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減法
坐在京都一座古老的寺院,靜靜地看一位老人整理白石的庭院。
老人須發(fā)皆白,穿著忍者一樣的黑色布衣,手里拿著一支八爪的鐵耙子。
庭院鋪滿白石,白石的中央是一棵蒼勁的黑松,黑松的右側(cè)是一個巨大的可以供人平躺的巨石。
老人細(xì)心地,沉靜地,用鐵耙子沿著黑松與巨石畫著曲線。
曲線慢慢形成海浪,海浪一波一波地涌向我,我坐著的石椅也隨機(jī)落入海中,成為白石沿岸的一個波塊。
我和黑松、巨石一起落入白石之海,這是多么的神奇呀!我們不只落海,也落入了純粹、簡單、清寂的境界。
我一直喜歡日本的白石庭院,據(jù)說這種美感是來自唐朝,受到禪宗影響的美感經(jīng)驗(yàn)。
它的美感來自兩個啟示:
一是生命的減法,一棵松,一顆石頭,一塊白石,減而又減,直趨空寂,圍繞白石的是天地,乾坤朗朗,人變成渺小的存在。
我這么微不足道,又有什么好計較的?
第二個啟示,是無限的想象,曲線所扒出的,像海洋的波浪。如果扒成直線呢?就變成了阡陌交錯的田園。如果扒成白石堆,就成為一座一座小山;或者堆成固狀,立刻飛升,成為天上的白云……
一個白石庭院,是宜于想象的,扒石頭的老人是隨興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家,每天每天,把自己的心情投射在白石上,畫出令人感動的線條。
我坐著,看老人整理庭院,不禁癡了。想起年輕時追尋生命的繁盛,到中年時代,繁華落盡見真淳,直到花甲之后,才舍棄了幻化的繁華,回歸到極簡,在單純之中看見美。
生命若減到極簡,一只蝴蝶就能找到無限的花園;一棵樹里就有美麗的江山;一朵云就是無垠的天空……
回到最簡最初的本心
我坐在院子里喝茶,是廣州朋友送我的白茶。
白茶有一種特別的清甜,比一般的茶更為淡定,還能欣賞介于綠與白的茶葉,在芥末黃的茶葉飄浮。
喝到后來,人茶合一,幾疑自己也化為一片茶葉,在空中飄浮。茶這個字真好,是人在草木中間,因此,不知人生滄桑,無法品味茶的真味;而不識茶滋味,也無法語人生。
我想到,陸羽《茶經(jīng)》里說的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后來茶道傳到日本,發(fā)展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品味茶道的人,要回到最簡最初的本心,精行儉德和和敬清寂都是在說,當(dāng)我們把外在的復(fù)雜放下之后,內(nèi)心自然就豐盛起來,我們會精進(jìn),勤勉,儉樸,而有道德;我們也會和諧,誠敬,清澈,而寂靜了。
內(nèi)心那個小宇宙,原本就是圓滿,只因?yàn)樯畹母傊,變得紛亂了,現(xiàn)在回到一杯茶,就能連接大宇宙,與自然同呼吸,與天地共流轉(zhuǎn)了。
品茶是這樣,品人生也是如此。
我時;叵肫,十四歲離開家鄉(xiāng)的情景,背著母親為我準(zhǔn)備的小布包,里面只有一套換洗的衣服。那時什么都沒有,卻也無所畏懼,兩腳踏翻塵世路,一肩擔(dān)盡古今愁,只要向前奔行,一定會走出一條路。
生活中苦難還會少嗎?生命力挫折還會少嗎?
苦難與挫折來的時候,我會想到自己少年的背影,大不了,就回到背一個小布包的時代,有何可怕呢?
昨日愈來愈長,明日愈來愈短!
回憶的容量愈來愈大,希望的容量愈來愈小。
來日方短,去日苦多,這才是令人悲愴的。
但是,秉持茶道的精神,盡心盡意,一心一意,心與意都極簡了,一杯茶里就有無盡之意,一朵花里就有無限的纏綿,一靜定時就有無邊的遠(yuǎn)方。
一啄一食,莫非前定;一哭一笑,皆是因緣。
放下吧!息心即息災(zāi),心凈國土凈!現(xiàn)在放下是自己做主,以后被放下就不是自己了!
只要心中有情
幾十年來,我總喜歡清歡這個語詞。
簡單地說,清是清凈、清淡、清澈,歡是歡喜,歡樂,歡愉。
那是不受物質(zhì)束縛的,也是沒有外在條件的。
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情意,青山的嫵媚、白云的飄游、日影的迷離、花朵的展顏、蒼鷹的飛翔、愛人的笑語、老友的重逢、歷盡劫波相逢的一笑、奔赴紅塵燃燒的熱情……
只要心中有情,處處在在都有清歡,都有小小而確定的幸福。
多年前,我曾寫給一首偈,來表達(dá)這種幸福:
十年夜雨心不冷,
百鳥飛遠(yuǎn)天不遠(yuǎn),
千山越過水不渴,
萬花落盡春不盡。
十百千萬,日益繁盛,現(xiàn)在送給讀到這本書有緣的讀者,內(nèi)心永遠(yuǎn)繁盛豐美。
林清玄
二〇一七年新春
臺北雙溪清淳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