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意撇開陳師道之江西詩派與蘇門文士的身份,從其實際創(chuàng)作出發(fā),在無黨派視野下審視其創(chuàng)作個性,重新界定“后山體”的內涵,客觀還原“以詩為詞”的本義及與其詞作的關系,全面觀照其散文的創(chuàng)作風貌。主要觀點有:陳師道詩歌的風格有二,一曰“枯淡瘦勁”,此即所謂“瘦硬”,二曰“深勁”“雅奧”,此即“后山體”之典型風貌;《后山詩話》
《李太白詩傳》是為唐代大詩人李白(字太白)撰寫的一本傳記。傳記以李白詩文為綱,發(fā)掘詩文意蘊,探究詩人心跡,通過對詩文的深入解讀,展示李白一生的思想歷程與創(chuàng)作歷程,再現(xiàn)盛唐時代歌手的悲喜人生。行文詩傳結合,引人入勝,攜手讀者登堂入室結識太白其人其詩,感受詩人的夢想與追求、歡樂與悲愁,領略詩作的情思根由、意象蘊含。是一本雅
本書主要介紹新疆地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民族手工藝等。語言典雅蘊藉,述說民族史詩經典《瑪納斯》、《江格爾》等不朽的傳奇,探尋木卡姆藝術、麥西熱甫等播散的足跡,暢談樂器、土陶、皮編等傳統(tǒng)的手藝瑰寶。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浙東民間文化的淵源流變;浙東鄉(xiāng)土小說作家的民間文化意識;浙東鄉(xiāng)土小說的創(chuàng)作范式;浙東鄉(xiāng)土小說中的形象譜系;浙東鄉(xiāng)土小說中的民俗事像;浙東鄉(xiāng)土小說中的民間語言。
唐五代小說,數(shù)量眾多,影響很大,它的發(fā)展繁榮與長安有著密切的關系。近年來,雖然唐都長安、唐五代小說均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門課題,但卻少有學者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做深入研究。很多唐五代小說創(chuàng)作于長安,或以長安為故事發(fā)生地。因此,士人的都城生活、長安的風土人情、長安的都城形象及歷史記憶等,在唐五代小說中都有集中而深刻的體現(xiàn),都城長安
本書以魯迅、吳晗、鄭振鐸、馮沅君、夏志清、孫述宇、徐朔方、黃霖、梅節(jié)、陳文新等十位學者研究《金瓶梅》的學術路徑以及治學范式為切入點,從20世紀中國知識體系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型入手,闡明了中國學術轉型期(1911-1937)、中國學術定型期(1938-1978)、中國學術發(fā)展期(197
本書以清代《紅樓夢》中的圖像世界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圖像與文本之間的關系。首先對清代《紅樓夢》的圖像做了梳理和概論;然后從《紅樓夢》小說文本中兩處對畫的直接描述起始,討論圖像對文本的再現(xiàn);最后以日常生活與清代《紅樓夢》小說的視覺化入手,考察歷史大背景下清
《樂府學》是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專門收錄有關樂府學研究文章的學術集刊。2013年,樂府學會經國家民政部批準成立,成為國家一級學會,本集刊作為樂府學會的會刊,擬每年出版兩輯,刊登有關樂府研究的學術文章。本輯收錄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近年來,國家領導人在演講中屢屢引用中國古詩詞,不但有效地展示出了領導人的個人魅力,而且也在世界范圍內彰顯出了華夏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我們也能在演講中引用一些古詩詞,相信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演講效果。鑒于此,本書收集了近180首今人演講中常引用的古詩文。書中特設“巧引妙用”欄目,給出了當代名人
本書將阿來及其創(chuàng)作放置在當代藏地漢語小說創(chuàng)作的大格局當中,以文化的視角切入對一個少數(shù)民族作家漢語創(chuàng)作的深入解讀和細致研究。既分析了漢文化和藏文化對阿來小說的影響,揭示了深受漢藏文化影響的阿來小說的藝術特質和獨特之處,也深入研究了“他觀者”的想象與“自觀者”的言說之間的相反相成,同時通過與扎西達娃、馬原、馬麗華、楊志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