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是一門研究范圍非常廣泛的學科,從人的生物性特征到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化,從人類文明的歷史遺跡到現代社會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文化實踐,等等,都是人類學研究的內容。由于人類社會活動的復雜性和人類文化所包含的范疇的廣泛性,人類學學科的發(fā)展,呈現出研究對象不斷細化、研究內容不斷豐富的特點,使人類學研究所涉及的領域和問題日益龐大復雜。
面對這門學科所需要探究的種種紛繁復雜問題,人類學在積極借用或結合其他學科來探究人類自身和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化,這使以“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人’本身及其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①]為己任的人類學在不斷與其他學科融合,發(fā)展出多門人類學分支學科,拓展了人類學的研究領域和理論體系。可以說,人類學學科理論的不斷深化發(fā)展,與人類學分支學科的不斷豐富與發(fā)展有密切關系。
面對人類學分支學科不斷拓展深化的學術發(fā)展趨勢,對各人類學分支學科發(fā)展歷程、基本理論、學術前沿的認識和把握,成為掌握人類學理論體系和了解人類學學科發(fā)展趨勢的必要條件。由于各人類學分支學科理論具有構成人類學民族學理論大廈中的磚和瓦的重要意義,在中國,不少以《人類學》或《文化人類學》為其書名的著作,都會選擇一些重要的人類學分支學科加以介紹,如莊孔韶主編的《人類學通論》中,將體質人類學、經濟人類學、生態(tài)人類學、心理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教育人類學、歷史人類學、影視人類學、都市人類學、應用人類學等分支學科的理論作為人類學理論中的重要部分進行論述。在有關評述西方人文社科前沿的著作中,更是把分支學科的介紹為其內容構成,如招子明、陳剛主編的《人類學》一書,共有十六個章節(jié),每章概括了一個人類學分支學科的發(fā)展脈絡、研究方法、主要理論、代表性學者及著作等,重點介紹了該分支學科的近十年來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理論前沿。瞿明安主編的《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也把經濟人類學、歷史人類學、旅游人類學、生態(tài)人類學、法律人類學等十余個在中國本土發(fā)展較好的人類學分支學科進行介紹。
但是,把各人類學分支學科作為其中的專題,放在諸如《人類學概論》、《文化人類學》之類的綜述性研究成果或教材中介紹,往往因結構安排限制,只能重點選擇介紹部分分支學科。在內容安排上,為了與其他版塊(如親屬制度、族群關系等)內容的相呼應,所介紹的分支學科以其理論介紹為特色,而弱化對分支學科的發(fā)展史及學術前沿的介紹。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人類學民族學研究者和學習者對分支學科的認識和掌握。
學習各人類學分支學科理論和方法,對深化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拓展其學術視野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出版的有關人類學分支學科的成果,主要由兩類,一類是是關于研究某一人類學分支學科的著作和教材,如《經濟人類學》、《旅游人類學》、《體質人類學》、《政治人類學》等等;還有一類,就是前面介紹的諸如莊孔韶《人類學通論》這一類的人類學著作或教材中,有專門的專題或篇章介紹一部分人類學分支學科。但是,時至今日,尚無一本綜合性的介紹各人類學分支學科的著作或教材。這顯然是無法滿足高等院校人類學民族學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的需要。無論本科生教學還是研究生教學,受學制學分的限制,各高校一般都只能開出幾門重要的分支學科課程。特別是研究生教學中,我們深深感到,讓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人類學分支學科的發(fā)展源流、理論體系、學術前沿,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研究生把握人類學學科理論體系,拓展學術視野,激發(fā)學術興趣。為此,云南大學民族研究院為研究生開設了《人類學民族學分支學科》專業(yè)基礎課,以期通過這一課程,盡可能多地把現階段發(fā)展較為成熟或者是發(fā)展較快的分支學科向學生進行介紹。本課程以專題形式進行教學,每一任課教師承擔一至二個專題的教學任務。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各位任課教師不斷修改完善所授課的專題內容,并且在云南大學研究生院和云南大學民族研究院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的推動下,完成了《人類學分支學科概論》這一教材的編撰工作。這本教材正是各位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深化、完善的結果。
《人類學分支學科概論》一書,集云南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科的研究力量為一體,充分發(fā)揮各位學者的研究特長撰寫而成,主要是作為人類學民族學碩士研究生的教材。本書也是一本較為全面地了解人類學分支學科發(fā)展的專業(yè)書,供人類學民族學研究者參考使用。
在編寫這部教材中,我們旨在體現以下特色:
第一,盡可能涵蓋主要的人類學分支學科。
本書選取了十六個人類學分支學科,它們分別是:體質人類學、歷史人類學、語言人類學、經濟人類學、女性人類學、媒介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旅游人類學、生態(tài)人類學、法律人類學、政治人類學、影視人類學、都市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邊疆人類學、考古人類學(本書附錄)。所選擇的這些分支學科,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作為一門分支學科已經有一定的體系性發(fā)展。如體質人類學、考古人類學、生態(tài)人類學、經濟人類學、政治人類學等分支學科,在國際國內都有相當一個學術群體在進行研究,已經產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形成了有其學科特色的理論建構和方法運用。二是在中國具有發(fā)展迅速或對現實社會影響較大的新興分支學科。如媒介人類學、都市人類學、邊疆人類學等。比如說,都市人類學的研究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這與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無不關聯。當今中國社會,城市迅速擴張,人口流動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人口遷移到城市,農村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一體化在不斷擴大,這一切都讓過去關注于農村、關注于鄉(xiāng)民的人類學民族學家需要把研究視角投向城市,都市人類學研究的空間將日益廣泛。
第二、內容注重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前沿性。
本教材中各門分支學科的撰寫,基本包含了以下幾個要素:總體概述、學科發(fā)展沿革、最新前沿與發(fā)展趨勢、理論體系與重要觀點,盡量在有限的篇幅中,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各分支學科的發(fā)展脈絡和理論體系,也較為注重對分支學科的最新發(fā)展趨勢的介紹。本書鼓勵作者個人學術觀點的表達和闡釋,但本書更注重的學科發(fā)展過程和基本理論的歸納和綜論,其目的在于通過本書向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科發(fā)展脈絡和學科研究主題。
第三,重視結構的邏輯性和文字表達的通俗性。
作為一本研究生教材,是要讓學習者能夠深入淺出地讀懂它、理解它、吸收它。與一般人類學理論專著的顯著區(qū)別是,它不應該用復雜深奧的語言進行理論闡述,也不應該是含混不清的邏輯體系。因此,各位作者在撰寫中較為重視結構的邏輯性和文字表達的通俗性,以求本書好讀易懂。為了學生學習方便,我們在每個分支學科專題后面都設了附錄,在這里提供了一些推薦閱讀書目,以便學生在課后閱讀中拓展相關知識。同時,還附有復習思考題,提供學生學習思考。
當然,《人類學分支學科概論》一書的編寫還有許多不足,期待各路方家批評指正!我們將不斷探索和完善。
張錦鵬
2015年12月
[①] 和少英:《社會文化人類學初探》,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