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場亦美亦劫的緣
林徽因好比一朵好花,一枝柔軟的章臺柳,早在張幼儀千里迢迢投奔志摩之前,已令志摩心動,想要攀折。
一九二〇年九月,徐志摩從美國來到英國,結識了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之后和林長民相見恨晚,且對林長民年僅十六歲的女兒林徽因情有獨鐘。其時,他已經(jīng)二十四歲,對著一個十六歲的蘭心美人,這種感覺,頗像錢鐘書先生在《圍城》里的情節(jié)——方鴻漸初遇唐曉芙。
唐曉芙是整本書里唯一沒有受到錢鐘書先生利齒調(diào)侃的女子,她俏皮、靈動、真實、美好,符合所有男子對于清純女子的美好想象,所以才會讓方鴻漸迷得神魂顛倒:“唐小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窩。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diào)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頂大,可是靈活溫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古典學者看她說笑時露出的好牙齒,會詫異為什么古今中外詩人,都甘心變成女人頭插的釵、腰束的帶、身體睡的席,甚至腳下踐踏的鞋,可是從沒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方鴻漸愛唐曉芙,愛她的清新,愛她的真實,愛她的自然。十六歲的林徽因,面目清新,眼神靈動,有著舊中國女性所不具有的貴氣與胸懷,以及靈動如同水銀一般的氣質(zhì)。她笑起來如同銀鈴脆響、黃鶯出谷,嫻靜又如軟玉姣花,這對于套上舊式婚姻枷鎖、一心渴望自由的才子來說,是多么大的誘惑!
于是,他開始寫信,寫英文信,他想要享受和徽因共用一種語言的竊喜,這種竊喜類同私情,讓他欲罷不能。
普希金說過一句話:沒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靜。其實人心宛如一汪水,得到了自由,便自然會得到平靜;一旦被拘困,便一定會發(fā)狂掙扎,和礁巖作戰(zhàn)、和攔路的山崖作戰(zhàn),一定要為自己找一條路出來。徐志摩便是那條被婚姻鎖牢的溪水,此刻,一心為著自由和幸福湍流激奔。
所以,他的信,一封,一封,又一封。
終于有一天,徐志摩接到了林長民的信:
志摩足下:長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并無絲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誤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飯,盼君來談,并約博生夫婦。友誼長葆,此意幸亮察。敬頌文安。弟長民頓首,十二月一日;找舾胶颉
看見沒,是“感悚”,一方面是“感動”,另一方面,是“驚悚、畏悚”,總之,徐志摩的熱情讓人害怕,讓林徽因害怕,所以她求助了她的父親;她的父親也害怕,所以出言溫和示警,不說別的,只想與他“友誼長葆”。
徐志摩復信林長民,對自己的情愫坦誠以告,次日林長民再給他寫信:
得昨日手書,循誦再三,感佩不已。感公精誠,佩公瑩潔也。明日午餐,所約戚好,皆是可人,感遲嘉賓一沾文采,務乞惠臨。雖云小聚,從此友誼當益加厚,亦人生一大福分,尚希珍重察之。敬復志摩足下,長民頓首,十二月二日。
徐志摩信中想必剖明心志,自言對令愛無不敬之意、狎褻之心,是以林長民才會“感公精誠,佩公瑩潔”,問題是,再怎樣為他精誠所感,佩服他的瑩潔之心,也始終是把他定位在“友人”,只希望從此“友誼”加厚,卻不肯定位在“準翁婿”的水平線上。漫說林徽因和梁思成有婚約在先,便是沒有,徐志摩這么一個火熱的追求者,也會令林長民思之再三——這樣的人,適合當情郎,不適合為人夫。
此事徽因無錯,好比寶刀與明珠,英雄見了寶刀自然便想納為己有,寶刀有何錯處?美人見了明珠便想佩于衣帶,明珠有何錯處?怪只怪她生得太好、長得太好,人亦是太好。若論幼儀苦命,造成她的苦命的因由不是徽因,是志摩。
張幼儀驚悉徐志摩的婚外戀情的時候,已經(jīng)再次有孕,她告訴徐志摩這個喜訊,企圖打動這個男人的父心,沒想到徐志摩駁然變色:“把他打掉!”
張幼儀忍氣吞聲。
假如她能夠像林徽因一樣,或者像陸小曼一樣,恐怕都會比她現(xiàn)在的境遇好些。有些男人哪,他們天生就是要追逐美麗的女性,你要讓他去畏、去愛,他才肯心慌、心疼;你千萬不要讓他去憐,因為他不肯憐。
此后,在鋪天蓋地的一片向日葵開放的溫暖和熱烈中,滿心凄冷的張幼儀離開了這個異國他鄉(xiāng)。
再然后,第二個兒子在德國柏林出生,然后和徐志摩“文明離婚”。簽好離婚協(xié)議后,徐志摩跟著她去醫(yī)院看了小兒子,他“把臉貼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顛倒”,卻“始終沒問我要怎么養(yǎng)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兩個兒子都歸張幼儀撫養(yǎng)長大,這個女人孀居三十多年后方才再婚,時過境遷才肯開口調(diào)侃,她說:“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痹捓锶耘f有往日心被撕裂時流的血的殘跡,和粘貼修補后無法消弭的殘傷隱痕。
對于林徽因,徐志摩是多情的種;對于張幼儀,他卻是狠心的賊。
對于徐志摩,林徽因是他命中的明月光,張幼儀是他撣落在地的飯粒子。
對于林徽因,徐志摩是命中的一抹流云;對于張幼儀,他是她的夫、她的君。
對于徐志摩,林徽因是他命中的劫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結果卻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張幼儀是他命中應得的恩情,哪怕他嫌、厭、怨、恨,她卻始終對他愛、戀、癡、等,等不到的時候,替他成全。
世間種種,難逃的終究只是一個字:情。
這個“情”字,在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恰是一場亦美亦劫的緣,如同一軸華美的《清明上河圖》,正在徐徐延展,終有一天,圖窮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