 彎曲內(nèi)力(213)
10.5.3 彎曲時的正應力(215)
10.5.4 彎曲正應力強度條件(216)
10.5.5 彎曲剛度條件(216)
*10.6 組合變形時的強度計算(217)
10.6.1 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變形(217)
10.6.2 彎曲與扭轉(zhuǎn)的組合變形(218)
思考與練習(220)
第11章 帶傳動與齒輪傳動(224)
11.1 帶傳動(224)
11.1.1 V帶傳動的類型和特點(224)
11.1.2 普通V帶與帶輪的結(jié)構(gòu)、型號(225)
11.1.3 帶傳動的彈性滑動及其傳動比(228)
11.1.4 V帶的安裝與張緊裝置(229)
11.2 齒輪傳動(230)
11.2.1 齒輪傳動的特點與分類(231)
11.2.2 漸開線齒輪(231)
11.2.3 直齒圓柱齒輪的結(jié)構(gòu)(235)
11.2.4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嚙合傳動(236)
11.2.5 漸開線齒輪的切齒原理與根切現(xiàn)象(238)
11.2.6 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241)
11.2.7 齒輪材料選擇(242)
11.2.8 齒輪傳動精度等級的選擇(243)
11.2.9 直齒圓柱齒輪受力分析與強度計算(244)
11.2.10 應用舉例(246)
11.3 其他齒輪傳動簡介(249)
11.3.1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簡介(249)
11.3.2 圓錐齒輪傳動特點簡介(252)
11.3.3 雙曲面齒輪傳動的特點(253)
11.3.4 齒輪齒條傳動的特點(254)
11.3.5 蝸桿傳動(255)
思考與練習(258)
第12章 軸、軸承、聯(lián)軸器與離合器(260)
12.1 軸(260)
12.1.1 軸的分類(260)
12.1.2 軸的材料(261)
*12.1.3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262)
*12.1.4 軸的強度計算(264)
12.2 滑動軸承(267)
12.2.1 滑動軸承的潤滑狀態(tài)(268)
12.2.2 向心滑動軸承(269)
12.2.3 推力滑動軸承的結(jié)構(gòu)類型(270)
12.2.4 軸瓦結(jié)構(gòu)和材料(270)
12.2.5 滑動軸承的潤滑(272)
12.3 滾動軸承(274)
12.3.1 滾動軸承的結(jié)構(gòu)(274)
12.3.2 滾動軸承的類型(275)
12.3.3 滾動軸承的代號(276)
12.3.4 滾動軸承類型的選擇(278)
12.3.5 滾動軸承的受力分析和失效形式(279)
*12.3.6 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280)
12.4 聯(lián)軸器與離合器(281)
12.4.1 概述(281)
12.4.2 常用聯(lián)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