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與偏見:湘西土家族苗族族群關系的文化表達/中國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旨在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為指導,運用族群理論和族群關系理論對當代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文化互動的背景、形式、內容、過程、動因、途徑、模式進行描述和歸納,探討土家族、苗族族際間的文化互動與族群關系是如何相互影響的,發(fā)現(xiàn)問題,為構建湘西和諧民族文化、和諧民族關系、和諧社會提供對策和建議。
李然(1975-),漢族,湖北隨州人,歷史學碩士、法學(民族學專業(yè))博士。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南方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省宣傳文化人才培養(yǎng)工程“七個一百”項目(哲學社會科學類)入選人員。主要從事南方民族歷史文化與社會發(fā)展研究。
導論
一 研究意義
二 理論回顧及研究綜述
三 主旨、內容及創(chuàng)新
第一章 湘西概貌
第一節(jié) 自然生境
第二節(jié) 生計方式
一 農耕生計方式
二 工業(yè)化生計方式
三 后工業(yè)化生計方式:民族旅游業(yè)
第三節(jié) 經濟社會狀貌
一 經濟建設實現(xiàn)了歷史性跨越
二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三 社會結構重組、調整、改革穩(wěn)步推進
四 和諧社會建設初見成效
第四節(jié) 民族人口及分布格局
一 人口規(guī)模
二 民族構成
三 分布格局
第二章 土司時期至民國時期湘西土家族苗族族群關系概要
第一節(jié) 土司時期湘西土家族苗族族群關系
一 土司時期土家族苗族在族群結構中的地位
二 土司時期湘西土家族苗族的交往互動
三 土司時期土家族苗族族群邊界的變化
第二節(jié) 改土歸流至民國時期湘西土家族苗族族群關系
一 改土歸流至民國時期湘西土家族苗族在族群結構中的地位演變
二 改土歸流至民國時期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邊界的變化
三 改土歸流至民國時期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文化互動
第三章 當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動
第一節(jié) 兩族通婚
一 通婚的基本情況
二 族際通婚的基本分析
三 政府政策
四 公眾態(tài)度
五 族際通婚中的文化互動
第二節(jié) 兩族菲正式組織的相互進入:社區(qū)中的社會交往
一 居住情況
二 同校情況
三 工作交往
四 消費格局
五 娛樂活動中的交往
六 宗教信仰活動中的交往:蓮花庵、土地堂與天王廟
七 個人自發(fā)的社會交往:社交網絡
第三節(jié) 政治領域的整合
一 土家族與苗族聯(lián)合自治
二 兩族干部交流
第四節(jié) 兩族經濟交往
一 農業(yè)生產中的互助與學習
二 墟場中的交易
三 新型產業(yè)中的合作
第五節(jié) 文化活動中的共同參與
一 共同參與民族節(jié)日:土苗同樂
二 兩族文藝節(jié)目同臺獻藝:土風苗韻
第四章 當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認同
第一節(jié) 兩族文化認同
一 對對方文化的了解
二 對對方文化的贊揚
三 對對方文化的借用
四 對自身文化不足的認識
第二節(jié) 兩族文化的趨同
一 生產、生活習俗趨同
二 信仰文化中相同要素的增多
三 語言的一致化趨向
四 基層社會組織的一致化
五 苗族土家化與土家族苗化
第三節(jié) 兩族文化認同增強的原因
一 國家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作用
二 民族文化保護政策
三 市場經濟體制與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要求
四 文化生態(tài)的共生性的影響
五 旅游業(yè)發(fā)展對土家族、苗族文化的需求
六 學校教育的普及
七 人口流動性增強
第五章 當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偏見
第一節(jié) 苗族土家族彼此文化偏見的表現(xiàn)
一 偏見及其特征
二 苗族土家族彼此文化偏見的表現(xiàn)
第二節(jié) 文化偏見的中心
一 優(yōu)秀文化事象的族屬性爭奪
二 對對方部分優(yōu)勢文化的否認
三 對對方落后文化要素的誤讀與泛讀
第三節(jié) 文化偏見的原因
一 歷史上民族隔閡的遺留
二 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距
三 教育水平差異
四 政治資源占有不均衡
第六章 當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族群關系
第一節(jié) 族群邊界變化
一 語言
二 風俗
三 信仰
四 當代族群文化邊界的再創(chuàng)造
第二節(jié) 族群關系新格局
一 族群的法律身份與文化身份的錯位
二 多民族成分家庭的增加
三 多民族家庭子女民族成分選擇的多樣化
第七章 多民族社區(qū)族群文化互動關系模式
第一節(jié) 漢文化在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動與族際關系中的作用
一 漢文化的傳播與兩族對漢文化的借用
二 漢文化在兩族文化認同中的作用
第二節(jié) 多維的族群關系模式
一 和諧與共生
二 競爭與沖突
三 族群關系走向:從“團體多元主義”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結語 對構建湘西和諧文化與和諧民族關系的思考
一 反思:同化與多元化的博弈
二 對策
參考文獻
后記
《認同與偏見:湘西土家族苗族族群關系的文化表達/中國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
湘西土家、苗家、客家及其先民很早便共同生活在湘西,共同開發(fā)這片土地,有著長期共生關系,并建立起和諧的族群關系,土家、苗家、客家對這種共生與和諧的族群關系的認識集中地體現(xiàn)在土家、苗、漢是一家兄弟的神話中。例如土家族的《擺手歌》說,人類的始祖補所和雍尼是兄妹,結婚以后生下一個沒有五官四肢的“肉坨坨”。他們遵照神靈的旨意,把肉坨坨切成一百二十塊,拌了三斗三升沙子撒出去,變成了客家人;拌了三斗三升泥土撒出去,變成了土家人;拌了三斗三升樹苗撒出去,變成了苗家人。人們在擺手時唱道:“客家哩,土家哩,苗家哩,都是娘身上的肉哩!”“客家哩,像河里的魚群;土家哩,像雨后的新筍;苗家哩,像樹上的密葉!绷鱾饔诒>浮⒐耪山唤绲貐^(qū)的苗族長歌《果雄略西沙貢》 (即苗族起源、遷徙古歌,又叫“吃牛古歌”)中也有關于苗族、漢族為兄弟的傳說,“早在遠古時期,7個果咱(苗族對漢族的稱謂)和5個果雄(苗族自稱)兄弟,從洞庭湖區(qū)沿江而上,經過艱苦的跋涉,一同遷入武陵境內!标P于土家族、苗族兄弟的傳說在前文關于棉花旗梁姓人和豐宏坡龍姓人遷徙和分化的例子也有提及。如今這種土家、苗家、客家是一家兄弟的故事還在許多土家族、苗族雜居區(qū)演繹。如在雙溪鄉(xiāng)的梳頭溪村和官壩村的土家、苗家人結成異性兄弟的真實故事。這種兄弟同源的傳說的形成、演變與流傳,反映出人們對湘西各民族人民具有共同世系和起源的一種推論,既是對歷史和現(xiàn)實中各族群間密切聯(lián)系的形象概括,也表達出事實確實應該如同兄弟般團結的一種主觀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