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資料(總119號)》內(nèi)容包括了塞切尼·貝拉伯爵在遠東——從武昌到荊紫關;康有為日記;靜生先生遺墨;倪嗣沖碑傳四則;王世杰日記選;周嘉彬自傳等。
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七言詩、詞、曲是我國古代的重要詩歌體裁。本書首先介紹了詩歌格律的基礎知識,然后重點討論了五七言詩、詞、曲的格律和用韻。作者在專門的理論論述之外,列舉了大量的詩詞曲范例,讓讀者通過閱讀具體的作品得到更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掌握詩、詞、曲格律的基礎知識。
作者從唐代文化主潮的轉(zhuǎn)型等方面綜合考察、尋找李杜詩風之變的多層原因,且從更宏闊的文化大范圍和更深層的文化內(nèi)涵對李杜詩風之變作了全面透徹的探討。
少林海寶系列三.決戰(zhàn)少林之巔
張鮮明攝影作品選集。非實物拍攝,作品絢麗奇幻,極具視覺沖擊力。
本書將1840—1949年間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在寫作體例上,將縱向的歷史脈絡與橫向的歷史專題結合起來,從縱向上勾勒了近代中國的千古變局、自強新政、辛亥風云、軍閥政治、嶄新取向、十年初建、抗日烽火、歷史抉擇等基本歷史走向,凸顯重大事件的歷時性;但又不局限于時間順序,兼顧歷史事件的共時性,將中國近代史分為九大專題:鴉片戰(zhàn)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創(chuàng)辦十余年來,在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關注與支持下,產(chǎn)生了良好的學術效應與社會影響,現(xiàn)為CSSCI來源集刊。本刊主要刊載關于*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力爭成為海內(nèi)外民國史研究的窗口與園地。在求實的基礎上鼓勵創(chuàng)新是本刊的
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文選》是根據(jù)李鐵映院長的倡議和院務會議的決定,由科研局組織編選的大型學術性叢書。它的出版,旨在積累本院學者的重要學術成果,展示他們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成就。二、《文選》的作者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具有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稱的資深專家、學者。他們在長期的學術生涯中,對于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三、《文選
《舊日影像》用舊照片去展示中國的歷史事件,如“戰(zhàn)爭”、“義和團”、“通商口岸”等,對過去大多數(shù)只停留在文字層面的讀者來說,都是新穎的。本書收集的文獻和景觀照、肖像照和照片明信片,全部來自上海、倫敦、巴黎和波士頓的私人收藏、檔案館和圖書館。攝影師如約翰•湯姆森和菲利斯•比特等所拍攝的照片主題廣泛,
本期刊發(fā)《天津英租界皇冕契及其他》、《李鴻章撰王茂蔭神道碑》、《張曾敡檔案所存山西大學堂史料》、《韓國人眼中的臨城劫車案——匪巢探險記》、《光復會之發(fā)源》、《1945年中蘇莫斯科談判斯大林與宋子文會談記錄補遺》等經(jīng)濟、文化、外交方面的資料共11篇,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