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共6篇18章,全面介紹了物聯(lián)網(wǎng)RFID系統(tǒng)及其工作原理。系統(tǒng)架構篇介紹了物聯(lián)網(wǎng)RFID的概念、產生背景、發(fā)展歷程、基本組成和系統(tǒng)架構。無線傳輸篇、射頻前端篇、數(shù)字通信篇和體系標準篇講解了物聯(lián)網(wǎng)RFID工作流程、工作原理、理論數(shù)據(jù)、工程舉例、各國規(guī)范和標準體系,主要內容包括RFID使用頻率、無線傳播、電磁能量收發(fā)、天線技術、射頻前端電路、編碼與調制、數(shù)據(jù)完整性、數(shù)據(jù)安全性、電子標簽體系結構、讀寫器體系結構、中間件和標準體系。應用實例篇介紹了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各個領域的典型應用實例。書中每篇均有內容導讀,每章都配有小結、思考題和練習題,列舉了具有實用價值和工程數(shù)據(jù)的例題,書末附有習題答案,便于學習。
本書分篇細致介紹,內容豐富詳實,論述系統(tǒng)全面,同時具有可讀性,不僅講解了物聯(lián)網(wǎng)RFID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給出了理論認知和理論計算,而且介紹了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實踐切入點、技術數(shù)據(jù)、仿真設計和解決方案。
對于從事物聯(lián)網(wǎng)RFID工作的工程師,本書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通信、電子、物聯(lián)網(wǎng)和自動控制類學生的教材。
《物聯(lián)網(wǎng)-射頻識別(RFID)核心技術詳解》自2010年出版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已經(jīng)多次印刷。2011年11月榮獲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杰出教材一等獎。
為適應物聯(lián)網(wǎng)與射頻識別的迅速發(fā)展,對第2版進行修訂。本版保留了原書的體系、結構和各章中心明確、視角全面、層次清楚、論述流暢的特點,在保持原書第2版基本風格不變的前提下,對全書進行了更新和完善。
本書物聯(lián)網(wǎng)RFID應用實例豐富,包含: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制造與物流領域的應用;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防偽與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
黃玉蘭教授,1986年畢業(yè)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yè)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yè),獲碩士學位。1989年至今,在西安郵電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國家一級期刊《電信科學》編委,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yè)負責人,碩士生導師。
2011年主持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RFID射頻前端傳輸特性的研究”,2011年主持西安郵電大學項目“物聯(lián)網(wǎng)與射頻識別”,2012年主持兵器工業(yè)項目“彈丸轉速測試技術”,2012年主要參加西安市科學技術局項目“面向物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微波RFID(射頻識別)芯片研究”。近5年在《電信科學》、《微電子學》、《電子技術應用》、《電訊技術》、《現(xiàn)代電子技術》、《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西安郵電大學學報》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第1篇 物聯(lián)網(wǎng)RFID系統(tǒng)架構 1
第1章 物聯(lián)網(wǎng)與RFID技術 2
1.1 物聯(lián)網(wǎng)起源于射頻識別(RFID)領域 2
1.1.1 物聯(lián)網(wǎng)和RFID的概念 2
1.1.2 RFID的發(fā)展歷程 3
1.1.3 物聯(lián)網(wǎng)的歷史與未來 5
1.2 RFID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 7
1.2.1 自動識別技術的概念 7
1.2.2 自動識別技術的分類 7
1.2.3 條碼識別技術 8
1.2.4 磁卡識別技術 10
1.2.5 IC卡識別技術 10
1.2.6 RFID技術 11
1.3 物聯(lián)網(wǎng)RFID的應用領域和應用前景 12
1.3.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的應用領域 12
1.3.2 物聯(lián)網(wǎng)RFID的應用前景 13
1.4 本章小結 14
1.5 思考與練習 14
第2章 RFID系統(tǒng)的基本構成 15
2.1 RFID系統(tǒng)概述 15
2.1.1 RFID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 15
2.1.2 RFID系統(tǒng)的“主-從”原則 16
2.1.3 RFID系統(tǒng)的技術流程 17
2.1.4 RFID系統(tǒng)的分類方法 17
2.2 電子標簽 21
2.2.1 電子標簽的基本組成 21
2.2.2 電子標簽的結構形式 22
2.2.3 電子標簽的工作頻段和功能特點 25
2.2.4 電子標簽的技術參數(shù) 28
2.2.5 電子標簽的封裝 30
2.2.6 電子標簽的發(fā)展趨勢 30
2.3 讀寫器 32
2.3.1 讀寫器的基本組成 32
2.3.2 讀寫器的結構形式 32
2.3.3 讀寫器的工作特點 34
2.3.4 讀寫器的技術參數(shù) 35
2.3.5 讀寫器的發(fā)展趨勢 35
2.4 系統(tǒng)高層 36
2.5 本章小結 36
2.6 思考與練習 37
第3章 物聯(lián)網(wǎng)RFID體系架構 38
3.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體系的基本構成 38
3.2 全球物品編碼 39
3.2.1 物品編碼概述 39
3.2.2 條碼編碼 40
3.2.3 EPC碼 42
3.3 電子標簽與讀寫器構成的RFID識別系統(tǒng) 44
3.3.1 EPC標簽 44
3.3.2 EPC讀寫器 47
3.3.3 EPC讀寫器與電子標簽構成的系統(tǒng) 48
3.4 中間件 48
3.4.1 中間件的特性 49
3.4.2 中間件的基本構成 49
3.4.3 中間件的發(fā)展階段 50
3.4.4 中間件的應用和發(fā)展方向 50
3.5 物聯(lián)網(wǎng)名稱解析服務和信息發(fā)布服務 51
3.5.1 物聯(lián)網(wǎng)網(wǎng)絡服務概述 51
3.5.2 物聯(lián)網(wǎng)名稱解析服務 52
3.5.3 物聯(lián)網(wǎng)信息發(fā)布服務 53
3.6 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RFID在我國的實施政策 55
3.7 本章小結 55
3.8 思考與練習 56
第2篇 物聯(lián)網(wǎng)RFID無線傳輸 57
第4章 RFID使用的頻率及電磁波的輻射 58
4.1 頻率及其分類 58
4.1.1 電磁波譜 58
4.1.2 無線電波的頻譜分段法 59
4.1.3 頻譜分配和ISM頻段 60
4.1.4 RFID使用的頻段 62
4.1.5 我國800/900MHz頻段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規(guī)定 65
4.1.6 我國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設備的技術要求 68
4.2 電磁波的電參數(shù) 68
4.2.1 電磁波的傳播速度 68
4.2.2 RFID的工作波長 70
4.2.3 波阻抗和能流密度矢量 71
4.2.4 波的極化 73
4.2.5 反射系數(shù)和折射系數(shù) 74
4.3 電磁波的輻射 76
4.3.1 赫茲偶極子產生的場 76
4.3.2 磁基本振子產生的場 80
4.3.3 任意長度偶極子天線產生的場 82
4.3.4 不同波段RFID的電磁場特性 84
4.3.5 各國RFID輻射功率 87
4.4 本章小結 89
4.5 思考與練習 89
第5章 RFID電磁波傳播及接收功率恢復 91
5.1 RFID電磁波的傳播 91
5.1.1 自由空間的傳輸損耗 91
5.1.2 弗里斯方程 93
5.1.3 RFID工作環(huán)境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95
5.2 電磁波的接收 102
5.2.1 互易定理 102
5.2.2 有效接收面積 102
5.2.3 接收的電場強度 104
5.2.4 失配與損耗 107
5.2.5 RFID標簽的最大工作距離 110
5.3 電磁波的反向散射 111
5.3.1 標簽散射的功率 111
5.3.2 雷達截面 112
5.3.3 反向接收的功率 113
5.3.4 RFID失配對反向接收的影響 115
5.4 本章小結 118
5.5 思考與練習 119
第3篇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射頻前端 120
第6章 RFID天線技術 121
6.1 天線概述 121
6.1.1 天線的定義 122
6.1.2 天線的分類 122
6.1.3 天線的研究和設計方法 122
6.1.4 天線的電參數(shù) 124
6.1.5 天線陣 132
6.2 RFID天線應用及設計現(xiàn)狀 135
6.2.1 RFID天線的應用現(xiàn)狀 135
6.2.2 RFID天線的設計現(xiàn)狀 137
6.3 低頻和高頻RFID天線技術 138
6.3.1 低頻和高頻RFID天線的結構和圖片 139
6.3.2 低頻和高頻RFID天線的磁場 140
6.3.3 低頻和高頻RFID天線的最佳尺寸 143
6.4 微波RFID天線技術 143
6.4.1 微波RFID天線的結構和圖片 143
6.4.2 微波RFID天線的應用方式 145
6.4.3 多種類型的微波RFID天線 145
6.5 RFID天線的制造工藝 152
6.5.1 線圈繞制法 152
6.5.2 蝕刻法 153
6.5.3 印刷法 154
6.6 本章小結 156
6.7 思考與練習 156
第7章 RFID電感耦合方式的射頻前端 158
7.1 線圈的自感和互感 158
7.1.1 磁通量 158
7.1.2 線圈的電感 159
7.1.3 線圈間的互感 159
7.2 RFID讀寫器的射頻前端 160
7.2.1 RFID讀寫器射頻前端的結構 160
7.2.2 串聯(lián)諧振電路 161
7.3 RFID電子標簽的射頻前端 165
7.3.1 RFID電子標簽射頻前端的結構 166
7.3.2 并聯(lián)諧振電路 166
7.4 RFID讀寫器與電子標簽之間的電感耦合 168
7.4.1 電子標簽的感應電壓 168
7.4.2 電子標簽的直流電壓 171
7.4.3 負載調制 171
7.5 本章小結 174
7.6 思考與練習 174
第8章 RFID電磁反向散射方式的射頻前端 176
8.1 微波RFID射頻前端的基本構成 176
8.2 射頻濾波器的設計 177
8.2.1 濾波器的基本類型 178
8.2.2 低通濾波器原型 178
8.2.3 濾波器的變換及集總參數(shù)濾波器的設計 180
8.2.4 分布參數(shù)濾波器的設計 183
8.3 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的設計 186
8.3.1 放大器的穩(wěn)定性 186
8.3.2 放大器的功率增益 187
8.3.3 放大器輸入、輸出駐波比 188
8.3.4 放大器的噪聲 188
8.4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 189
8.4.1 A類放大器的設計 189
8.4.2 交調失真 190
8.5 射頻振蕩器的設計 191
8.5.1 振蕩器的基本模型 192
8.5.2 射頻低頻頻段振蕩器的設計 192
8.5.3 微波振蕩器的設計 194
8.6 混頻器的設計 196
8.7 本章小結 199
8.8 思考與練習 199
第4篇 物聯(lián)網(wǎng)RFID數(shù)字通信 201
第9章 RFID編碼與調制 202
9.1 信號與信道 202
9.1.1 信號 203
9.1.2 信道 204
9.2 編碼與調制 208
9.2.1 編碼與解碼 208
9.2.2 調制和解調 209
9.3 RFID常用的編碼方法 210
9.3.1 編碼應具有的預期性能 210
9.3.2 編碼格式 211
9.3.3 RFID常用標準的編碼方式 216
9.3.4 編碼方式MATLAB/Simulink仿真 217
9.4 RFID常用的調制方法 219
9.4.1 調制的目的和方式 219
9.4.2 載波 220
9.4.3 振幅鍵控 221
9.4.4 頻移鍵控 222
9.4.5 相移鍵控 223
9.4.6 副載波調制 224
9.4.7 RFID常用標準的調制方式 227
9.5 本章小結 227
9.6 思考與練習 228
第10章 RFID的數(shù)據(jù)完整性 229
10.1 差錯控制 229
10.1.1 差錯的分類和衡量指標 229
10.1.2 差錯控制的方式和原理 230
10.1.3 檢糾錯碼的分類 233
10.2 常用的數(shù)據(jù)校驗方法 234
10.2.1 奇偶校驗 234
10.2.2 縱向冗余校驗(LRC) 236
10.2.3 循環(huán)冗余校驗(CRC) 236
10.2.4 RFID標準的誤碼檢測方式 238
10.3 數(shù)據(jù)傳輸中的碰撞問題及防碰撞機制 239
10.3.1 標簽碰撞和讀寫器碰撞 239
10.3.2 防碰撞機制 241
10.4 防碰撞算法及防碰撞協(xié)議 242
10.4.1 碰撞的判別 242
10.4.2 防碰撞算法 242
10.4.3 RFID標準的防碰撞協(xié)議 246
10.5 數(shù)據(jù)完整性實施策略 248
10.5.1 RFID中數(shù)據(jù)完整性的實施策略 248
10.5.2 編解碼電路和校驗電路FPGA設計 249
10.5.3 RFID通信資源利用 252
10.6 本章小結 255
10.7 思考與練習 256
第11章 RFID的數(shù)據(jù)安全性 257
11.1 RFID的安全與隱私問題 257
11.1.1 RFID的安全問題舉例 257
11.1.2 RFID的隱私問題舉例 258
11.1.3 RFID系統(tǒng)面臨的安全攻擊 258
11.1.4 RFID系統(tǒng)的安全需求 259
11.2 RFID系統(tǒng)的安全解決策略 261
11.2.1 物理安全機制 262
11.2.2 密碼學基礎 262
11.2.3 基于加密算法的安全機制 264
11.2.4 基于共享秘密和相互對稱鑒別的安全機制 267
11.2.5 基于哈希函數(shù)的安全機制 268
11.3 RFID電子標簽和應用系統(tǒng)的安全設計 268
11.3.1 RFID電子標簽的安全設計 269
11.3.2 RFID應用系統(tǒng)的安全設計 271
11.3.3 RFID安全策略舉例 272
11.4 本章小結 274
11.5 思考與練習 275
第5篇 物聯(lián)網(wǎng)RFID體系標準 276
第12章 標簽的體系結構 277
12.1 一位電子標簽 277
12.2 采用聲表面波技術的標簽 279
12.2.1 聲表面波的形成及計算 279
12.2.2 聲表面波器件概述和特點 281
12.2.3 聲表面波標簽 282
12.2.4 聲表面波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284
12.3 含有芯片的電子標簽 285
12.3.1 電感耦合標簽的基本功能模塊 285
12.3.2 電磁反向散射標簽的基本功能模塊 286
12.3.3 控制部分的電路結構 287
12.4 具有存儲功能的電子標簽 288
12.4.1 地址和安全邏輯 289
12.4.2 存儲器 290
12.4.3 具有密碼功能和分段存儲的電子標簽 291
12.4.4 非接觸式IC卡和ID卡芯片介紹 292
12.4.5 MIFARE技術 295
12.5 含有微處理器的電子標簽 297
12.5.1 微處理器 298
12.5.2 操作系統(tǒng)命令的處理過程 298
12.5.3 含有微處理器的電子標簽實例 299
12.6 標簽信息編碼規(guī)則 300
12.6.1 EPC碼的標識類型 300
12.6.2 EPC碼的編碼結構 301
12.7 本章小結 303
12.8 思考與練習 304
第13章 讀寫器的體系結構 305
13.1 RFID系統(tǒng)“主-從”原則中的讀寫器 305
13.2 讀寫器的組成與設計要求 306
13.2.1 讀寫器的組成 306
13.2.2 讀寫器的設計要求 309
13.3 低頻讀寫器 309
13.3.1 基于U2270B芯片的讀寫器 309
13.3.2 考勤系統(tǒng)的讀寫器 311
13.3.3 汽車防盜系統(tǒng)的讀寫器 312
13.4 高頻讀寫器 314
13.4.1 MF RC500芯片 314
13.4.2 基于MF RC500芯片的讀寫器 317
13.5 微波讀寫器 319
13.5.1 微波RFID系統(tǒng)射頻前端的一般結構 319
13.5.2 用于聲表面波標簽的微波讀寫器 319
13.5.3 微波讀寫器的一個實例 320
13.5.4 射頻電路與ADS仿真設計 322
13.6 本章小結 327
13.7 思考與練習 328
第14章 物聯(lián)網(wǎng)RFID中間件 329
14.1 RFID中間件概述 329
14.1.1 中間件的概念 329
14.1.2 RFID中間件的分類 330
14.1.3 RFID中間件的發(fā)展歷程 331
14.1.4 RFID中間件的特征與作用 332
14.2 RFID中間件的接入技術和業(yè)務集成技術 333
14.2.1 RFID硬件設備與中間件架構 333
14.2.2 RFID中間件的接入技術 334
14.2.3 RFID中間件業(yè)務集成技術 335
14.3 RFID中間件的基本結構 337
14.3.1 中間件的系統(tǒng)框架 337
14.3.2 中間件的處理模塊 338
14.4 RFID中間件實例 341
14.4.1 IBM的RFID中間件 341
14.4.2 微軟的RFID中間件 342
14.4.3 國內的RFID中間件 343
14.5 本章小結 345
14.6 思考與練習 345
第15章 物聯(lián)網(wǎng)RFID標準體系 347
15.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標準體系簡介 347
15.1.1 RFID標準化組織 347
15.1.2 RFID標準體系構成 349
15.1.3 標準的本質與作用 350
15.1.4 標準與知識產權 351
15.2 ISO/IEC RFID標準體系 351
15.2.1 ISO/IEC 技術標準 352
15.2.2 ISO/IEC數(shù)據(jù)結構標準 354
15.2.3 ISO/IEC性能標準 354
15.2.4 ISO/IEC應用標準 355
15.2.5 ISO/IEC其他標準 357
15.2.6 ISO/IEC的RFID標準匯總表 358
15.3 EPCglobal RFID標準體系 361
15.3.1 EPC系統(tǒng)的框架結構 362
15.3.2 EPC系統(tǒng)的標準體系框架 364
15.3.3 EPC系統(tǒng)的工作流程 365
15.4 日本泛在識別UID標準體系 366
15.4.1 UID標準體系的架構 366
15.4.2 泛在識別碼 367
15.4.3 Ucode標簽 367
15.4.4 泛在通信器 368
15.4.5 信息系統(tǒng)服務器 369
15.4.6 Ucode解析服務器 369
15.5 我國物聯(lián)網(wǎng)RFID技術標準 370
15.5.1 制訂我國RFID標準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則 370
15.5.2 我國RFID標準體系框架 371
15.5.3 我國RFID的關鍵技術及標準 373
15.5.4 我國RFID應用標準 374
15.6 本章小結 376
15.7 思考與練習 377
第6篇 物聯(lián)網(wǎng)RFID應用實例 378
第16章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379
16.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民航領域的應用 379
16.1.1 RFID在機場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優(yōu)勢 379
16.1.2 RFID在機場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前景 380
16.1.3 RFID在機場管理系統(tǒng)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 381
16.1.4 實施RFID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384
16.1.5 RFID在世界各國機場的應用案例 384
16.2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鐵路領域的應用 385
16.2.1 RFID在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tǒng)中的應用 385
16.2.2 RFID在京津城際列車系統(tǒng)中的應用 388
16.3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公路領域的應用 391
16.3.1 RFID在公交管理系統(tǒng)中的應用 391
16.3.2 美國雙子城RFID公交車庫定位和管理系統(tǒng) 393
16.3.3 RFID不停車收費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 394
16.4 本章小結 396
16.5 思考與練習 396
第17章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制造與物流領域的應用 397
17.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制造領域的應用 397
17.1.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制造業(yè)中的作用 397
17.1.2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德國汽車制造領域的應用實例 400
17.1.3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美國電路板制造領域的應用實例 402
17.1.4 各國用于制造業(yè)的RFID產品實例 403
17.2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物流領域的應用 406
17.2.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物流領域的實施效果 406
17.2.2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日本物品配送領域的應用實例 407
17.3 本章小結 410
17.4 思考與練習 411
第18章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防偽和安全領域的應用 412
18.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防偽領域的應用 412
18.1.1 物聯(lián)網(wǎng)RFID電子票證在防偽系統(tǒng)中的作用 412
18.1.2 南非世界杯預選賽RFID電子門票系統(tǒng) 413
18.1.3 五糧液酒RFID防偽系統(tǒng) 415
18.2 物聯(lián)網(wǎng)RFID在安全領域的應用 417
18.2.1 中國RFID門禁控制系統(tǒng) 417
18.2.2 德國RFID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 422
18.2.3 RFID智能汽車鑰匙防盜系統(tǒng) 425
18.3 本章小結 427
18.4 思考與練習 427
習題答案 429
參考文獻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