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官民互愛體系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官民關系的學術專著。官民互愛體系的構建是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和諧和社會和諧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國古代盛世生成的重要原因和表征。目前學界對中國古代官民互愛體系的研究較為薄弱,研究成果不多,因而本選題具有較高的學術意義。全書分為九章,以大量的史料,尤其是漢魏隋唐時期的史料為基礎,闡釋
《春秋學研究》由同濟大學曾亦教授與復旦大學郭曉東教授主編,為國內首本以春秋學作為研究對象的輯刊,此為第三輯。《春秋學研究》(第三輯)共30萬字,收文章13篇,分4個欄目:公羊發(fā)微、春秋學史、禮學與制度、讀經札記。文章總體質量較高,反映了學界春秋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輯研究論文在主題上集中于春秋學,兼涉禮學,既有對專人專書
本稿內容為中國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論文及述評。時段為中古隋唐到宋代、明代。常設欄目為專論、書評等。本期為禮學與禮制專號,刊出文章15篇,包括導讀1篇,專論9篇、譯文3篇、書評2篇。內容包括《周禮》的賦稅制度及其與法家的關系,從夫妻牉合看喪服制度中的女性處境,宋元嘉二十三年何承天奏彈文書再析,陳朝郊祀禮新詮,等等。本書旨在成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初名《列國志傳》,作者為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余邵魚;后來,明末馮夢龍在此基礎上加以改編,易名《新列國志》,共一百零八回,篇幅較原書大為擴充;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又對此書作了修訂潤飾,加上評語、讀法和注釋,最終成為現(xiàn)今流傳的《東周列國志》。全書共108回,起于周幽王被殺,止于秦始皇
本書以《左傳》的記事為基礎,偶爾也參考其他文獻如《國語》《史記》、諸子著作中的相關內容,以春秋時代爭霸為主線,講解整部《左傳》記載的二百四十多年間各諸侯國的重大史事。 《左傳》里記載的史事頭緒紛繁、內容離散,一般讀者不便把握前后的因果聯(lián)系,因此,本書在完全忠實于《左傳》原書原文的情況下,將相關史事的零碎記載抽繹出來,
本書為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集刊,是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古代中國文史研究前沿高水平成果的展示平臺。不僅有海內外學者有代表性的研究論文,也有學科綜述,對于集中了解相關學科研究的現(xiàn)狀具有重要價值。內容為中國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論文及述評。一年四期,每期均集中一個主題,或為文學領域,或為史學
《春秋正傳》系明代大儒、心學家湛若水解說《春秋》的著作,該書批駁了《春秋》三傳以及胡安國等歷代經學家總結的“《春秋》義例”,認為這些義例繁瑣而且支離,遮蔽了孔子寄予《春秋》的大義。因此,該書主張“核諸實事”,在考訂春秋史事的基礎上理解《春秋》。該書大膽地批判前人的權威說法,不僅在《春秋》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可以視為
《東坡書傳箋譯》是目前國內為《東坡書傳》進行整理、詮釋的創(chuàng)新之作。它在學術思想及學術觀點上的一大特點是充分揭示東坡的民本思想。從歷代《尚書》學中,可以看出最能真正體現(xiàn)"以民為本"意識的,惟獨東坡此書?v觀歷來的各家《書傳》可以發(fā)現(xiàn),朝代愈往后,崇尚德政、仁政的觀念愈加淡漠,而尊崇皇權、以帝王為中心的詮解意識愈加濃烈。忽
春秋是中國文化的爆發(fā)期,是中國歷史上鮮有的一段百家爭鳴、思想活躍的黃金時代,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輪番登場,積淀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同時也代表了中華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個大變局時代,對欲望的追求導致爾虞我詐、骨肉相殘,伴隨著的是對規(guī)則的破壞,是人性惡的一面的爆發(fā)。春秋時期,是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設的過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