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于拉康精神分析思想的導讀性著作。作者從拉康對弗洛伊德的繼承和發(fā)展開始,結合精神分析實例,逐一闡述了拉康派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如鏡子階段、無意識、能指與所指、壓抑、阻抗、移情、想象、自戀、欲望等,通過這些概念勾連起拉康的思想結構,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地理解拉康派精神分析的思想要義。 作者開宗明義便強調精神分析的實踐性
本書分為兩部分,收錄了《焦慮與危險的相關性:心理功能的變遷》《溫尼科特和科胡特:他們的焦慮理論》《原始焦慮、驅力和對進步運動的需求》《焦慮的精神分析理論:重新考慮的建議》《創(chuàng)傷性誘惑和性抑制》等文章。
本書作者們不只對不可思議之意象的臨床動力學進行了探討,更是在涉及廣泛人性的層面,諸如文學、美術、歷史等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極大地啟發(fā)了讀者的洞察力。
《感覺的秩序》被哈耶克本人定位為一本理論心理學著作,但它的基本闡述方式是哲學性質的。其核心問題在于,人的心智秩序如何形成和進化。為回答這問題,哈耶克首先突顯了物理秩序和現(xiàn)象秩序(即心智秩序)之間的“不同”,并把現(xiàn)象或心智秩序解釋為一種感覺質性的秩序。然后,哈耶克引入了“神經(jīng)秩序”這一概念,并認為在現(xiàn)象或心智秩序與神經(jīng)秩
本書是研讀榮格分析心理學的重要入門書籍。 國際心理分析學會前任主席、榮格學派心理分析師莫瑞·斯坦以對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的研究為經(jīng),以堅實的原典資料佐證為緯,由表及里地介紹了榮格繪制自我-意識、情結理論、力比多理論、本能和集體無意識、人格面具與陰影、阿尼瑪和阿尼姆斯、自性、自性化、共時性等理論的經(jīng)驗基礎和時代
本書集合了霍妮對人格分類、各種形式的內(nèi)心沖突及人格健全探討的畢生精華,不僅展示了霍妮對人格結構驚人的洞察力,也涵蓋了所有人格類型,無論年齡、階層還是職業(yè),每個人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自己的人格原型,看清自己內(nèi)心存在的沖突,對號入座。此外,霍妮更引導讀者在審視、洞察與反思中追求內(nèi)心秩序的安寧,為讀者提綱挈領地指出了化解內(nèi)心沖突
本書是一本從精神分析視角解釋日常生活事件的重要著作。弗洛伊德通過舉例,從分析遺忘、口誤、筆誤、失誤行為等現(xiàn)象入手,說明了潛意識如何瞞過意識的監(jiān)控,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為我們理解看似異常的日常行為現(xiàn)象提供了一個精神分析化的工具。
本書編選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關于人性的深度研究與探討的文章,結合人的欲望、需求與動機,科學地揭示了人性在事件、環(huán)境、個體發(fā)展、認知、自我實現(xiàn)等維度發(fā)揮的作用,并指出了我們該如何與內(nèi)心的沖突、欲望、情緒和諧相處,又該如何破除那些無意識中阻礙我們發(fā)揮人性潛能的心理防御機制。
我們真的了解自己以及我們身處的世界嗎?這大概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的答案,也是弗洛伊德矢钚渝在探索的問題。著名心理學家邁克爾卡恩結合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實案例,本書提出了一些關鍵的觀點,如俄狄浦斯情結、復強迫、內(nèi)疚、焦慮和防御機制,以及支持或擴展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的最新研究。作者還介紹了他自己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中的案例
《精神分析新論》是《精神分析引論》的續(xù)篇,發(fā)表于《精神分析引論》出版的十五年后,繼承了前一部作品的章節(jié)序號,是對《引論》的延續(xù)和補充。在《精神分析新論》中,弗洛伊德對諸如夢、焦慮、本能等概念進一步深化,并對一些新的主題,如女性問題、精神分析的定位取向等作了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