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寧邊區(qū)司法改革與“政法傳統(tǒng)”的形成
定 價:59 元
- 作者:劉全娥 著
- 出版時間:2016/8/1
- ISBN:9787010163345
-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D929.6
- 頁碼:29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以陜甘寧邊區(qū)的司法檔案文獻為主要材料,以歷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為主要分析手段,以邊區(qū)司法改革及其中的終審機構政府審委會為雙重視角,探討司法層面的“政法傳統(tǒng)”的形成過程,在此基礎上提煉這一傳統(tǒng)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第一章導論,第二章探討“政法傳統(tǒng)”的蘇維埃淵源與邊區(qū)法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三至四章探討“政法傳統(tǒng)”形成的過程,包括前期的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及后期“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推出及影響,第五章以邊區(qū)政府審委會的歷史為視角探討這一傳統(tǒng)形成中關于司法審判地位的制度與實踐,第六章以審委會司法實踐為視角探討探討“政法傳統(tǒng)”形成中的訴訟模式及其特征,第七章以審委會審級功能為視角探討“政法傳統(tǒng)”形成中的審級體制,第八章從觀念、制度及運作層面對“政法傳統(tǒng)”的基本特征進行總結,并分析其成因、價值及局限,認為“政法傳統(tǒng)”是在借鑒、變革與創(chuàng)新中形成的現代法律傳統(tǒng)。
序言
導論
第一章 “政法傳統(tǒng)”的淵源與形成背景
第一節(jié) “政法傳統(tǒng)”的淵源與含義
一、“政法”的淵源與含義
二、“政法傳統(tǒng)”的含義
第二節(jié) “政法傳統(tǒng)”的雛形
一、對蘇聯法的移植與變通
二、“政法傳統(tǒng)”的蘇維埃雛形
第三節(jié) “政法傳統(tǒng)”形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生存環(huán)境的嚴酷
二、民主政權的轉型
三、司法制度的初建
第四節(jié) “政法傳統(tǒng)”形成的理論背景
一、對蘇維埃法律思想的繼承
二、革命理論的普適化
小結
第二章 “政法傳統(tǒng)”形成的過程(一):邊區(qū)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
第一節(jié) 邊區(qū)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的提出及含義
一、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二、民眾、政府及法律人士的批評
三、“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的提出及涵義
第二節(jié) 雷經天時期的正規(guī)化改革
一、雷經天其人及司法思想
二、雷經天時期的“司法正規(guī)化”設想
三、雷經天時期的正規(guī)化舉措
四、邊區(qū)政府的評價及人事調整
第三節(jié) 李木庵時期的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
一、李木庵等法律人士聚集紅都
二、李木庵時期的“正規(guī)化圖景”
三、李木庵時期的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
第四節(jié) 邊區(qū)政府的司法檢查與正規(guī)化改革的終止
一、改革背景的轉換與雷經天的反對
二、邊區(qū)政府的司法檢討
三、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的終止及其評價
小結
第三章 “政法傳統(tǒng)”的形成過程(二):“馬錫五審判方式”
第一節(jié) 邊區(qū)政府推出“馬錫五審判方式”
一、正規(guī)化含義的改變與改革觀的轉變
二、邊區(qū)政府推出“馬錫五審判方式”
三、“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原生態(tài)
第二節(jié) “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推行及其影響
一、“馬錫五審判方式”對于訴訟模式的變革
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初步形成
三、“馬錫五審判方式”與“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
第三節(jié) 在司法改革中漸趨形成的“政法傳統(tǒng)”
一、“政法傳統(tǒng)”形成的前提性因素
二、司法正規(guī)化改革中“政法傳統(tǒng)”的明晰
三、“馬錫五審判方式”與“政法傳統(tǒng)”的形成
小結
第四章 “政法傳統(tǒng)”形成中的司法獨立
——以審委會歷史為視角
第一節(jié) 朱嬰及其司法獨立思想
一、朱嬰其人其事
二、朱嬰的司法獨立思想
第二節(jié) 邊區(qū)政府審判委員會的成立、發(fā)展與撤銷
一、設立終審——奠定司法獨立的組織基礎
二、發(fā)展傾向——從一體化走向相對獨立
三、機構裁撤
第三節(jié) “政法傳統(tǒng)”形成中的“司法獨立”
一、邊區(qū)“司法獨立”的制度層面
二、邊區(qū)“司法獨立”的實踐層面
小結
第五章 “政法傳統(tǒng)”形成中的訴訟模式
——以審委會司法實踐為視角
第一節(jié) 審委會司法概況
一、行政訴訟案件的處理
二、民事上訴案件的處理
三、死刑案件的復核
四、審委會司法的總體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jié) “安成福案”與邊區(qū)訴訟制度
一、“安成福案”始末
二、“安成福案”引發(fā)的司法沖突
三、“安成福案”與邊區(qū)訴訟制度
第三節(jié) 從“安成福案”看“政法傳統(tǒng)”形成中的訴訟模式
一、邊區(qū)訴訟模式的主要特征
二、邊區(qū)訴訟模式的結構性缺陷
小結
第六章 “政法傳統(tǒng)”形成中的審級體制
——以審委會審級功能為視角
第一節(jié) 審委會終審糾錯功能的實踐
一、審委會審級功能預設與制度設計的沖突
二、審委會終審糾錯功能的實踐
第二節(jié) 審委會統(tǒng)一法律功能的個案分析
一、疑難案件的發(fā)生
二、三級五次處理的共性與分歧
三、立場之歧何以產生
四、疑難案件的處理思路及各審級的作用
第三節(jié) 審委會與邊區(qū)政府司法功能之比較
一、邊區(qū)政府的司法功能
二、審委會與邊區(qū)政府司法功能之比較
第四節(jié) 從審委會的審級功能看邊區(qū)的審級體制
一、邊區(qū)審級體制的變革
二、從審委會看“政法傳統(tǒng)”形成中的審級體制
小結
第七章 “政法傳統(tǒng)”的基本特征及評價
第一節(jié) “政法傳統(tǒng)”的基本特征
一、觀念層面
二、制度層面
三、運作層面
第二節(jié) “政法傳統(tǒng)”之成因
一、政治革命的影響
二、邊區(qū)司法環(huán)境的影響
三、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政法傳統(tǒng)”的價值與局限
一、“政法傳統(tǒng)”的價值
二、“政法傳統(tǒng)”的時代局限
小結
結語
一、在借鑒、變革與創(chuàng)新中形成的“政法傳統(tǒng)”
二、從革命到治理的“政法傳統(tǒng)”
三、歷史與現實視野下的“政法傳統(tǒng)”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陜甘寧邊區(qū)司法改革與“政法傳統(tǒng)”的形成》:
通過對卷宗資料的梳理,可知案件的大致經過:王生秀系地主,家住吳堡縣第六區(qū)第三鄉(xiāng)寬灘村,性格柔弱,人緣較好,時為吳堡縣參議員。其家原有土地八百余坰,窯洞十五孔。1935年土地革命時,王生秀全家因恐懼而逃出邊區(qū),原有土地與窯洞全部被沒收。呼生祥是貧民,性格強悍,為宋家溝村村民,原有土地十三坰,窯二孔。土地革命中,因其村人多地少,被遷移到寬灘村,分得王生秀的土地二十余坰,并經過該鄉(xiāng)蘇維埃干部的同意,與呼中禮暫住王生秀的窯洞五孔、房子兩間。八個月后,國民黨軍隊進占吳堡縣,王生秀隨之而歸,收回了自己原有的土地窯洞等。呼生祥被迫回到宋家村。1940年春,何紹南逃跑后,當地群眾自己起來奪回革命果實,是為“歸地運動”。呼生祥的土地被原分主要去,便又返回寬灘村,歸地二十余坰,但無處居住,經區(qū)上干部調解,暫住王生秀典到王增花之四孔窯,王生秀并幫糧食五斗給修理。1942年3月間,王增花要贖回窯洞,呼生祥又無處可居,要求搬到王生秀一個院子住,王生秀不愿,雙方矛盾激化,先經區(qū)政府調解未果,后經吳堡縣司法處、綏德專署(高等分庭)、邊府審委會三級五次處理,最終以王生秀將舊院兩孔窯修理后給呼生祥入住的和解結果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