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服飾多彩多姿、美不勝收,其中云肩、肚兜是獨具特色的服飾品類,也是女性服飾的典型代表,無論款式、材料、色 彩、圖案、工藝等都極其精致細膩,既體現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內斂、秀美的品質,同時也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
《中國傳統服飾:云肩肚兜》一書精選了三百余件各式云肩、肚兜,作者憑借三十余年的收藏感悟和研究心得,精心撰寫了本書!吨袊鴤鹘y服飾:云肩肚兜》圖文并茂,呈現了大量珍貴的實物圖片,重點作品都附加了說明文字,充分展示了女性服飾藝術的深厚和華美,具有較高的研究和鑒賞價值。既有利于讀者學習,也利于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傳統服飾和首飾收藏大家——王金華先生的又一本精品力作《中國傳統服飾:云肩肚兜》,藏品數不勝數,之豐、之美、之寶貴,在本書中盡顯無疑,讓人為之嘆服、沉醉.......
回望女紅
是歲王金華先生擬出版其藏品畫集,問余于序,諾之。因服裝教學之故,余識得藏家王金華。20 世紀中下葉,雖非兵燹之劫, 諸多文物卻遭滅頂之災,然金華卻在文革“破四舊”間,獨具慧 眼,悄然開始收藏。其收藏以服裝、織繡、女紅之類為長,經年累 月,藏品豐厚,頗多精品,遂成此類一大藏家。其對女紅文物的收 集,誠出所愛,而非以“錢”鑒“寶”。金華所藏多屬紡織制品, 難以保存,且增值空間小,按世俗說法:不值錢。然金華樂之,藏 之,被業(yè)內譽為有文化責任的收藏家,故我們相識、相交、相知了。
王金華先生陸續(xù)將其藏品歸類整理、研究出版,亦可謂對傳統服飾藝術的搶救。此冊《中國傳統服飾 云肩肚兜》,藏品并非宮廷貴胄專享,多為民間居家所有。書中藏品,亦精細亦稚拙, 豐富紛呈。其珍貴之處,乃慈母一針一線之杰作,系女子之藝術, 謂“女紅”。
“女紅”與“女工”同音,“紅”為“工”異體。顏師古注曰: “紅亦工也!币槾┚是古代婦女基本勞作,《考工記》卷上曰: “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睔v來針線活計,視為女子閨中之 德,賢淑品行。女紅皆由母女、婆媳世代傳習。諸如紡織、編織、刺 繡、剪花、漿染、縫衣、納鞋……皆女紅。凡衣、帽、鞋、云肩、肚 兜、眉勒、荷包、挽袖、飾品掛件無不由母親、妻子、女兒精心擇料、選色、畫樣、織繡,樣樣件件極具形式感,且傾注女子之情 感,亦系傳統文化之載體。民間女紅藝術雖無宮廷、官宦織繡的典章規(guī)矩、繁縟、華貴,卻情寄親情,情寄愛情,寓意大愛。故女紅質樸無華,淳厚雋永,集之賞之,快哉快哉!
此集所藏云肩,乃女性肩部之裝飾,古已有之。隋唐造像就有貴婦著云肩者,亦有稱該服飾乃宗教服飾演化之,然盛于明清。云肩系宴賓場合穿著,為婦女禮儀服飾,甚至專屬嫁衣。待嫁女子婚前即始縫繡,色擇五行,紅綠居多,紋飾喜慶,寓意吉祥,繡工精美。云肩多為四合如意與柳葉兩式,由大小各形拼綴而成, 繞頸部前后散開,如花瓣如柳葉,瓣瓣葉葉,相連相綴,如鮮花綻放。形式亦豐亦簡,色澤紛呈,針法別樣,獨具風韻。待嫁女 子,婚前繡云肩,融入向往,乃女子最愛,成其肩頭藝術。
肚兜,傳統內衣,古稱褻衣。褻衣,親身之衣也,古人凡稱汗衣、抹胸、心衣、訶子、肚兜、小馬甲等皆褻衣也。尤女內衣,雖秘不示人,卻縫制精美,紋飾多彩,如蝶戀花、麒麟送子、魚兒戲蓮、百子鵲橋、石榴蓮藕、瓜瓞綿綿、人面桃花……內涵豐富,寓意寄 情,寓寄情愛、生育、安康、吉祥,肚兜雖出自民間,卻成就寓意化的中國內衣。恰如克萊夫?貝爾言:“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與其他藏品不同,云肩、肚兜皆民間手工,未有皇家物件之繁縟、華麗、精貴,但恰是集母親手藝之大成。以一布一針一線, 將其打造無比精美,皆靠手工刺繡也。《考工記》稱“五彩備謂之繡”。國人自文明初始便會刺繡,《虞書》言會繡,為繡之肇始。女性創(chuàng)建諸多繡法,精細精美,不遜繪畫。正如清末張謇所言:“今世覘國者,翹美術為國工藝之楚,而繡當其一!保ā堆┗吕C譜圖說》,沈壽口述,張謇整理)
絲線串聯千年,中國刺繡精致別異,“素衣朱繡”“黻衣繡裳” “袞衣繡裳”,其華美皆手工皆工匠所為。然現今吾等走得太快, 卻把此等技藝落在身后。女紅藝術現已式微或成奢侈,匠人精神不復。清末民初刺繡大家沈壽,亦一普通女子,然精益求精,將刺繡技藝出神入化,如她所曰:“我針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學焉, 長而習焉,舊法而已。既悟繡以象物,物自有真,當放真……久之久之,遂覺天壤之間,千形萬態(tài),但入吾目,無不可入吾針,即無不可入吾繡!
嗟夫!莽莽中國,尚有工匠乎?若傳統工藝乏人承繼,豈不 “一人絕藝,死便休息。而泯焉無傳者,豈不以是!保◤堝溃┕使そ尘瘢煳镏!乃一針一線一世界,一絲一縷定乾坤,留住手藝!呼喚傳承!“伊古以來,凡能成一藝之名,孰不有其獨運之深心,與不可磨之精氣。而浮漚霅電,瞬息即逝,徒留其存亡疑似之名,而終無以禪其深造自得之法,豈非生人之大憾,而世世所謂至不幸,繡云乎哉!”(《雪宦繡譜圖說》)
是為序,以質同好。
袁仄
丙申 初夏于密歇根湖畔
袁仄
北京服裝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澳門理工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學術帶頭人。曾任教育部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yè)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中國服裝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多年來從事服裝史論、設計理論的教學和科研,研究領域:中國服裝史研究、服裝設計和藝術設計史學。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服裝歷史、中國20世紀服飾演化史、唐代服裝史、設計藝術史、服裝批評等。獨著、合著多部專著、教材,發(fā)表諸多學術論文,主要著作有:《百年衣裳》(合著)、《外國服裝史》《中國服裝史》《民間服飾》《服裝設計學》《人穿衣與衣穿人》《世界時裝大師》(合著),主要論文有:《中山服初考》《清王府服飾與衣冠之治》等。
作者王金華,1952年出生于北京,一生酷愛古典文化,工作之余熱衷研讀地方志、史書、收集民間傳統藝術品。20世紀80年代末,毅然辭去二十余年安身立命的鐵路工作,專事古玩的收、賣、研,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織繡和銀飾文化的藏品大家。目前,珍藏服裝、云肩、枕頂等絲織品上千件,簪、釵、冠、手鐲、長命鎖等首飾上千件,且藏量大、品種豐富、品相較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br 王金華先生行事專注、刻苦鉆研,在明清服裝和銀飾的研究方面尤見成效,并心系傳統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播與傳承,創(chuàng)辦了“雅俗藝術苑”,為廣大藝術品研究者、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小小的文化交流平臺。同時,還為各地博物館的籌建、各類藏品的展覽以及學者專家的著書等提供了大量的藏品和相關圖片。
br 憑借豐富的藏品、博的收藏知識、獨到的鑒別經驗,對文物實業(yè)界和文物學術界均有一定影響和貢獻。曾任工商聯中華全國古玩業(yè)商會常務理事、北京古玩城商會古典織繡研究會會長、北京古玩城私營個體經濟協會副會長。陸續(xù)出版了《中國民間繡荷包》《中國民俗藝術品鑒賞刺繡卷》《民間銀飾》《圖說清代女子服飾》《圖說清代吉祥佩飾》《中國傳統首飾》(上、下冊)等書籍。有幾部曾多次重印,有幾部還譯成英、德、法等文字,在多個國家熱銷。
br 近期,作者王金華先生傾注多年心血,精心打造“中國藝術典藏系列叢書”:首飾篇3部《中國傳統首飾:簪釵冠》(獲第五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中國傳統首飾:手鐲戒指耳飾》《中國傳統首飾.長命鎖與掛飾》;服飾篇4部《中國傳統服飾:清代服裝》《中國傳統服飾:繡荷包》《中國傳統服飾.兒童服裝》《中國傳統服飾:云肩肚兜》。
br 這套圖書歷時多年編成,是其30余年心血的結晶。
《中國傳統服飾:云肩肚兜》系國內著名民間收藏家、研究者王金華推出的重量級著作,該書為《中國藝術品典藏系列叢書》服飾篇中的第4部。
服飾篇共4部——《中國傳統服飾:清代服裝》《中國傳統服飾:繡荷包》《中國傳統服飾:兒童服裝》《中國傳統服飾:云肩肚兜》,與首飾篇《中國傳統首飾:簪釵冠》(獲第五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中國傳統首飾:手鐲戒指耳飾》《中國傳統首飾:長命鎖與掛飾》為姊妹篇。
系列叢書共同展示了作者30余年的收藏精品和研究感悟,帶您走進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