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簡明史地工具書系列·簡明中國歷代職官別名辭典
本書為“簡明史地工具書系列”之一種,是一部職官別名專科辭典。全書收詞2700余條,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內(nèi)容包括中國歷代王朝國家管理機(jī)構(gòu)正式官名的簡稱、總名與別稱等。
本書為“簡明史地工具書系列”之一種,是一部職官別名專科辭典。全書收詞2700余條,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內(nèi)容包括中國歷代王朝國家管理機(jī)構(gòu)正式官名的簡稱、總名與別稱等。主要幫助一般學(xué)者整理與研究古籍及廣大讀者閱讀古籍掃清“攔路虎”,正確把握古代職官別名。 職官別名,曾經(jīng)廣泛地滲透在中國古代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之中,其在歷史上發(fā)生過的影響,借著印刷術(shù)沉潛于書籍之海洋,仍然保留著它們的陳跡。其數(shù)量之龐大,據(jù)多年研究的結(jié)果統(tǒng)計(jì),絕不少于中國古代全部正式官名之?dāng)?shù)量,這也大大出乎我原先所預(yù)料的。數(shù)量如此龐大的職官別名體系,作為古代職官制度的組成部分和官制研究的對象,被忽略得實(shí)在是太久了。除宋代洪邁、清代錢大昕及俞樾等偶有幾則談及職官別名的筆記,漢代《獨(dú)斷》、明代《表異志》和《事物異名》、清代《事物異名錄》和《稱謂錄》等著述中采錄了一些職官別名外,未有專門的職官別名專著。1985年8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劉子健教授在給本人的信中說:“查日本各工具書,無別稱,英文Hucker官名字典更沒有!睘榇耍ㄗh編制《宋代官職別稱》并為國際用。這說明國外漢學(xué)者對缺乏關(guān)于中國古代職官別名研究專著的焦慮,希望大陸學(xué)者能編撰一部實(shí)用的《中國歷代職官別名辭典》。
龔延明,浙江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教授、古典文獻(xiàn)學(xué)博士生導(dǎo)師,杭州大學(xué)錢江學(xué)者特聘教授。長年致力于中國古代官制史與科舉制度文獻(xiàn)整理與研究。代表作有《《宋史職官志》補(bǔ)正》、《宋代官制辭典》、《中國歷代職官別名大辭典》、《中國歷代職官科舉研究》與《宋登科記考》等。
前言
凡例 詞目表1—45 正文1—458 后記459 凡例 一、本辭典為職官別名?妻o典。共收詞目2700余條,收詞范圍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內(nèi)容包括中國歷代王朝國家管理機(jī)構(gòu)正式官名的簡稱、總名與別稱等。 二、本辭典中一詞多義的詞目,各義項(xiàng)前皆冠以朝代,并以分項(xiàng)敘述;同一朝代的不同義項(xiàng),則用(1)(2)(3)分述;歷代職官別名相同的條目,僅列舉重要朝代具有典型意義的例證。例證因限于篇幅多為省略引用,為讀者進(jìn)一步查考提供方便。 三、本辭典按照詞目首字筆畫數(shù)及起筆筆形一丨丿丶順序排列。首字相同者,按照第二字筆畫、筆形順序排列,余類推。 四、本辭典中歷史紀(jì)年一般采用歷史紀(jì)年,括注公元紀(jì)年。 五、本辭典前刊有詞目表,以便于讀者查閱。
宰相(先秦)太宰、司馬等輔佐君主、“相君”之官的泛稱。《韓非子?顯學(xué)》:“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薄秴问洗呵?季夏紀(jì)》第六《制樂》:“宋景公曰:‘宰相,所與治國家也,而移死焉,不祥!薄洞呵镒髠?桓公二年》:“宋殤公立,孔父嘉司馬,督為太宰……遂相宋公。”按:宋國相君、佐君的官,有太宰、司馬、司城。在春秋、戰(zhàn)國,未如后世有明確而固定的宰相官,大凡輔佐君主、“相君”之官,皆可泛稱宰相,此僅舉例而已。(秦)相或丞相別稱。《荀子?王霸》:“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以飭朝廷臣下百吏之分!薄妒酚?秦本紀(jì)》:“(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保ㄎ鳚h)(1)成帝以前丞相別稱!稘h書?公孫弘傳》:“元朔中,代薛澤為丞相!ê耄┢鹜讲,數(shù)年至宰相,封侯。”《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jī)。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國,綠綬。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保2)成帝時,以丞相、御史大夫(大司空)、大司馬為三公官,實(shí)為三宰輔,通稱宰相!稘h書?何武傳》:“(何)壽知武有宰相器!錇橛反蠓颉3傻塾薇儆,通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yàn)榇笏究,武更為大司空,封汜鄉(xiāng)侯!薄稘h書?王嘉傳》:“建平三年,代平當(dāng)為丞相!危┲^官屬曰:‘丞相幸得備位三公。’……嘉喟然仰天嘆曰:‘幸得充備宰相,不能進(jìn)賢退不肖。’”(3)漢哀帝元壽二年(前1年)改丞相為大司徒,御史大夫?yàn)榇笏究,與大司馬為三公官,通為宰相。唐杜佑《通典?職官》二《司徒》:“秦置丞相,省司徒。漢初因之。至哀帝元壽二年,罷丞相,置大司徒!薄稘h書?孔光傳》:“明年(元壽二年),定三公官,光更為大司徒!澰唬鹤孕⑽渑d學(xué),宰十畫十畫宰公孫弘以儒相,其后蔡義、韋賢、玄成、匡衡、張禹、翟方進(jìn)、孔光、平當(dāng)、馬宮及當(dāng)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保|漢)(1)三公官(太尉、司徒、司空)與大將軍別稱。《后漢書?王允傳》:“大將軍何進(jìn)、太尉袁隗、司徒楊賜共上疏諫之曰:‘……臣等備位宰相,不敢寢默,誠以允宜蒙三槐之聽,以詔忠貞之心。’”(2)東漢末,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專權(quán),罷三公官,復(fù)丞相之職,別稱宰相!度龂?魏書?武帝紀(jì)》:“(建安)十三年春正月……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曹操為丞相。”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孤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保ㄈ龂1)魏三公官(太尉、司徒、司空)及中書監(jiān)、令,并為宰相。《三國志?崔林傳》:“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騎侍郎孟康薦林曰:‘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竽晁鞛樗究铡!保2)吳丞相別稱!度龂?吳書?陸凱傳》:“臣聞宰相,國之柱也,不可不強(qiáng),是故漢有蕭、曹之佐;先帝有顧、步之相。”同書《顧雍傳》:“(黃武四年)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雍為相十九年!蓖瑫恫津s傳》:“赤烏九年,代陸遜為丞相。”(3)蜀丞相、三公、錄尚書事、大將軍別稱!度龂?蜀書?先主傳》:“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薄度龂?蜀書?蔣琬傳》:“(諸葛)亮卒,以琬為尚書令!w大將軍、錄尚書事!薄度龂?蜀書?后主傳》:“圣上明哲,宰相忠賢。”(兩晉)任宰相之職,其名稱不一,凡以他官參掌機(jī)要,或委知政事者。西晉三公官(太宰、司徒、司空)與中書監(jiān)、中書令、尚書令、錄尚書令、侍中領(lǐng)大將軍、尚書左右仆射、給事中(受顧命)等皆可為宰相。東晉錄尚書令權(quán)力尊重,為士族強(qiáng)臣所掌,乃宰相常職。唐杜佑《通典?職官》一《宰相》:“自魏晉以來,宰相但以他官參掌機(jī)密,或委知政事者則是矣,無有常官。其相國、丞相或?yàn)橘浌,或則不置,自為尊崇之位,多非人臣之職。其真為宰相者,不必居此官!薄稌x書?司馬彤傳》:“詔以彤為太宰、領(lǐng)司徒!揽刀贽啊!u曰:‘彤位為宰相,責(zé)任深重!薄稌x書?高密文獻(xiàn)王泰》:“永熙初,(司馬泰)代石鑒為司空!谰贫〗椫G曰:‘公為宰相,不可輕動。’”《晉書?張華傳》:“拜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jiān),金章紫綬!A將死,謂張林曰:‘卿欲害忠臣耶?’林稱詔詰之曰:‘卿為宰相,任天下事,太子之廢,不能死節(jié),何也?’”《晉書?何充傳》:“(東晉穆帝)又加(充)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充自陳既錄尚書,不宜復(fù)監(jiān)中書,許之。……充居宰相!薄稌x書?王敦傳》:“中興建,拜侍中、大將軍、江州牧……尋加荊州牧,敦上疏曰:‘臣備位宰輔,與國存亡!保铣┤珵樘撱,尚書令、尚書左、右仆射為宰相職。《宋書?始安王休仁傳》:“為司徒、尚書令、揚(yáng)州刺史!慰偘俎!薄端螘?王景文傳》:“上手詔譬之曰:‘(休仁)司徒以宰相不應(yīng)帶神州(揚(yáng)州刺史)。”《宋書?始安王休仁傳》:“休仁悟其旨,其冬,表解揚(yáng)州,見許!薄赌淆R書?王儉傳》:“以儉為侍中、尚書令、左鎮(zhèn)軍將軍!瓋常謂人曰:‘江左風(fēng)流宰相,唯有謝安!w自比也!薄读簳?謝舉傳》:“(大通)九年,遷尚書右仆射,侍中、將軍如故。舉雖居端揆,未嘗肯予時務(wù)!蓖瑫逗尉慈輦鳌罚骸埃ㄖ写笸ǎ┤辏w尚書右仆射、參掌選事、侍中如故。時仆射徐勉參掌機(jī)密,以疾陳解,因舉敬容自代,故有此授焉。……自晉宋以來,宰相皆文義自逸,敬容獨(dú)勤庶務(wù)!碧贫庞印锻ǖ?職官》一《宰相》:“時徐勉為仆射、參掌機(jī)事,以疾陳解,因舉敬容自代,故敬容遷為仆射、掌選事、侍中如故,此并為宰相!保ū背╀浬袝∈隆⑸袝、尚書左、右仆射、侍中為宰相之職。北周改大冢宰為宰相!侗笔?元匡傳》:“時宣武委政于高肇,唯匡與肇抗衡,論肇罪惡,自殺切諫。御史中尉顯奏曰:‘肇任居端右,百僚是望,匡即誣毀宰相。請以肇、匡并禁尚書,付廷尉定罪!薄段簳?高肇傳》:“(宣武帝)景明初,肇為尚書左仆射、領(lǐng)吏部、冀州大中正,尚世宗姑高平公主,遷尚書令!北饼R顏?zhàn)油啤额伿霞矣?xùn)》卷一《教子》二:“后(瑯琊王)嫌宰相,遂矯詔斬之!薄侗饼R書?后主紀(jì)》:“武平二年,太保、瑯琊王儼矯詔殺錄事尚書事和士開于南臺!薄吨軙?晉蕩公護(hù)傳》:“拜大司馬、封晉國公!荽筅T住俟倏偧阂月。護(hù)居宰相之后,每遣間使!保ㄋ澹┮匀¢L官(門下省納言、內(nèi)史省內(nèi)史令、尚書省尚書令)為宰相之職。然尚書令為榮譽(yù)之職,而以尚書左、右仆射為宰相。也有以他官參預(yù)朝政為宰相者。唐杜佑《通典?職官》三《宰相》:“隋有內(nèi)史、納言(即中書令、侍中),是為宰相,亦有他官參與焉!保ㄌ疲┨拼紫喾Q號既眾,“名號尤不正”。初期以三省長官(尚書令、中書令、侍中)與尚書左右仆射為宰相。其中尚書左、右仆射,入高宗朝后,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方為宰相。自太宗朝貞觀起,非三省長官,而帶“參預(yù)朝政”“參知政事”“參議得失”“專典機(jī)密”“知軍國重事”“平章國計(jì)”“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等,為宰相。其間,龍朔中、天寶初,曾改侍中、中書令為左、右相,侍中或改為納言、黃門監(jiān),中書令改為內(nèi)史令、紫微令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改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紫微黃門平章事等。玄宗朝天寶之亂后,侍中、中書令多為藩帥兼領(lǐng)之職,稱“使相”,宰相官統(tǒng)一到以他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名號上了。唐杜佑《通典?職官》三《宰相》:“大唐,侍中、中書令是真宰相。尚書左、右仆射亦為宰相。其間或改為納言、內(nèi)史、左相、右相、黃門監(jiān)、紫微令等名,其本即侍中、中書令也。共有四員。其仆射,貞觀末始加‘平章事’,方為宰相。其余以他官參掌者,無定員,但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知政事’‘參知機(jī)務(wù)’‘參與政事’及‘平章軍國重事’之名者,并為宰相!保ㄎ宕畤┤¢L官(侍中、中書令、尚書令)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侍中、中書令帶監(jiān)修國史或弘文館大學(xué)士并為宰相!杜f五代史?晉書?劉昫傳》:“長興中,拜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閤門曰:‘宰相謝恩,須正殿通喚!瘯d自端明殿學(xué)士拜相!蓖瑫渡>S翰傳》:“少帝嗣位,征拜侍中、監(jiān)修國史,頗上言請與契丹和。以維翰守中書令再為樞密使、弘文館大學(xué)士。事無巨細(xì),一以委之。俄而馮玉作相,與維翰同在中書!保ㄋ危┰紫喾撬未焦俜Q。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設(shè)左、右丞相為正式官稱。在此以前,宰相之職,先后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左相)、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右相);政和中,三公官(太師、太傅、太保)為真相、三少(少師、少傅、少保)為次相;又改,左、右仆射為太宰、少宰,仍兼兩省侍郎為宰相,靖康中復(fù)改為左、右仆射;南宋建炎三年(1129),以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左相,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右相。至乾道八年,改為尚書左、右丞相!端问?職官志》一《宰相之職》:“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為真相之任……以丞郎以上至三師為之!褡谛鹿僦,于三省置侍中、中書令、尚書令,以官高不除人,而以尚書令之貳左、右仆射為宰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職;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以行中書令之職。政和中,改左、右仆射為太宰、少宰,仍兼兩省侍郎。靖康中,復(fù)改為左、右仆射。建炎三年,呂頤浩請參酌三省之制,左、右仆射并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門下、中書二侍郎并改為參知政事!腊四,詔尚書左、右仆射可依漢制改為左、右丞相!保ㄟ|)(1)北府左宰相、北府右宰相,南府左宰相、南府右宰相之通稱,此系中央朝官。以宰相為正式官稱,唯見于遼朝。宋余靖《武溪集》卷一八《契丹官儀》:“領(lǐng)番中職事者……樞密、宰臣則曰北樞密、北宰相;領(lǐng)燕中職事者……漢官執(zhí)政者則曰南宰相、南樞密。契丹樞密使帶平章事者,在漢宰相之上。”《歷代職官表》卷四《內(nèi)閣》下《歷代建置?遼》:“謹(jǐn)按:遼北、南府宰相,于事無所不統(tǒng),蓋亦如尚書令之總領(lǐng)六部也!薄哆|史?百官志》一《北面》:“北宰相府,掌佐理軍國之大政。北府左宰相,北府右宰相。南宰相府,掌佐理軍國之大政。南府左宰相,南府右宰相。”(2)東京、中京、南京各設(shè)宰相府,皆置宰相員,如左相、右相、左平章事、右平章事,或通稱宰相,此為南面京官。(金)左、右相與平章政事通為宰相!督鹗?蘇保衡等傳》贊:“金制,尚書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是謂宰相!彼卫钚膫鳌督ㄑ滓詠沓半s記》乙集卷八《趙溫叔探頤敵情》:“溫叔云:‘又有尚書令者行宰相事否?’子敬云:‘在宰相之上!痹脝枴哆z山集》卷一六《張萬公神道碑》:“蓋金朝官制……自尚書令而下,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為宰相!保ㄔ┲袝≈袝睿易筘┫、平章政事以及尚書省右左丞相、平章政事通稱。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二《玉堂嫁妓》:“乃遣使詣丞相三寶奴,請為落籍。……有詩曰:‘遣使白宰相,削籍歸舊宗!鼻寮o(jì)昀《歷代職官表》卷四《內(nèi)閣》下《歷代建置》:“謹(jǐn)按:元代三置尚書省,卒廢之,而歸其職于中書。至其以丞相、平章事為宰相!薄对?太平傳》:“(至正)七年,遷中書平章政事,班同列上。國王朵而只為左丞相,請于帝曰:‘……今備位宰相,非得太平不足于共事!辉,拜太平左丞相,朵而只為右丞相!保鳎﹥(nèi)閣大臣之通稱,無宰相正式官稱。《明世宗實(shí)錄》卷八一,張璁言:“今之內(nèi)閣,宰相職也!薄睹魇仿毠僦尽芬弧缎颉罚骸懊鞴僦啤院槲涫炅T丞相不設(shè)……而殿閣大學(xué)士只備顧問。……迨仁、宣朝……內(nèi)閣權(quán)日重!潦雷谥腥~,夏言、亞嵩迭用事,遂赫然為真宰相!保ㄇ澹o宰相正式官稱。軍機(jī)大臣喻稱。清繼昌《行素齋雜記》卷下,“國朝已得宰相四人,蔣文恪、文肅父子,接武翁文端大拜,至今日叔平大司農(nóng)奉協(xié)揆之旨,相距才三十年,亦父子為相者也!薄肚迨犯?翁同淓傳》:“字叔平,大學(xué)士心存子。……光緒八年,充軍機(jī)大臣!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