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病原生物和免疫學基礎兩篇十六章,并附有實驗指導。第一篇病原生物包括微生物概述、細菌概述、常見病原菌、病毒概述、常見病毒、其他微生物、人體寄生蟲概述、常見人體寄生蟲,共八章。第二篇免疫學基礎包括概述、抗原、免疫球蛋白及抗體、免疫系統(tǒng)、免疫應答、抗感染免疫、超敏反應、免疫學應用,共八章。實驗指導包括實驗室規(guī)則和五個
本書為細菌學方面的專著,資料充實,內容新穎。全書收集了大量的病原菌、條件致病菌,對這些細菌特征的鑒別都進行了簡要論述,到目前已收集到的菌屬280個,菌種約5000余種,可供科研、教學、臨床醫(yī)學、獸醫(yī)學、檢驗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公共衛(wèi)生等單位應用和參考。
本書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對其求學及科研生涯的回顧——求學與規(guī)培、多態(tài)性研究、發(fā)現(xiàn)病毒和研發(fā)疫苗,以敘事和說明相結合的方式,以遺傳和基因為切入點,對乙肝病毒的來龍去脈、相關研究的新進展,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作了詳細的分析與說明。本書不同于一般的學術性書籍,對一些概念的解釋通俗易懂而又不失科學性;同時,本書利用數(shù)據(jù)和圖片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學習指導及習題集》是全國高等職業(yè)教育臨床醫(yī)學專業(yè)(3+2)規(guī)劃教材的配套教材。全書與第八輪《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材的各章節(jié)相互對應,每章節(jié)包括學習要點、習題及參考答案三部分。學習要點為教師授課的重點,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習題是本書的主要內容,試題類型包括選擇題(A型題和B型題)、填空題、名詞解
本書為開放教育教材,內容包括:抗原,免疫器官和組織,免疫分子,免疫細胞,免疫應答,臨床免疫,細菌學總論、各論,其他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病毒總論、各論,真菌。
本書分為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技術和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兩個部分,內容包括:凝集反應、沉淀反應、補體參與的血清學反應與中和反應、細胞免疫功能測定、固有免疫功能測定、酶免疫技術、固相膜免疫測定技術等。
本書共六篇,內容包括:細菌學總論、免疫學基礎、細菌學各論、真菌學、病毒學、人體寄生蟲學。
本教材分為基礎理論和實驗指導兩個模塊。基礎理論包括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兩部分,共11章,病原生物學主要介紹病原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特異性診斷和防治原則;免疫學主要介紹抗原、免疫系統(tǒng)、免疫球蛋白、免疫應答、抗感染免疫、超敏反應、免疫學檢測和免疫學防治。實驗指導共設6項實驗,突出實踐性、項目標準化、操作步驟流程
由戚中田教授主編的《醫(yī)學微生物學》(第四版)是在第三版教材基礎上進行修編的。新版教材由細菌學、病毒學和真菌學三篇組成,傳承了“三菌、四體、一病毒”的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體系。《BR》與第三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新增了“冠狀病毒”一章(第三十章),對近年鑒定的SARSCoV2等進行了重點介紹;增加了鼻疽與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人
本書是一本介紹如何科學防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科普讀物。呼吸道病毒感染表現(xiàn)出明顯的人際傳播和跨地區(qū)傳播的特點,切斷其傳播途徑是主要的防控手段。本書內容既包括大眾最為關心的病毒傳播途徑、癥狀、個人防護要點,也包括防護注意事項,匯聚了當前最新的防控知識,注重解答預防工作的具體細節(jié),是現(xiàn)階段急需的呼吸道病毒感染防控普及讀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