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變:李零考古藝術(shù)史文集》,收入北京大學(xué)李零先生2008—2014年發(fā)表的考古與藝術(shù)史領(lǐng)域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筑磚瓦、雕刻繪畫、藝術(shù)中的動物形象等主題。這些文章集中體現(xiàn)了李零教授獨特的關(guān)注點和研究取向,一是做有別于傳統(tǒng)學(xué)術(shù)視野的中國研究,比如說鼎、冰鑒、古代婦女用品、角帽等;一是做世界視野下的中國研究,比如銀豆、船葬、說馬、國際動物等,皆由考古遺物、遺跡入手,結(jié)合歷史學(xué)、藝術(shù)史與古文獻學(xué),或探究其淵源流變,或?qū)だ[外來文化與古代中國文化的交流與相互影響,在考古與藝術(shù)史之間自如游走。
李零,1948年生于河北邢臺,祖籍山西武鄉(xiāng),自幼在北京長大。1977年進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參加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獲歷史學(xué)碩士學(xué)位,導(dǎo)師為著名歷史學(xué)家、古文字學(xué)家張政烺先生。1983至1984年,任職于中國社科院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研究所。1985年調(diào)入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工作,現(xiàn)為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2016年4月,獲選為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xué)院院士。
自 序
器物叢考(上)
說鼎
說匵——中國早期的婦女用品:首飾盒、化妝盒和香盒
說冰鑒——中國古代的冰箱
器物叢考(下)
讀《首陽吉金——胡盈瑩、范季融藏中國古代青銅器》
乾隆玉杖首和東周管銎斧——乾隆仿古之一例
論西辛大墓的裂瓣紋銀豆——兼談我國出土的類似器物
銅 鏡
讀梁鑒藏“內(nèi)而光” 鏡
讀梁鑒藏鏡四篇——說漢鏡銘文中的女性賦體詩
“方華蔓長,名此曰昌” ——為“柿蒂紋” 正名
建筑、墓葬和磚瓦
西岳廟和西岳廟石人——讀《西岳廟》
印山大墓與維京船葬——讀《印山越王陵》
說云紋瓦當——兼論戰(zhàn)國秦漢銅鏡上的四瓣花
“邦無飤人” 與“道無飤人”
雕刻和繪畫
關(guān)于中國早期雕刻傳統(tǒng)的思考
中國古代的墓主畫像
藝術(shù)中的動物
讀《萌芽·成長·融合——東周時期北方青銅文化臻萃》
“國際動物” :中國藝術(shù)中的獅虎形象
說馬
其 他
角帽考——考古發(fā)現(xiàn)與明清小說的比較研究
百年高羅佩——談《中國古代房內(nèi)考》
中國最早的“升官圖” ——說孔家坡漢簡《日書》的《居官圖》及相關(guān)材料
說骰——從滿城漢墓出土的酒骰和“宮中行樂錢” 說起
萬變
說冰鑒
——中國古代的冰箱〔1〕
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堆曾侯乙墓出土過很多大型器物,其中有一對冰鑒,鑄造非常精美。
這對冰鑒,一件是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圖1〕,現(xiàn)在首都博物館展出(“中國記憶”展)〔2〕;一件是湖北省博物館的藏品〔圖2〕,現(xiàn)在中國科技館展出(“奇技天工”展)?幢b,有兩點不可忽視:
第一,它是復(fù)合器物,不是一件器物,而是兩件器物,不是把兩件擱一塊兒,而是套合組裝在一起。我們把這兩件器物拆開來,可以看得比較清楚:鑒的底部有三個卡子,缶的圈足有三個方孔,互相對應(yīng),可以固定。它是既有鑒,也有缶,稱鑒稱缶,都只說對一半,曾侯乙墓的報告叫“鑒缶”,才比較合適。
第二,它不是食物箱,既不是裝谷類食物,也不是裝肉類食物,而是用來冰酒。酒是裝在缶里,缶是冰在鑒里,一件裝冰,一件裝酒。
冰鑒,應(yīng)該叫鑒缶,本來沒注意。缶藏鑒內(nèi),從外面看,看見的只是鑒,叫冰鑒,似乎也不是不可以。這次看奧運,我才發(fā)現(xiàn),兩者還是要區(qū)分一下。
奧運會的開幕式,一開始有個“擊缶”的節(jié)目。古人說,秦人唱歌,喜歡擊缶(《說文·缶部》《史記·李斯列傳》)。張藝謀是陜西人,對秦國特有感情。
澠池之會,秦王想羞辱趙王,也就是我老家那邊兒的王。他要趙王鼓瑟,然后讓史官記下來,說趙王鼓瑟是他命令的。藺相如為了維護趙王的尊嚴,不惜以死相逼,一定要秦王也擊缶,同樣記下來。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故事。
擊缶而歌,的確是秦俗,但《詩·陳風·宛丘》有“坎其擊缶”,擊缶,不光是秦。
古人擊缶,大概是陶缶。怎么敲,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擊缶是為“節(jié)歌”,也就是為歌曲打拍子(《說文·缶部》《史記·李斯列傳》)。
我記得,陜西鳳翔高莊秦墓出土過一件陶缶〔圖3〕,小口大肚子,銘文作“隱成呂氏缶,容十斗”〔3〕就是秦缶。張藝謀設(shè)計的“擊缶”,從電視看,擊的不是缶,而是冰鑒。他所謂的“缶”其實是模仿曾侯乙冰鑒,只不過省去四個正面的爬獸,留下四個角上的爬獸,下面加了滑輪。他把冰鑒當成缶,大概是聽了什么專家的意見,錯把裝缶的鑒當成了缶本身。這個錯誤,還蠻有根據(jù)——反正里面有個缶。擊缶”的錯誤并不重要。表演就是表演——觀眾看不出來,就是好表演。奧運會開幕那天,天太熱,它讓我想起了冰箱——敲敲冰箱也好。
上面說的冰鑒,就是古代的冰箱。我想到的是古代的冰箱。
。ㄒ唬
什么是缶?許慎說:“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jié)歌”(《說文·缶部》)。缶是一種小口大肚子,形狀類似壺、罐的盛酒器。
缶有陶缶,也有銅缶。銅缶衰落后,陶缶還流行。曾侯乙冰鑒中的缶是銅缶。
缶有尊缶和盥缶。
尊缶,前身是罍,商周時期叫罍,春秋戰(zhàn)國叫尊缶。尊缶是用來裝酒的缶。盥缶,也叫浴缶,漢代也叫沐缶。如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展出過一件鎏金鑲銅的缶,有銘文,就是“太后家”的一件“沐缶”。沐是洗發(fā),浴是洗身。
盥缶,來源可能是商代的瓿。盥缶起源于淮水流域,后來流行于楚地。
曾侯乙冰鑒中的缶是哪一種缶?是尊缶。
。ǘ╄b
什么是鑒?鑒是盛水的大盆,比盤大,比盤深,一般是圓的,但這對鑒是方的。冰鑒放冰,和一般的鑒不一樣。曾侯乙墓的考古報告把這對盛方尊缶的方鑒叫冰鑒,是有文獻依據(jù)的。《周禮·天官·凌人》有這種說法。
這對冰鑒,高63.2或63.3厘米,長寬為62.8厘米×63.4厘米或62.8厘米×62厘米,三維幾乎一樣。
古代銅器,方器比圓器尊貴。這兩套器物都是方的,本來就很貴重,個頭兒如此大,制作如此精,絕對是奢侈品。
古代冰酒,不光用鑒,也用盤。曾侯乙墓,不光出冰鑒,也出冰盤。
比如此墓出土的一套“尊盤”〔圖6〕,就是用冰盤盛尊,也是復(fù)合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