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收錄了31位老紅軍的長征家風故事,其中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將士29人,堅持敵后抗戰(zhàn)紅軍代表2人,現(xiàn)仍健在的3人,組稿過程中去世的老紅軍1人—— (1)講述體例以祖孫三代為傳承,老紅軍講述自己當年的經(jīng)過,子輩講述父輩的故事對自身成長的影響,再由孫輩講述聽了這個故事后的感想(已經(jīng)去世的老紅軍由家人提供相關回憶錄)。 (2)文圖聯(lián)系主人公提供,或聯(lián)系相關研究會、駐地部隊安排人采寫。 (3)如老紅軍無子輩或后輩,則酌情空缺,或改由其他親屬或他人講述。 (4)講述后配“紅軍魂?家風傳”點評。 (5)每個故事約4500字,圖2-3張,其中老紅軍部分約為2000字,子輩部分約1000字,孫輩部分約1000字,點評部分約500字。 (6)體現(xiàn)家風傳承的立意,著重長征故事對后代的影響。 (7)代表人物有:徐向前、蕭克、蕭新槐、杜義德、張铚秀、周純麟、謝振華、陳宜貴、顏文斌、甘祖昌、張琴秋、王泉媛等。
一個家庭中,子孫繼承的不僅是血脈,更是品格和精神。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會。我父親在1948 年淮海戰(zhàn)役期間任二十一軍六十三師一八七團三營教導員,率部阻擊國民黨邱清泉兵團。
邱清泉號稱“邱瘋子”,指揮部隊拼命進攻,當時守在一個小村莊里的八連打得只剩下6 個人,連長張春禮領著這6 個戰(zhàn)士仍與敵人拼刺刀。在最緊要的關頭,我父親領著人增援上來,打退了敵人。八連后來被命名為“英雄八連”,我參軍時,就被父親送到了這個連隊。
20 世紀50 年代末,《解放軍報》上刊登了一塊巴掌大的文章《血戰(zhàn)王塘》,其中有一句提到了父親:“戰(zhàn)斗打到關鍵時刻,營教導員劉建德帶著隊伍上來了……”這張報紙被父親一直保存著,搬了無數(shù)次家,丟棄了無數(shù)東西,發(fā)黃的報紙卻始終被他珍視。
父親保存的是什么?是對黨的忠誠,是對革命事業(yè)的信仰。而我每見到它,都有一種心酸的感覺和深深的觸動。
人類用書籍保存記憶、記錄過去、勾勒歷史的面貌,而更鮮活的歷史是我們一代代走出來的、用行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在新的長征路上!
——國防大學政委,上將 劉亞洲
每年春天,榆樹接了榆錢、柳樹發(fā)出嫩芽,父親都會叫炊事員采點來“加菜”。在他看來,這些野菜都是寶。我愛人第一次吃我們家的“野菜席”,回去以后,還鬧了笑話。她母親問:“去徐老總家吃了啥呀?”她老實回答:“說不清是啥,就記得吃了‘一堆草’。
——徐向前之子 徐小巖
有一年,中央軍委的領導來看父親,見我們家房子很陳舊,就說蕭老家的房子怎么這么破破爛爛?倕⑴丝钭屛覀冃薹孔,父親堅決不同意。后來,總參的一個領導忍不住問我:“怎么給你們家批了錢了,還不修房子呢?”我說:“我父親母親從來不讓修。
——蕭克之子 蕭星華
幾年前,一些中年同志向他敬酒時說:“祝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健康長壽!”他誠懇地說:“我是老一輩中的小字號。(一九)二一、(一九)二二年建黨時期,我連青年團員都不是,我是1923 年入團的!
——伍修權夫人 徐和
大姐在吉安衛(wèi)校讀書的時候想當兵,知道爸爸不會出面幫她,因為爸爸說過女兵指標很少,有多少烈士的子女也想當兵,還是讓他們去吧!大姐就去新疆報名,爸爸說,那也不行,新疆有新疆的指標,你插進去,不就打亂別人的征兵計劃了嗎?后來大姐只能自己在吉安報了名。
——甘祖昌之女 甘公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