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相傳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本書是國內禮制考古的第一本教材,在內容上分為“禮制文明概觀”“都城禮制”“喪葬禮制”“器以藏禮”四部分,囊括禮制考古學最重要的內容。其中,“禮制文明概觀”主要從宏觀視角論述中國古代禮制文明的發(fā)展演變;“都城禮制”主要以先秦秦漢時期的都城及禮制建筑為個案,探討不同時空都城與建筑所體現的禮制文化;“喪葬禮制”既有從個案出發(fā)探討墓葬、陵園喪葬制度者,也有從考古材料出發(fā)探討三禮文獻相關內容者;“器以藏禮”多從先秦秦漢時期禮樂器的角度出發(fā),探討這一時期禮制變革與不同功能器物的情況。
《禮學文本的成立、經典化與詮釋論集》一書是由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學平臺和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的相關學術研討的成果結集。本次研討旨在組織禮學研究者,以解釋文本構成與意義為宗旨,從禮學文本的成立、經典化與詮釋等方面深入探討相關議題,以推進禮學研究的多維度發(fā)展。 本書共收錄論文十七篇,所探討的學術問題涉及禮學文獻的文獻形態(tài)研究、文本考據與分析、歷代禮學思想闡釋、禮對中國社會生活方式影響等方面。 在研究材料上,既有對新發(fā)現出土文獻材料的整理與利用,也有對傳統(tǒng)禮學文獻的重新挖
本書上下兩編,上編“秦漢禮制與律令”,共計5篇,關注近年來新出土的秦漢律令類材料,集中梳理與禮制有關的祠祀、喪葬、宴飲等律篇、令篇及儀注文本,尤其注重從中發(fā)掘秦漢禮儀類律令與禮經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由此考察秦漢國家通過禮制與律令進行統(tǒng)治的具體方式。下編“六朝隋唐禮學與禮議”,共計8篇,關注六朝隋唐的禮議,或圍繞禮學名家,或圍繞專場禮議,或圍繞禮議中所呈現的某種經學理念,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整體上合而觀之,構建六朝隋唐禮議之取證與推理方式的宏觀圖景。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動,皇權的逐步強化,朝廷禮議越來越強調
宋代是中國傳統(tǒng)家禮發(fā)展演變的重要時期。該時期的家禮既保存了先秦以來冠、婚、喪、祭、通諸禮的基本框架,又對具體儀節(jié)進行了損益變通,奠定了后世家禮民間普及和踐行的重要基礎。標志宋代家禮復興的三部名著——司馬光《書儀》、朱熹《家禮》、呂祖謙《家范》,不僅使家禮禮儀式的施行昨了切于實用的設計,從而將家禮引領到古禮復興與革新的重要時期。南宋無名氏撰作的《家山圖書》,圖文并茂,是家禮民間傳播的代表性讀物。為此,本書選擇這四部家禮經典予以點校整理,旨在幫助讀者了解傳統(tǒng)家禮文化,并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和當下禮儀文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民俗文化正逐漸消逝,尋找民俗文物,留下民眾生活的歷史,已成為一個嚴肅的課題!锻轮嗌佟愤@本書匯集了楊泓先生童年時期的一部分回憶。全書共收錄25個小短篇,楊泓先生在書中,將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以一篇篇小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生動細致的描繪了19世紀三四十年代老北京人的生活場景、社會情態(tài)以及繁縟但又十分隆重的節(jié)日習俗。書中所述習俗涵蓋范圍極廣,不僅描述了歲時節(jié)令、人生禮儀、家族禮儀這些精神層面上的舊京民俗文化,還描繪了物質生產層面的
本書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春、夏、秋、冬四個篇章,深入挖掘二十四節(jié)氣的文化內涵,描述江南四時風物,介紹有關二十四節(jié)氣的民間風俗以及非遺文化等,并附有具地域特色的插圖,以豐富的細節(jié)和鮮活的文字,闡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歷史遺產,傳統(tǒng)節(jié)日究竟該怎么過呢?《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是這么有意思》以樂樂和小兔子一起過節(jié)的故事為線索,從節(jié)日來源、節(jié)日傳說、特色美食、傳統(tǒng)習俗、科學知識、節(jié)日漢字、經典詩詞、俗語諺語、兒歌童謠、親子活動等板塊,趣味講解春節(jié)、元宵節(jié)、二月二、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元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節(jié)和臘八節(jié)共十一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孩子們既能從中了解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許多知識,又能體驗到豐富又有意思的節(jié)日活動。著名人文科學學者、中國民協(xié)原節(jié)慶委員會主任李漢秋教授對本書嚴謹審定、傾情推薦
《婚喪雜談》一書共分九章,分別為婚姻由來、皇家婚禮、平民婚禮、民族婚禮、名人婚禮、皇家葬禮、平民葬禮、民族葬禮、名人葬禮;橐龊蛦试崾莾煞N家庭氛圍的習俗。從古至今,從皇帝到庶民,婚喪習俗可謂千姿百態(tài)。唐宋的皇室婚禮什么樣?清民的國葬什么樣?……本書為我們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這些婚喪禮儀,雖然看似都是些生活瑣事,但是在這些日常習俗中,同樣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讓讀者能夠深刻感受中華民俗文化,值得細細品讀。
本書內容分為上下兩篇,可前后兩面翻閱。上篇收錄有與龍相關的古代神話傳說和民間寓言,還有與龍有關的文博知識及“四大名著”中的龍故事。下篇收錄有與龍有關的節(jié)日、風物、人物,等等。文本內容中還穿插引用了近百幅由出版社特別邀約的國內知名當代藝術家、設計師新創(chuàng)作的龍有關視覺、雕塑及文創(chuàng)作品實拍圖樣。閱讀本書,讀者可透過匯集的種種神話寓言,感受龍文化的神秘威嚴;也可領略風物民俗,發(fā)現龍文化的世間傳奇;還可通過當代藝術家設計師的作品感悟都市生活中的豐富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