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賣座經(jīng)典科幻電影之一《侏羅紀公園 2 失落的世界》原著小說。
“侏羅紀公園事件”的六年后,恐龍在哥斯達黎加附近島嶼重新出現(xiàn)。大難不死的數(shù)學家馬爾科姆,為尋找失蹤的同伴,再次進入了傳說中的“失落的世界”。同時,一群利益熏心之徒也來到島上,妄圖利用恐龍牟利。
人與人、人與恐龍之間的血腥混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全新修訂完整版
★出版史和電影史上的不朽傳奇!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強烈要求作者續(xù)寫的小說!
★全球恐龍文化鼻祖,出版20年后依舊影響著全球恐龍文化!
★2015年《侏羅紀世界》全球票房超過15.4億美元,位居影史第三!
★全世界銷量高的科幻小說,累計銷量超過2億冊!
★科技含金量的驚悚小說,令人汗毛直立的科幻小說!
★隨書特別附贈:恐龍插畫圖鑒2:登場明星恐龍全介紹
海報:
邁克爾·克萊頓(1942 – 2008),美國為傳奇的暢銷書作者、編劇和導演。
★被譽為“科幻驚悚小說之父”,連續(xù)十年登上美國年度暢銷榜TOP10!本本都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
★就讀哈佛大學文學系、人類學系,畢業(yè)于哈佛醫(yī)學院,劍橋大學的人類學客座講師,麻省理工學院的客座作家。
★創(chuàng)立自己的軟件公司,導演了世界上首部應(yīng)用電腦特效的電影。
★風度翩翩,被《人物》雜志評選為全球有魅力50人之一。
★1994年創(chuàng)作了當年票房的電影《侏羅紀公園》,收視率的電視劇《急診室的春天》和銷量的暢銷書《桃色危機》。這項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K-T紀之交的物種滅絕”
二十世紀末,科學界出現(xiàn)了對物種滅絕問題的濃厚興趣。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新鮮。早在1786年,也就是美國革命之后不久,喬治?居維葉男爵就第一次向世人說明了物種滅絕的問題。所以說,科學家接受物種滅絕的事實,比達爾文提出進化論還要早四分之三個世紀。而在達爾文之后,圍繞他的理論所展開的許多爭論,并沒有涉及物種滅絕方面的問題。
相反,人們普遍認為,物種滅絕問題就像一輛燃油耗盡的汽車,沒有多大意思。物種滅絕只是證明不適者的滅亡而已。在物種如何適應(yīng)生存的問題上,人們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并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墒菍τ谟行┪锓N何以滅絕,人們就很少再去想它了。對于這樣的問題,有什么值得討論的呢?然而,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于兩個情況的變化,人們開始以新的方式關(guān)注起物種滅絕的問題來。
第一個情況是,人們認識到,人類不僅數(shù)量太多,而且正在以非?斓乃俣雀淖冎覀冞@個星球——他們正在消滅這個星球上的傳統(tǒng)居住者,砍伐熱帶雨林,污染空氣和水源,也許還在改變?nèi)虻臍夂。在此過程中,許多動物正在滅絕。有些科學家驚詫地大聲疾呼,另一些雖然表面平靜,內(nèi)心卻也深感不安。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堪一擊到了什么程度?人類的表現(xiàn)是不是會最終導致其自身的滅亡?
誰也說不準。由于從來沒有人對物種滅絕問題進行過有組織的研究,所以,有關(guān)其他地質(zhì)年代物種滅絕速度的資料,即使有,也是一鱗半爪。于是科學家們開始仔細研究過去的物種滅絕現(xiàn)象,以期解答目前存在的種種令人憂慮的問題。
第二個情況是,對恐龍絕跡問題的新認識。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所有恐龍都是在大約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這一段相對比較短的時間里絕跡的。人們對恐龍絕跡的速度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莫衷一是: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其速度之快幾乎是災難性的;另一些則認為,恐龍絕跡不是一個很快的過程,而是在1萬至1000萬年之間逐漸發(fā)生的。
1980年,物理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茨和他的三位合作者發(fā)現(xiàn),從白堊紀末到第三紀初——即所謂的K-T之交(用字母K代表白堊紀,是為了避免使它與寒武紀或其他地質(zhì)年代的代字母相混淆)——的巖石中,銥元素的含量很高。地球上的銥十分稀少,可是小行星上卻相當多。阿爾瓦雷茨的團隊認為,K-T紀之交的巖石中銥含量極高的現(xiàn)象說明,當時曾經(jīng)有一顆直徑數(shù)英里之巨的小行星撞擊過地球。他們從理論上闡述說,由這次撞擊而引起的塵埃和碎片遮天蔽日,中斷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植物和動物的死亡,從而結(jié)束了恐龍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
這一富有戲劇色彩的理論引起媒體和公眾的極大興趣,進而引發(fā)了一場長達數(shù)年之久的大辯論。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所留下的坑在哪里?各種見解爭相鳴放。過去總共有過五次大的物種滅絕時期——是不是都是由小行星撞擊引起的?是不是存在著一個2600萬年的災難大循環(huán)?是不是又有一場災難性的大碰撞將要降臨地球?
十多年過去了,這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答。激烈的爭論一直持續(xù)到1993年8月。當時,一位叫伊恩?馬爾科姆的反傳統(tǒng)的數(shù)學家,在圣菲研究所每周一次的研討會上提出,所有這些問題都無足輕重,所謂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爭論,不過是“一種非常無聊、毫不相干的推測而已”。
“現(xiàn)在談一談數(shù)量問題,”馬爾科姆站在講臺上,眼睛看著聽眾說道,“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如今有五千萬種動物和植物。我們認為,物種的多樣性確實浩如煙海,然而,和這個星球上曾經(jīng)有過的物種數(shù)量相比,這個數(shù)字就如同小巫見大巫了。我們估計,自從有生命以來,這個星球上現(xiàn)有的和曾經(jīng)有過的物種總數(shù)500億之多。這就意味著,目前這個星球上的物種只占這個總數(shù)的千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物種已經(jīng)滅絕。其中因遭到大規(guī)模劫難而絕跡的,只占這個總數(shù)的百分之五。絕大部分物種都是一個一個地先后滅絕的!
馬爾科姆說,實際情況是,地球上的生命絕跡現(xiàn)象是連續(xù)的,其速度是基本不變的。從總體上看,一個物種在地球上存在的平均時間跨度為400萬年,其中哺乳動物的存在時間只有100萬年。接下來,這個物種就會滅絕。實際上,在這幾百萬年時間里,每個物種都經(jīng)歷著一個發(fā)展、昌盛并逐漸走向滅絕的模式,在地球上的生命發(fā)展史中,平均每天就有一個物種絕跡。
“這是為什么呢?”他問道,“地球上物種的400萬年生命興衰周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案之一是,我們并不了解我們這個星球處于怎樣一種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過去的5萬年在地質(zhì)史上不過是個短暫的瞬間,然而在這段時間里,熱帶雨林的面積曾經(jīng)嚴重地縮小,后來又有所擴大。雨林并不是這個星球上亙古不變的特征,它們的歷史實際上并不算太長。就在1萬年之前,也就是在美洲大陸出現(xiàn)狩獵的人類時,曾有一股流冰一直延伸到相當于現(xiàn)在紐約的地方。那段時間里,許多動物滅絕了。
“地球的大部分歷史已經(jīng)說明,動物的生存和滅絕是和一個非常活躍的背景密切相關(guān)的。這大概可以解釋百分之九十的物種滅絕的原因。如果海洋干涸或者鹽分含量增加,那么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將會全部死亡。然而像恐龍這樣的復雜動物則要另當別論,因為它們已經(jīng)把自身和這些變化隔離了開來,從‘隔離’的字面意義上和實際來看,都是如此。那么,復雜動物為什么也會滅絕呢?它們?yōu)槭裁床荒苓m應(yīng)這些變化呢?從身體方面來說,它們似乎具備生存下去的能力。它們的絕跡似乎難以解釋?墒撬鼈儏s絕了跡。
“我想說的是,復雜動物之所以絕跡,不是因為它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發(fā)生了變化,而是因為它們自身的行為。我認為,混沌理論(或者叫作非線性動力學)的最新發(fā)展,為解釋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提供了誘人的啟示。
“這一理論認為,復雜動物的行為有時變化非常快,而且并不總是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這一理論認為,行為有時可能會停止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yīng),從而導致物種的衰落和滅亡。它認為,動物有可能不去適應(yīng)環(huán)境。這是不是恐龍絕跡的原因呢?這也許永遠是個謎。但是人類對恐龍滅絕問題的興趣絕不是偶然的。恐龍的衰亡使得哺乳動物(包括我們?nèi)祟悾┑陌l(fā)展昌盛成為可能。于是我們就想知道,人類是否會重蹈恐龍的覆轍,有朝一日也走向絕跡?從深層次上來說,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那它是不是由我們自身的行為所造成的,而不是什么命中注定——不是來自天上的某個熾熱的流星所造成的?此時此刻,我們還沒有答案。”
接著,他笑了笑說:“不過,我倒是有幾條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