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自然災害/院士談減輕自然災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頤先生所著“院士談減輕自然災害”系列科普讀本之一。這一本專門談減災,它既是該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也可以看作是整個系列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我們理解了人類社會與其賴以生存的地球之間的共存關系,更好地領悟自然災害的真諦,才能把握應對自然災害的策略,服務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共
《中國近代十大災荒》甄選了中國近代史上災情十分嚴重、影響極為巨大的十次重大自然災害,分析了災荒頻發(fā)的原因、災荒和政治的關系、災荒和社會的關系,并力圖通過對災荒發(fā)生發(fā)展的成因、過程、后果以及各種災害的頻率及相互間的聯(lián)系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我國近代災荒的規(guī)律。書后附《中國近代災荒年表》,勾勒了近代災荒的輪廓。該書是從個案方面
本書介紹了冰雹的形成和危害、霧是由水汽凝結而成、雪花的尺寸、下雪天特別安靜的原因、神奇的地光、地震海嘯的危害、神秘鬼火的形成、夜天光的產生、赤潮對人類的危害、溫室效應就是花房效應等內容。
長期以來,近代災荒史研究一直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項空白,因此,學者們從探求災荒史的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入手,說明研究近代災荒史的重要性。李文海認為,研究中國近代災荒史,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它一方面可以使我們更深入、更具體地去觀察近代社會,從災荒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相互關系中,揭示
遙感作為一項技術手段,在地學、天文學、環(huán)境科學等均有廣泛應用,從而衍生了一系列遙感應用產品,這些遙感應用產品正在打破不同領域科學研究的壁壘,一些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之間的壁壘也正在瓦解,決策者可依據(jù)遙感應用的專題產品,結合實際情況,直接進行決策。遙感應用產品給各個學科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但針對遙感應用產品的完整、全面的真
清代寧夏地區(qū)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
基于無人機獲取的厘米級高精度正射影像以及三維點云、航拍視頻、傾斜攝影、720°全景等多樣化成果集成應用,拓展臺風災情應急信息獲取內容與處理的深度,建立成套化無人機臺風應急與管理信息獲取、處理與成果編制技術體系,為迅速果斷處理救助和救援工作,以及防止事態(tài)的進一步惡化、事后救治的應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面向災情分析、災后修復
《空間災害/院士談減輕自然災害》是由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地震出版社共同策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中國地震局科技委主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陳颙先生新創(chuàng)作的科普讀物,詳細、生動講述了空間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空間災害的減輕等,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重要史實,給人啟迪。全書深入淺出,
本書敘述民國時期的災害狀況以及相應的救災、防災技術、制度與實踐等方面的演變歷程。書中分為概述、大事記、災情、救災、防災五編。
本書敘述宋元時期的災害狀況以及相應的救災、防災技術、制度與實踐等方面的演變歷程。分為概述、大事記、災情、救災、防災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