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阿拉善,行走的驛站》薈萃了作者董培勤近二十年行走于巴丹吉林、阿拉善和絲綢之路的心血之作。作者有如親人一般數(shù)說著阿拉善獨具特色的地理地貌——戈壁、沙漠、山川、河流,以及民俗風情——美食、醇酒、物產(chǎn)、居民。作者用詩化的語言、獨具特色的節(jié)奏,對大自然的靈秀奇美進行了不懈的吟唱,對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的人和文明,給予溫暖的理解和反思。其中《巴丹吉林,上帝畫下的曲線》曾載于《中國國家地理》,并被譯介到十三個國家和地區(qū),影響深遠。
董培勤,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曾任阿拉善盟文聯(lián)主席、內(nèi)蒙古文聯(lián)副主席、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作品多刊登于《人民日報》、《人民文學》、新華網(wǎng)、光明網(wǎng)、鳳凰網(wǎng)等報刊媒體。著有阿拉善三部曲:《我的阿拉善》《阿拉善美麗與憂傷》《阿拉善的心靈史》,其中兩部獲自治區(qū)“五個一”工程獎。獲自治區(qū)“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關(guān)于一座沙漠的神話
巴丹吉林,上帝畫下的曲線
孟根的羊肉
是誰在曼德拉山的巖石上作畫
在駝背上找吃喝
巴丹吉林的味道及往事
巴丹吉林沙漠的神話
在沙漠故鄉(xiāng)領(lǐng)略最美
阿拉善,你在中國的位置
有個牧村叫金灘
大漠小鎮(zhèn):額肯呼都格
阿拉善的羊肉文化
西努爾蓋的鄉(xiāng)愁
毛毛匠軼事
穿越巴彥高勒灘
語錄塔的消逝
遙遠的西努爾蓋
遭遇海森楚魯
想起魏三
塔木素布拉格以西有多遠
惦記陳家井的羊羔子肉
一路西行,背景是母親的身影
德德瑪故鄉(xiāng)的阿拉善長調(diào)
大美阿拉善之緣起和詮釋
西部的天空
西域高原,回家的路
東大山以西的神話
板灘井,孤獨中的守望
行走在絲綢之路上
絲綢之路:令人敬畏的行走
阿拉善:一地石頭
感受伊克爾
全羊宴:騰格里的真誠
魂斷黑城子
香香的銀川
夢中喀什
目光,在騰格里流連
三道橋的鄉(xiāng)愁
三關(guān)口以西的誘惑
哈什哈的蒙古小黃牛
這輩子,是走不出定遠營了
鈕希文:畫駱駝的大師
巴彥浩特羊雜碎
喬家窩鋪:阿拉善的后花園
想去樊家營子
“獵豹”與駱駝的對峙
營盤山周圍告訴我們什么
額濟納,一幅人類難以臨摹的油畫
橄欖綠與中國夢
黑河,由西繼而向北的行走
沙邊子上的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