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經濟時代來臨,所有商業(yè)行為都在遭受沖擊,依靠傳統(tǒng)的經商模式,已經很難在社會立足。忠厚老實的上班族按部就班工作,已經很難發(fā)家致富了。要想求新求變,在主流社會順勢而為,首先需要拆掉思維里的墻。
作者用5年時間做準備,考察了10多個行業(yè),120種工作,利用大數據總結出了一套符合主流趨勢的全新思維。通過思維空間,讓人了解古往今來萬物演化的規(guī)律,在資訊豐富的年代避開信息孤島,懂得辯證思維和拓展思維;讓人們在當下讀懂互聯網精神,學會用大數據庫、超鏈接、可視化思維、人機互動的思維方式變得非常重要。每一個人的思維框架都有自身的局限,只要你跳出陳舊的思維怪圈,看到的世界和遇到的機會會大不一樣。
《讓思維更有粘度》是一本宏篇巨著,作者劉如江是新商業(yè)模式的領導者,他用5年時間,調研全國12個行業(yè)、20門學科、120種工作,總結出了53種思維策略,通過這些新思維,來捕獲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商機。作者的調研一經發(fā)表,就引起巨大反響,在凱迪網獲得超2000萬點擊。
在當下分享經濟的浪潮里,到處都是機會,到處都是有想法的人,到處充斥著創(chuàng)業(yè)的沖動,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思考方式,對思維進行徹底的洗牌的人,才能準確捕捉到時代紅利,快速上位!
世界上的每個城市,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要想改變,只要一步:轉變觀念!
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社會,給了每個人改變自己的一次機會,如何抓住這次機會,關鍵在于你是否拆掉思維里的墻,是否用新的思維模式武裝自己。
全書梳理了工業(yè)發(fā)展、資訊發(fā)展、人文科學、歷史文化、商業(yè)創(chuàng)新等背后的思維演變,推倒出符合當下主流社會的智能化思維策略,幫助讀者更好捕捉更多商業(yè)機會。
在這樣一個滿大街都是商機的時代,你還沒能夠抓住機會,那你就真的徹底出局了。
劉如江,商業(yè)模式專家,80后新銳思想家,主張科學、哲學相融通,中西方文化融合。最近幾年,他將儒家傳統(tǒng)的格物古法與時興的大數據挖潛有機結合起來,每年推行一個“千圖計劃”。此外他還是《商界》《中國企業(yè)報》等雜志的特約撰稿人。他在凱迪網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主題點擊率累計突破2000萬次。
第一章 思維的進化和推理
1 什么是思維的四維時空/002
2 萬物進化鏈和道/008
3 大
進化視野下的天人合一與道法自然/014
4 萬物演化層面的無中“生”有,你領悟得有多深/020
5 遠離碎片化思維,讓我們更多涌現智慧/026
6 思辨、實證與直覺,誰能看透一切?/032
7 孤立的合理與疊加的不合理/038
8 可行性方法論體系,幫你有效接駁此岸與彼岸/044
第二章 思維的演化與信息孤島
9 “刺激—反應”模型,實現思維進化的一把利器/050
10 交叉感染效應,思維演化過程中的雙刃劍/056
11 通俗文化的傳承,讓思維得以復制/062
12 信息孤島化和影響力/070
第三章 思維辨證和陷阱
13 二分法極化思維,貌似極致背后的陷阱/078
14 既要立場主義,還須統(tǒng)御全局/084
15 傳統(tǒng)悟性文化,更須精細化和過程管理/090
16 讓讀心和溝通交互,來破除彼此間的謬誤/096
17 人人相輕,碎片化思維的一張畫皮/102
18 如何有效破解地域攻擊和統(tǒng)計學歧視? /108
19 一俊遮百丑、成王敗寇與以偏概全/114
20 只分有無,沒有概率,容易導致思維張弛無度/120
21 莫在因果關系上亂點鴛鴦譜/126
22 從文明演進看實踐至上主義的局限/132
23 見招拆招文化與救火隊員思維/138
24 概率觀念庸俗化與僥幸主義思維/144
第四章 思維拓展和工具
25 工具,人類能力的補充和延伸/152
26 模型,真的等于真理嗎?!/158
27 摸著石頭過河與GPS精準導航/164
28 生態(tài)式思維,通達彼岸的一座橋梁/170
29 知識“小宇宙”與馬太效應/176
30 鐘擺式思維,幫您糾偏的一把利器/182
第五章 互聯網思維和紅利
31 用互聯網精神來重塑新思維/190
32 大數據庫思維,通往財富的必由之路/196
33 樹狀關鍵詞鏈,幫你理解世界知識/202
34 超鏈接思維,互聯網賦予的時代紅利/208
35 大數據時代與中國人的機會/214
36 可視化思維,讓你徹底改變/220
37 人機互動思維,直通智能化時代的主流思維/226
第六章 思維精進和幾何素養(yǎng)
38 求真到什么程度,就能精進到什么地步/236
39 培養(yǎng)數理與幾何素養(yǎng),才是王道/242
40 傳統(tǒng)書畫藝術與思維模式的折射/248
41 內斗要內行,外斗要擅長/254
42 劣幣驅良幣的痞子與刁蠻文化/260
43 短平快的實用主義,實用范圍究竟有多大? /266
44 注重知識而非方法論,傳統(tǒng)教育的盲區(qū)/271
45 榜樣和山寨,同質化思維的兩難擇決/277
46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橫在思維鏈面前的路障/283
47 競底、攀比與使絆,不良競爭思維的罪與罰/289
第七章 思維的彈性和聯想
48 我們?yōu)槭裁磿庥觥癚Q群困境”/296
49 權利義務關系越扭曲,社會道德越淪喪?!/302
50 你的“理性”在他人眼里可能荒蓎可笑/308
51 望子成龍,是把夢想推給下一代?!/314
52 為什么有人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320
53 撞了南墻就回頭是聰明人所為嗎/326
大數據時代與中國人的機會
核心提示:人類所有的知識、經驗和科研成果,都是以碎片化形態(tài)存在的大數據。在四維時空結構的指導下,這些東西猶如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礦藏,可以按照一定邏輯,從中找出某些隱藏著的脈絡及規(guī)律。還可以逐級提煉、組裝,或者像搭積木那樣創(chuàng)造性排列組合,進而產生明顯的加速效應。物質世界存在著進化鏈和創(chuàng)造鏈,大數據挖潛同樣如此。
中國人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較強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這種特征的思維往往會滑向大而化之的境地。在各細分領域數據已經呈現“大數據特征”的前提下,這種思維也絕非一無是處,是比較適合用來做數據挖潛的。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西方更多走的是“細分差異化”的路子,并以此為基礎不斷跑馬圈地、開拓創(chuàng)新。他們整體上的受教育程度和科學素養(yǎng)都比較高,五六百年來在具體問題上面的突破都異常驚人。
如果你將前人所思考過的一些細節(jié),所取得的突破,匯集成一個“大數據”的話,你會發(fā)現絕大多數具體內容,前人都已經說得十分到位了,你根本不太可能超越什么了。他們只是談的不太系統(tǒng),只是在這些東西的排列組合之上可能做得還不是太好而已。實際上這種現象在西方最近幾百年來所積累的“數據庫”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我們談到的這種現象,貌似不好理解、不可思議,如果仔細分析,實際上還是非,F實的。
第一,某些案例、事情、道理和感悟的發(fā)生,雖然都存在著比較苛刻的前提,但畢竟是概率性事件,只是其概率到底有多大而已。我們已知的概率區(qū)間,是大于等于零、小于等于一的,F實中的概率,基本也呈現出一種正態(tài)分布的特征。很多我們通常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僅僅是概率超低而已。低到了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億分之一甚至是十億分之一的程度。
第二,自從人類告別洪荒時代開始,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所存在過的個體意義上的人,都是數以百億計的。這個數量已經構成了天文級的數量基數,只要不是受整個時代科技水平限制而為徹徹底底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某個事情的發(fā)生概率為十億分之一,在歷史上或現實中都一定會有人遇到過,甚至利用某種特殊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我自己夢過很多稀奇古怪的夢,后來證明相當多的人都夢到過。這都沒什么奇怪的,概率和基數使然。
第三,最近幾百年來,西方人整體上的教育普及和文化素養(yǎng)程度都比較高。他們做事情更多以“細分差異化”為導向,還都習慣于記錄。他們在有記錄可考的具體細節(jié)方面的突破,其數量和質量都是異常驚人的。這在英文數據庫檢索當中可見一斑。如果用谷歌來搜索有關英文內容,你的這種感覺將會更加強烈。
第四,在“大數據”和“云計算”時代,如何將這些近乎完美的“零部件”找出來,按照一定的邏輯和原理搭積木,創(chuàng)造出更加具有傳奇色彩、更加富有顛覆效果的東西,就顯得極其關鍵了。
第五,按照西方那些優(yōu)質且基數龐大的人力資源狀況以及傳統(tǒng)的“細分差異化”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理念,再加上信息化的驅使,只需要十多年時間,一個細致入微、功能強大和配套齊全的“零部件庫”“總成庫”同樣能夠基本成型。維基百科、IT及人工智能的現狀,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1840年以來,我們中國人在相當多的領域也確實發(fā)生了很大改觀,但整體上所呈現出來的不足還是顯而易見的。時至今日,我們在科研創(chuàng)新領域的成就依然不算太理想。這種特征的民族思維所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以中文為基礎的“數據庫”,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不理想。同以英文為基礎的主流數據庫相比,只能望其項背,依舊不能同日而語。甚至同日文數據庫相比,也還是要差一些。
最近十五六年時間,我們確實是與全球同步進入信息化時代的。而且數據庫無論在“質”上還是“量”上,與以往相比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并且到目前為止仍處于加速發(fā)展過程當中。然而非常令人奇怪的是,盡管西方這段時期內,在社科、管理、教育和創(chuàng)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你通過英文數據庫也可以發(fā)現大量這些方面的東西,但如果利用中文進行檢索,絕大多數內容卻根本看不到。即使偶爾有一點,也是一兩句話的介紹,延伸不出什么更多的背景性東西。
按照統(tǒng)計學原理進行推算,我們基本可以認定,整個“中文圈”實際上對西方最近10多年來各個領域所取得的進步,近乎一種無知和漠視的狀態(tài)。每每想到這些事情,我就不寒而栗。我們不但在數據庫的存量,而且在數據庫的增量上,跟歐美相比,相差都很遠,而且差距還在不知不覺中進一步拉大。盡管我們在個別領域還是有特色和優(yōu)勢的,但這根本彌補不了整體上的弱勢,避免不了差距的進一步擴大。
時代發(fā)展到今天,無論是誰積累和沉淀的東西,大數據和云計算都使其越來越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資源,很多時候都難以分清你我。歐美人發(fā)展起來的體系及其對應數據庫,也并非他們所獨享。對于每個有進取心的個體和群體來說都是開放的,差別只在于你如何對待和利用這些東西。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進入了快速普及化時代,盡管中國教學質量和教育體制一直為人們所詬病,引發(fā)的爭議不斷,但無論怎么講,高等教育的普及都是好事情。雖然我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整體上不盡如人意,但在各個領域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基本實踐基礎方面,以及國人整體上的英文能力,還是能夠達到及格水平。這就意味著將某些西方的東西拿過來,大致上還是能夠看懂,能夠琢磨明白的。
你別小看這個基礎,這是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這意味著華人圈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士,只要改變一下思路,就可以很好去利用透明和開放程度相當高的英文數據庫。在知識整合、數據挖潛和總成制造等方面跑馬圈地、高歌猛進。畢竟歐美人士已經在“細分差異化”慣性思維的指導下,制造好太多的優(yōu)質數據、素材、案例、零部件和總成了。我們并不需要在每一個具體的細節(jié)上都重頭來過,只需要按照一定的“結構”和“框架”,大力發(fā)揚“拿來主義”精神,將其圈過來即可。只是在個別仍需要強化的地方,再進一些適當的補充和深化。
我有位朋友,國內某一流高校理工科畢業(yè)。在大型國企和同行的幾家頂級跨國公司,都做過技術研發(fā)或服務工作,還在一家中等規(guī)模的民營企業(yè)當過CEO,F在40多歲,自己創(chuàng)業(yè)獨立運作項目。由于他在圈子里具有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并擁有20多年扎實的職業(yè)生涯積累,因此對同行的大量的專利配方理解得較為透徹。
當然,光看一家的專利,你也根本掌握不了什么。但當他將好多家好多個配方放在一起進行比對、然后做拼圖,并將結果通過實驗驗證之后,相當多的訣竅和優(yōu)化替代方案,就會很清晰地浮現出來。到了最后,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破譯某些競爭對手的產品配方,并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替代性方案。在此過程中,他用的都是公開資源,做的是大數據挖潛,不涉及其他法律問題。
他首先通過自己的理論框架和知識儲備,推導出一個可能的方案。然后通過谷歌用英文搜索相關的技術性資料甚至是專利配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確認和優(yōu)化。個別不太明白的地方向圈內朋友咨詢,或者給國際上相關原輔料、備品備件廠家的中國代理商打電話詢問。利用這么一個流程,絕大多數問題都可以得到完美解決。他一個人設計配方、委托生產和進行銷售,每年輕輕松松賺取500多萬的純利潤。當然這種替代性配方,也不可能保守得太久,利潤也會逐漸下降,但總歸有2-3年的周期。兩三年之后再設計一個全新的替代性配方就可以了,反正他對這個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