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于1930年代的中國,出身中產家庭,1948年進入清華大學,是當時的學界精英。他們受業(yè)于中國知名學者,近距離領略了王竹溪、錢三強、何成鈞、孫瑞藩、翦伯贊、嚴景耀、雷潔瓊、陳岱孫等大師的風采。他們在求學期間親身經歷了諸多歷史事件,見證了那個風云變幻的大時代!洞猴L渡:我的大學1948-1953》既是個人大學生活的回顧,也是當時社會和國運的縮影與投射。
董貽正,男,1931年間月出生于上海市,漢族。1948-1952年就讀于清華大學電機系。
薛傳釗,女,原籍廣東中山,1930年生于上海,年幼時隨父母逃難,流離顛沛,輾轉數年?箲(zhàn)勝利后,在廣州培道女中念完高中。1949年夏從香港飄海北上,考入燕京大學社會系,1950年轉入清華大學經濟系。
一路向北
我們當年考大學
馬桶上聽到被清華錄取的消息
一路向北
來到北京,來到清華園
1949年的清華
國府末日
清華的學習生活和我的老師們
清華特色
特殊背景下的社團“團契”
新民主主義青年聯(lián)盟
國民黨走了,共產黨來了
參與迎接北平解放
三次申請入黨
在清華園參加的政治運動
在畢業(yè)證書上蓋章的兩位校務委員會主任
我們這個班
畢業(yè)奔赴東北
重返北京
用土辦法來測算所需各類專業(yè)人員的比例關系
學于天地間
奔赴解放區(qū)
穿越封鎖線
燕京一年
翦伯贊教我中國社會史
體育和音樂史的陶冶
燕京的課外生活
參加開國大典
到京郊參加土改
轉學去清華
清華的學風與校訓
大學有大師
馬約翰教授的體育課
課外的錘煉
多才多藝的清華學子
孫曉邨、張君秋和烏蘭諾娃的指導
到印度大使館借服裝
去廣西參加土改
董必武送行土改團
土改前奏
進駐山區(qū)“土匪村”
土改那些事兒
邕江江畔的彩虹
第一次參與“戰(zhàn)地手術”
一只掉出來的眼球
從看攤到接生
團部工作剪影
向知名的人民藝術家學習
張定和的委屈
同安娥和田漢的接觸
巧遇詩人艾青和作家李又然
豐收中凱旋
畢業(yè)前
騎河樓老校舍和皂君廟新校址
系統(tǒng)學習計劃經濟
新式“國家畢業(yè)考試”
棄讀研究生,爭去第一線
分配、燒餅與蘋果園
后記
查看全部↓
《春風渡:我的大學1948-1953》:
我們的火車到了北京,在前門車站下車。前門火車站始建于1901年,當年的全稱為“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了。它曾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1905年的“刺殺五大臣”事件。是年9月24日,輔國公載澤、兵部侍郎徐世昌等5人奉命出洋考察,革命志士吳樾攜炸藥混入車站,炸傷數人,以致這個考察團被推遲出訪。1924年10月,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政府,就是在這里安營扎寨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500名北平學生組成的“南下救國示威團”也是從這里出發(fā)的。1959年,新的北京站落成投入使用,前門火車站結束了歷史使命,后來改為鐵路工人俱樂部。20世紀末由香港鵬利集團開發(fā),在原址處修建了老車站商城。
現在看來,前門火車站規(guī)模跟現代化的火車站簡直沒法比,但是那個時候,火車站就算是很巍峨的建筑了。到了北京站,就有清華校車來接,一路還是很順利的。
那時候的北京可不像現在這么熱鬧。校車經過處,行人不多,車輛更少。出了車站,就見到正陽門,高高的城樓,煞是雄偉;經過天安門,里面就是四朝古都皇帝陛下的宮殿,使人肅然起敬。金水橋前一排排樹木,從根部到離地面一米處都刷有石灰,煞是整齊,這在上海也是沒見過的。途徑東四牌樓、西四牌樓,這是明朝的建筑。三間四柱三樓式的木牌樓,矗立在路中央,倒是夠氣派,好在那時車馬稀少,也妨礙不了交通。不過,也注定了他在新中圍的首都壽命不可能太長,1954年12月終于被拆除了,東四牌樓等名稱也簡化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