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叢書:庭訓格言
父母總有一天會辭世,但平常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也許你還年輕,還有幾十年的時間跟父母相處;也許剩下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但現(xiàn)在行動也不晚。從書中的55件小事做起,用一點一滴的行動來珍惜和他們——這兩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最怕我們受到傷害的人,最想見到我們的臉和聽到我們聲音的人—&mda
《大愛:〈孝經(jīng)〉的密碼》一書系“幸福國學”閱讀推廣人王扉繼《破玄:老子的密碼》后的又一力作。作者以古文《孝經(jīng)》為底本,參校今文《孝經(jīng)》以及朱熹的《孝經(jīng)刊誤》,對《孝經(jīng)》文本進行辨析考證,正本清源。每章體例分為五部分:釋要、通解、消逝的字符、硯池堂夜話、超級鏈接。其中前三部分立足于經(jīng)文本身,通過訓釋重點字詞,厘清了歷史和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靶ⅰ笔侨寮覀惱硭枷氲暮诵,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抖男ⅰ酚蓺v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huán)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本書由名家繪圖,詳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本書收錄了多篇中國古代的家訓,并附有譯文和評析,內(nèi)容包括:《詩經(jīng)》四篇、《論語》十則、《荀子》二篇、《老子》四則、《孟子》三則等。
《了凡四訓》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四封家書,主題思想就是告訴人們,命運不單是可以改變的,還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怎樣掌握好自己的命運,怎樣改造自己的命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這一切與人的道德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而人的道德里面包含了謙虛、善良、真誠、尊重他人、天下為公、仁義禮智信等。清末大儒曾國藩推薦給家人看的*本
《顏氏家訓》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經(jīng)典著作。本書詳述立身處世之法,辨正時俗謬誤,兼論音韻筆畫,考證典故,品評文藝,特別強調(diào)要學習經(jīng)世致用的知識。文筆樸實,內(nèi)容多可取。一千四百年間,公認為家訓之祖,書中蘊涵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閃爍著傳統(tǒng)美德的光輝,很多論述,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了凡四訓》是明清以來在民間流行甚廣的勸人為善之書,作者為袁了凡。袁了凡,原名表,后改名黃,字慶遠、坤儀、儀甫等。原號學海,后改為了凡。了凡先生的生平資料主要有清代彭際清所撰《居士傳》卷四十五的《袁了凡傳》,以及《了凡四訓》中有關其生平的自述。此外,吳江及嘉善縣志等資料中也有關于了凡先生生平的介紹。
全書分為8章,內(nèi)容包括:家訓文化式中國家庭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上海古代名人家訓、上海晚清名人家訓、上海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家訓等。
我國古代家訓肇端久遠,從產(chǎn)生于殷商之際的《周易·家人卦》中,可窺見上古家訓之一斑。后來歷代雖然都有家訓產(chǎn)生,但大多只是從來一側面對子孫加以訓誠,直到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問世后,古代家訓才系統(tǒng)化起來。此后,歷代遞相仿效,遂使家訓文化蔚為大觀。 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這筆遺產(chǎn),從中獲取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