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搜神記》原典加以注釋,配以譯文,全書共二十卷,收錄《神農(nóng)鞭百草》《雨師赤松子》《彭祖仙室》《崔文字學仙》《琴高取龍子》等文章。
《迦陵雜文集》首次出版于2006年收集葉嘉瑩散文、信函、序言、銘文等文字,收入“迦陵著作集”!跺攘觌s文集二輯》遵循雜文集體例,選取2006年以后至2020年葉嘉瑩未結集的散文、信函、序言、銘文等文字近50篇,匯輯出版。這些雜文來源不一,某些已刊載于期刊上,某些為友朋已出版著作的序言,某些為紀念會議上的講話,某些為講座
本書是劉慶柱先生于2016年在鄭州大學同歷史學院師生進行的十次訪談內容之合輯,所涉主題包括中原歷史文化的內涵、都城考古、陵墓考古、手工業(yè)考古、文化遺產(chǎn)保護、科技考古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多個方面,針對考古學研究的方法、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與焦點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本書分為五卷,以內容劃分,總共三十篇:記游篇、懷古篇、修養(yǎng)篇、疾病篇、夢寐篇、學問篇、命分篇、送別篇、時事篇、官職篇、佛教篇等。
《煮字為茶》為旅美中年女詩人傅蓉蓉的個人詩詞作品集,作者將自己的舊體詩詞和新詩作品編纂成為“萬象繽紛””神與物游寒暖人間”“吉光片羽”四個篇章,每個篇章下又分出不同主題的小節(jié),配以自己攝制的自然人文歷史風物圖片,富有圖文并茂的表現(xiàn)力和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
《威廉·華茲華斯詩歌中的語言與存在/光明社科文庫》著重分析華茲華斯如何在《抒情歌謠集》、《序曲》、《隱士》、《小販》和《遠游》五部作品中討論語言的不足性并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一九九四年春節(jié),上班的第一天,從央企北京總部下派到大西北金蘭市,掛職才一年的西北機械廠黨委書記劉立天,接到了集團黨委書記的電話,集團黨委常委會決定調他回京。廠長王義知悉,前往北京,極力阻攔,從而演繹了劉立天及各色人物的悲歡離合、情感糾葛……
《從你的春天里路過》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時間跨度為4年,以戈文為代表的一群激情四射的熱血青年,在戈壁灘農(nóng)場不同的崗位,投入火熱的社會實踐之中,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工作,刻服困難,樂觀向上,思想得到升華,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展示了正能量。
《文老十六行(詩300篇)》是一本現(xiàn)代詩歌集。作者通過詩歌的形式,描述自己的心境、記錄曾經(jīng)歷過的人生。作者采用自己歷時三十多年創(chuàng)新的一種詩體,一韻到底;要求每行的字數(shù)相等,確定一行字數(shù)之后,后文均遵從,但允許跨行,對平仄、對仗等予以放寬,從而把不對稱美引入詩歌。作者希望自己的每一首詩都能啟迪人們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從生
《當代陜西作家專題研究/學者文庫》是對柳青、杜鵬程、王汶石、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高建群、王蓬、葉廣芩、紅柯、伊沙、李漢榮、陳彥等十三位當代著名陜西作家所作的專題講述,兼顧當代陜兩文學創(chuàng)作的典型性、代表性與多樣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基本呈現(xiàn)了當代陜西文學創(chuàng)作的面貌!懂敶兾髯骷覍n}研究/學者文庫》適合陜西高校中文專業(yè)本科
《如煙飄散的故事》是一部中國近代長篇小說。以近百年的回顧,描述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薛家大家族的歷史。通過這個大家族和這個家族中每個小家庭的風風雨雨,深刻地描繪出社會道德和家庭觀念在近百年來的深刻變化,從而描繪出社會變遷的圖景。
本輯分列“特約專稿”“文體研究”“大視野”“桐城派研究專題”“散文研究文獻考論”等七個欄目。其中,“文體研究”仍為本輯的重點,關注“早期書寫”,并結合中國古代典籍與文獻的生成方式、書寫方式及其由不穩(wěn)寫向趨同的變化,引導問題討論愈加客觀深入!按笠曇啊,指出史傳中的史傳文學兼具歷史記錄與文學藝術雙重性質,梳理了史傳文學對
駢文是一種深受中國人審美觀念支配,符合漢語語言形式特點,從中國語言中內生出的美文,它本身所具有的對稱美、典雅美、色彩美、建筑美、音樂美,無不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精神和意蘊。駢文的極盛期在漢魏六朝,唐、宋為其蛻變演化期,元、明而呈現(xiàn)衰頹跡象,至清代而出現(xiàn)全面復興的態(tài)勢。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盛衰,也無不與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北愛爾蘭詩人希尼的詩歌創(chuàng)作,并將希尼與霍普金斯、葉芝、拉金進行對比分析。希尼與他們之間形成的詩歌對話觸及其創(chuàng)作的基本命題——信仰與信任、現(xiàn)實責任與詩藝自由、日常生活與超驗精神等。在比較閱讀的過程中,希尼本人的靈感、意圖和創(chuàng)作軌跡都更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正是在這種影響與對話中,希尼逐漸界定并勾勒出自己的詩學。
《唐末五代隴蜀浮世敘》從王仁裕生平世系入手,總攬他在唐末五代隴蜀地域的創(chuàng)作情況,對敘寫隴蜀浮世生活的詩歌、筆記小說創(chuàng)作進行了專門考察和研究。在此基礎上還兼顧了王仁裕其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之于隴蜀地域的描寫。而后把探究視點深入到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玉堂閑話》和《王氏見聞錄》筆記作品內部,對其描摹唐末五代隴蜀浮世生活做了細致
20世紀是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轉型期,廢名以獨特的生命經(jīng)歷和人文姿態(tài)呼應時代大潮一20年代,撐起-片現(xiàn)代人文主義的文學天空;30年代,他篤信佛學,回歸傳統(tǒng),沉迷于中國新詩的現(xiàn)代性探索;40年代,他被戰(zhàn)爭拋入社會底層,省察民間、體恤民情、思索民生,主動完成了由新文學作家向儒學知識分子的轉變。 廢名以一個孤獨的存在,為我們
《中國詩歌研究》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欄目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很好的聲譽,是廣大詩歌愛好者和廣大師生的重要參考書。
本書是一部記錄作者文學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論篇從創(chuàng)造社的異軍突起、創(chuàng)造社的分期以及創(chuàng)造社從鼓勵多元發(fā)展到獨尊普羅文學的文藝思想入手,談了創(chuàng)造社的歷史,創(chuàng)造社的分期和創(chuàng)造社的文藝思想的有關爭議以及創(chuàng)造社的創(chuàng)作活動等;郭沫若篇包括有關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編后,以及郭沫若名詩鑒賞、對郭沫若作品的具體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應采取的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圣”,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
本書以專題立目,縱論現(xiàn)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集群,正為補現(xiàn)行小說史之失,而將時賢之群體、社團、流派論擴而大之,以此統(tǒng)觀現(xiàn)當代小說發(fā)展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