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文精神研究》是一本系列論文集,從2007年至今每年一期出版。該書是北京社科院大力支持的人文研究精品系列叢書之一,該書所約稿件大都是中外著名學者的文章,旨在探索中外人文精神的諸種問題,以期為我們的文化發(fā)展貢獻些許力量。主要意義在于:*,加強對中外人文精神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哲學,也有助于加強中國文
《道、自然與人》精選了金岳霖先生的四篇有價值且能體現(xiàn)其研究成果的哲學、邏輯學英文論文,采用英漢對照的形式呈現(xiàn)給讀者,旨在介紹作者的哲學和邏輯學思想。金岳霖先生精彩的哲學論述、地道的英文將會使這本書成為中外學者、哲學愛好者不可多得的讀本,也將推動中國哲學、邏輯學在廣大讀者間的普及。
本書收錄了作者在報紙、學術期刊上發(fā)表過的論著,在有關會議與場合發(fā)表過的講話及媒體、學者對他的訪談和對他的作品的評價等文章共88篇。書中共分理論探索、文化研究、社科尋徑、學術訪談四部分,其收錄的文章有:《論問題的哲學》《深化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的思考》《堅持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等。
“中華文學史料”對中華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為促進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與地域文學文獻的研究,增進會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友誼,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分會2017年年會暨中原文學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要議題有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學科理論與方法,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數(shù)據(jù)時代文學總集的編纂與研究,中原文學文獻
《新周刊》作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記錄著中國社會的脈動和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閱讀著《新周刊》成長的新銳青年,如今已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中堅力量。《新周刊》用敏銳的觸覺、暢快淋漓的話語、犀利的評點方式,對時代、社會、城市、生活方式等進行精彩的解讀和提煉。 本書包括高曉松、村上春樹、李銀河、蕾拉·
《新周刊》作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記錄著中國社會的脈動和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閱讀著《新周刊》成長的新銳青年,如今已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中堅力量!缎轮芸酚妹翡J的觸覺、暢快淋漓的話語、犀利的評點方式,對時代、社會、城市、生活方式等進行精彩的解讀和提煉。 本書包括六神磊磊、張頤武、肖鋒等名人對話與訪談,是過去
戴家祥(1906-1998),字幼和,浙江瑞安人。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先生學習甲骨文、金文等。1928年畢業(yè)后,曾先后在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任教。1951年起,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主要研究領域是古文字研究和歷史研究,在古文字考釋、古文字字典編纂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主要代表作《金文大字
華中科技大學2017屆優(yōu)秀碩士論文,主要是社會工作專業(yè)論文。1.魯文雅的文章基于賦權式的行動研究理論,通過反思L社區(qū)開展的針對流動兒童賦權社會工作服務的全過程,從需求評估、活動策劃與方案執(zhí)行多階段多層面分析影響賦權目標發(fā)生偏移的關鍵因素及其過程,揭示在服務效果評估階段,社會工作者為何以及如何掩蓋了賦權目標發(fā)生偏移這一現(xiàn)
《珠江論叢》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原則,研究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歷史、社會以及生態(tài)等方面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為廣大的教師、科研工作者開辟學術研究的新園地、新平臺。為辦好教學型大學服務,為深化我國改革開放服務,為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主要內(nèi)容有:研究社會科學主要學科的
本書是以北京印刷學院辦學60周年、校報發(fā)行400期為契機所集結(jié)的特別文集,匯集了2011年至2018年校報第四版中印院師生的優(yōu)秀文章。辦學60年來,北印人始終銘記所肩負的國家責任和使命擔當,傳承中華印刷文明,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媒文化。這本文集記錄了北印青年學子行走在印刷出版?zhèn)髅筋I域中天馬星空的奇思妙想,有的書寫對于專業(yè)問題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