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精英的學術思想必須以知識形態(tài)實現社會化,才能被普羅大眾接受,并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精神動力。中國近代(1840—1919年)語境下的知識變遷涉及傳統(tǒng)知識的近代化與西方知識的中國化兩條彼此交織的線索,而無論是傳統(tǒng)知識的近代化還是西方知識的中國化,都包括知識觀念之“化”和知識結構之“化”。全書在歷時性分析近代知識觀念與知識結構的總體演化軌跡及其譜系變革的動態(tài)特征的基礎上,探討了知識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關系,既從社會文化的“大視野”給出知識發(fā)展的背景性說明,又從知識“小視野”對社會文化的發(fā)展給出具有解釋力的闡釋。本書對近代史、知識學乃至國學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傅榮賢(1966—),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古典文獻學碩士,中國哲學博士生(在讀),碩士生導師。專志于古典文獻學、古代目錄學、古代圖書館史。出版專著2部,發(fā)表論文16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等項目。
導 論…1
第一章 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知識觀念與知識結構(1840—1860年)…19
第一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知識觀念…20
一、社會生態(tài)和傳統(tǒng)知識觀念的變化…21
二、有關西方知識的觀念及其對中西學術關系的界定…33
第二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知識結構…35
一、傳統(tǒng)知識結構的近代化改變…35
二、西方知識的傳入…40
本章小結…49
第二章 洋務運動時期的知識觀念與知識結構(1861—1894年)…51
第一節(jié) 洋務運動時期的知識觀念…51
一、對西方知識觀念的認識…52
二、中西學術關系的界定…61
第二節(jié) 洋務運動時期的知識結構…70
一、傳統(tǒng)知識結構的變化…71
二、西方知識輸入的主要路徑…75
三、西學知識的主要類型…87
四、中西知識結構…92
本章小結…97
第三章 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知識觀念與知識結構(1895—1910年)…100
第一節(jié) 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知識觀念…100
一、社會變化及其知識支持…101
二、中西學術關系的界定…106
三、傳統(tǒng)知識觀念的變化…113
四、國粹運動及其西方化本質…121
第二節(jié) 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時期的知識結構…124
一、傳統(tǒng)知識結構…124
二、“經世文編”系列中的知識結構…129
三、西方知識的輸入路徑…136
四、西方具體門類的知識輸入及其特點…147
五、中西知識的總體結構…158
本章小結…172
第四章 民國初期的知識觀念與知識結構(1911—1919年)…174
第一節(jié) 民國初期的知識觀念…175
一、社會變化及其對知識的需求…175
二、對西方知識觀念的認識…177
三、在西方學理觀照下的中學知識觀念…182
第二節(jié) 民國初期的知識結構…187
一、西方知識的輸入路徑及其特點…188
二、中西知識的總體結構…195
本章小結…202
第五章 中國古代知識的近代境遇及其當代重建…205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知識的近代境遇…205
一、中國古代的知識觀念…205
二、中國古代知識觀念的近代境遇…214
三、中國古代的知識結構…217
四、中國古代知識結構的近代境遇…223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知識的當代重建…226
參考文獻…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