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介紹有關文獻和信息檢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第二部分是按文獻檢索需求類型介紹文獻檢索方法與途徑; 第三部分是按學科組織各專業(yè)的文獻檢索。本書的內容安排先易后難、循序漸進, 根據課程的內在聯系, 各部分前呼后應、配合緊密, 同時注重質量、突出特色, 強調實用性, 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學生使用。
第一部分文獻檢索基礎知識
第1章文獻概述
1了解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
2掌握文獻的特點及分類。
11文獻及其相關概念
111文獻的概念
文獻是記錄知識或信息的一種載體,即用文字、圖形、符號、音頻、視頻等技術手段記錄人類知識。
112文獻的構成要素
文獻由信息內容、載體材料和記錄符號三個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構成。
1信息內容
信息內容是構成文獻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文獻的靈魂。
2載體材料
載體材料是信息內容存儲的依附體,也是信息內容傳播的媒介,如紙張、感光介質和磁性介質等。
3記錄符號
記錄符號是提示和表達知識信息的標識符號,如語言文字、圖形、音頻、視頻和編碼等。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文獻的制作方式經歷了刻寫、機械印刷、電腦自動輸入存儲等階段。
知識是文獻的實質內容,符號、文字、聲音是人體感覺信息的媒介,載體是文獻的外在形式。
12文獻的特點
文獻具有知識性、傳遞性和動態(tài)性三個基本屬性。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飛速發(fā)展,人類知識總量在迅速猛增。文獻作為存儲、傳播知識的載體,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其數量也在激增,而且增長速度很快。據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各種文獻總量約12000萬冊,平均每天出版文獻約32萬件。
文獻數量的激增,一方面表明文獻信息資源的豐富,但同時也產生了“文獻信息污染”,給人們選擇、利用文獻獲取所需信息造成了障礙。
1文獻分布集中又分散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益綜合與細化,各學科之間的嚴格界限日趨淡化,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交叉滲透逐漸增強。這使文獻的分布呈現出集中又分散的現象,即某一專業(yè)的大部分文章發(fā)表在少量的專業(yè)性期刊中,而另外一部分文章則刊載在大量的相關專業(yè),甚至不相關專業(yè)的雜志中。
2文獻時效性增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加速了知識的新陳代謝,隨之造成了文獻的老化加速。國外有人統(tǒng)計各類文獻的平均壽命為:圖書10~20年、科技報告10年、學位論文5~7年、期刊3~5年、標準文獻5年、產品樣本3~5年。
3文獻內容交叉重復
現代科學技術綜合交叉、彼此滲透的特點,導致知識的產生和文獻的內容也相互交叉、彼此重復,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同一內容的文獻以不同文字發(fā)表。據統(tǒng)計,當前世界上每年翻譯圖書約占圖書出版總量的10%;一些重要的核心期刊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不同國家出版;同一項發(fā)明可以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專利說明書的內容重復現象嚴重,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tǒng)計,世界各國每年公布的專利說明書的重復率達65%~70%。
(2)同一內容的文獻以不同形式出版。據調查,會議論文有40%會在經過整理、修改發(fā)表在期刊上;有相當數量的科技報告如美國的NASA報告有80%、AD報告有60%、美國科學基金會報告有95%、美國農業(yè)部的科技報告有80%,既有出版單行本又發(fā)表在期刊上;隨著新型載體文獻的普及應用,許多文獻既有出版印刷型的,又有縮微版、電子版等,如《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讀賣新聞》等既有印刷版,又有縮微版;《中國大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工程索引》《科學文摘》《科學引文索引》等既有印刷版,又有電子版。
(3)在激烈的商業(yè)競爭中許多暢銷書內容雷同,選題重復。
(4)再版、改版文獻數量不斷增多。
4文獻載體及語種增多
隨著聲、光、電、磁等技術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新型文獻載體不斷涌現。傳統(tǒng)的紙張型文獻已失去了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多種載體的文獻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共同發(fā)展已成為趨勢。新型的非紙張型文獻如縮微型、機讀型、視聽型等,或增大了信息存儲密度、延長其保存時間;或加快了信息傳遞與檢索速度,實現了資源共享;或令人聞其聲、見其形,使文獻家族日臻繁榮。
各國文獻所用語種不斷增多。過去,世界上的科技文獻大多數只采用英語、德語、法語等幾種文字。而現在,各國出版的科技期刊等連續(xù)出版物采用的語種就有70~80種之多,比較集中的語種也有7~8種。
13文獻的類型
131按照載體形式劃分
1刻寫型文獻
刻寫型文獻是印刷術發(fā)明之前以手寫形式記錄的文獻,包括泥板、羊皮紙、甲骨、卜辭、碑銘、竹木文和后來的筆記、手稿等。
2印刷型文獻
印刷型文獻是以紙張為存儲介質,以印刷為記錄手段,將信息固化在紙張上而產生的一種傳統(tǒng)的文獻信息資源形式,也是現代文獻信息資源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具有便于閱讀和流傳等優(yōu)點。但存儲密度太低、體積笨重、占據儲藏空間過多,難以實現自動輸入、處理和檢索。
3縮微型文獻
縮微型文獻以感光材料為存儲介質,具有存儲密度高、體積小、傳遞和保存方便等優(yōu)點?s微型文獻包括縮微膠卷和縮微平片,其特點是體積小、易保存、存儲密度高,但是它不能直接閱讀,需借助于專門的設備和環(huán)境,如縮微閱讀機。
4機讀型文獻
機讀型文獻以磁性材料為存儲介質,包括計算機文檔、數據庫、光盤等。它具有存儲密度高,自動存取速度快,原有記錄可以改變、抹去或更新等優(yōu)點。它需要用相應的計算機及其他先進技術設備閱讀和利用,費用較高。
5聲像型文獻
聲像型文獻以磁性和光學材料為存儲介質,包括唱片、錄音帶、幻燈片、電影片、電視片、錄像帶、錄像盤等,具有存儲密度高、直觀真切、形象生動等優(yōu)點,但需要專門的讀取設備。
132按照加工程度劃分
1零次文獻
零次文獻是未經出版發(fā)行的或未以公開形式進入社會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獻,如私人筆記、書信、手稿、考察記錄、實驗記錄、設計草稿、個人通信、新聞稿、工程圖紙、原始統(tǒng)計數字、技術檔案等。此類文獻與一次文獻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其記載的方式、內容的價值和加工深度有所不同。它的特點是內容新穎,但不成熟、不公開交流,收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不易獲得。
2一次文獻
一次文獻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為基本素材而創(chuàng)作的論文、報告等經公開發(fā)表或出版的文獻,如圖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科技報告等,習慣上稱為原始文獻。一次文獻是人們學習參考的最基本的文獻類型,也是最主要的文獻情報源,是產生二次、三次文獻的基礎,是文獻檢索和利用的主要對象。它的主要特點是內容新穎豐富、敘述具體詳盡、參考價值大,但數量龐大、分散。
3二次文獻
二次文獻是按照特定目的對一定范圍或學科領域的一次文獻進行鑒別、篩選、分析、歸納和加工整理重組等,使之有序化后出版,如文摘、題錄、索引等。它以不同的深度解讀一次文獻,其主要功能是檢索、通報、控制一次文獻,幫助人們在較少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文獻信息。二次文獻具有匯集性、工具性、綜合性、交流性等特點。
4三次文獻
三次文獻是對有關領域的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進行廣泛深入的分析綜合后得到的產物,如各種綜述、述評、學科總結、百科全書、年鑒、手冊、文獻指南等。
133按照出版和發(fā)行的公開程度劃分
1白色文獻
白色文獻指公開出版發(fā)行的、通過正常渠道可以得到的常規(guī)文獻,包括圖書、報紙、期刊等。這類文獻通過出版社、書店、郵局等正規(guī)的渠道公開發(fā)行,向社會所有成員公開,其蘊含的信息,人人均可利用。
2黑色文獻
黑色文獻指不對外公開、具有完全保密性質的文獻,如未解密的政府文件、內部檔案、個人日記、私人信件等。這類文獻除作者及特定人員外,一般社會成員極難獲得和利用。
3灰色文獻
灰色文獻是介于白色文獻與黑色文獻之間的、半公開的、非正式的文獻。也就是說,灰色文獻是指那些通過非正式出版流通渠道得到的文獻資料,包括不公開刊登在報刊上的會議文獻、非公開出版的政府文獻、學位論文、不公開發(fā)行的科技報告、技術檔案、工作文件、產品資料、企業(yè)文件、內部刊物、產品樣本、預印本等。
134按照文獻的出版形式劃分
根據文獻的出版類型不同,文獻可分為十大類:圖書、期刊、科技報告、會議文獻、專利文獻、標準文獻、學位論文、政府出版物、產品資料和技術檔案。
1圖書
圖書是文獻最基本的形式,廣義的圖書可以泛指一切出版物。它是對某專門知識或某學科進行系統(tǒng)論述或概括的一種信息源。
2期刊
期刊又稱連續(xù)性出版物,是一種定期或不定期刊行的出版物。它一般有同樣的名稱,按一定時間編定卷號,每一卷又分若干期。
期刊內容新穎,能及時反映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tài),具有出版量大、周期短、發(fā)行與流通面廣、便于獲取等特點。期刊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最重要來源。
3科技報告
科技報告是科技工作者圍繞某一專題從事研究的過程中所取得科研成果的正式報告,或是研究過程中某個階段的進展報告,是科技工作者或研究機構向資助者呈交的研究成果。
科技報告一般每份單獨成冊,篇幅長短不等,有機構名稱和編號,供識別報告本身及其發(fā)行機構,裝訂簡單,出版發(fā)行不規(guī)則?萍紙蟾娴牧魍墑e有絕密、秘密、保密、非密限制發(fā)行、非密、解密等,由于科技報告是非正式出版的,獲取比較困難。
4會議文獻
會議文獻指學術會議文獻,包括會前、會中和會后文獻。會前文獻是指會議日程表、會議論文預印本和論文摘要等;會中文獻是指開幕詞、討論記錄、會議決議和閉幕詞;會后文獻是指會議錄、會議論文集、會議論文匯編、期刊特輯及有關會議的聲像資料等。
會后文獻內容比較系統(tǒng)、完整,是會議文獻的最主要部分,但會后文獻沒有固定的出版形式,與其他文獻交叉重復比較嚴重。
5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是專利制度的產物,在實行專利制度的國家,凡是本國或外國的個人和企業(yè)有了創(chuàng)造發(fā)明,都可以根據專利法的規(guī)定,向本國或外國專利局提出申請,經審查合格,批準授予在一定年限內享有創(chuàng)造發(fā)明成果的權利,并在法律上受到保護,這樣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技術專有權利叫作專利。廣義的專利文獻是指所有與專利制度有關的文件,包括專利申請書、專利說明書、專利分類、專利公報、專利文摘、專利證書等;狹義的專利文獻僅指專利說明書。專利說明書是指專利申請人向專利管理部門呈交的對于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技術性及專利權限等方面所做的說明。專利說明書內容比較詳細具體,多數附有圖案,對了解某項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技術內容有重要作用。根據專利的技術水平和應用情況分類,可分為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專利的特點是技術上比較新穎、可靠、實用,融技術、經濟和法律信息于一體。
6標準文獻
標準文獻指由國家某一機構頒發(fā)的對工農業(yè)技術產品和工程建設的質量、規(guī)格及檢驗方法等方面的技術規(guī)定的文獻,是從事生產和建設應當共同遵守的一種技術規(guī)范。它的特點是其制定、審批有一定程序;適用范圍非常明確專一;編排格式、敘述方法嚴謹,措辭準確;技術上有較充分的可靠性和現實性;對有關各方有約束性,在一定范圍內有法律效力;有一定的時效性。標準一般過若干時間就要進行修訂,新的標準不斷地替代舊的標準。因此,查閱時應以最新標準為準。
7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表明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取得創(chuàng)造性的結果或有了新的見解,并以此為內容撰寫而成,作為提出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時評審用的學術論文根據。
按學位不同,學位論文可分為學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學位論文的水平差異較大,但探討的問題比較專一,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獨創(chuàng)性、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位論文一般不公開發(fā)表,多數收藏在授予學位的大學圖書館或研究機構的文獻信息中心。隨著高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許多高校同時保存學位論文的文本樣本和電子樣本,還把本校的學位論文作為特色資源,建成學位論文檢索系統(tǒng)和全文數據庫供本校師生利用。
8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是政府部門及其所屬機構頒布和出版的文件資料,包括國會記錄、司法資料、方針政策、規(guī)章制度、決議指示及調查統(tǒng)計資料等行政性文件和各部門的技術研究報告。
政府出版物與其他類型文獻有一定的重復,但也有一些是首次發(fā)表的。政府出版物對于了解某國的科技、經濟等方面的政策和事件有重要參考價值。
9產品資料
產品資料是廠商或推銷商為推銷產品而印發(fā)的商業(yè)宣傳品,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
10技術檔案
技術檔案是某機構在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形成的、有一定工程對象的技術文件的總稱,包括各種任務書、協議書、合同、施工方案等入檔保存的技術資料,具有保密性和內控使用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