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翟耆年著《籀史》是著錄和考釋金石銘文的著作。成書于南宋初年,原有上下兩卷,后下卷散佚。書中多載金石款識,篆隸尤多,后皆附論說予以考釋。又著錄宋代金石學著作頗詳,其中多有佚失不存者,賴此書猶存梗概。故為研究宋代金石學和文字學的重要文獻之一。今以乾隆四十年抄本為底本,范景中、周小英教授據(jù)惠棟抄本、四庫全書本、劉燕庭味經(jīng)書
本書梳理了篆隸書法方法的技巧及其轉變,筆法的起行收、結構篇章布局及如何賞析漢碑之美諸多方面,是關于漢碑隸書資料方面的綜合性專著。
本書分為六章。內(nèi)容包括:耀州窯的歷史沿革、耀州窯的地域文化、耀州窯的分類及應用、耀州窯的工藝流程、耀州瓷裝飾藝術等。
宜昌博物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15號,該館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區(qū)博物館,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更名為宜昌博物館。新館舍于1993年8月建成并對社會開放。該館館藏文物3萬余件,其中,經(jīng)建檔的三峽宜昌地區(qū)內(nèi)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主要為當陽趙家湖東周楚墓,宜昌市前后坪秦漢墓,宜昌中堡島、枝江關廟山
本書著重展示了新干大洋洲商代文化遺存、吉州窯各色瓷品、以白鷺洲書院為代表的廬陵文化以及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全書分為南國厚土、匯通南北、窯變千年、光耀廬陵和紅色搖籃五個部分。
本書前言重點說明佛利爾在中國的旅行與拍攝這些照片的過程,從中可以看到他對中國文化與古代藝術的真實情感。全書的主體內(nèi)容分為四部分,全部發(fā)表佛利爾在開封、鞏縣、洛陽、杭州拍攝的歷史遺跡照片,并介紹每一處歷史遺跡的沿革與現(xiàn)狀,輔以現(xiàn)狀照片以資比較,以期讓讀者全面了解每處文化地點的歷史面貌與現(xiàn)狀。部分文物古跡還附有測量圖,展現(xiàn)
本書選錄了宜昌博物館現(xiàn)藏包括禮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器、雜器等各時代銅器,圖片形式予以展示,對文物的尺寸、出土地點、外形、結構及紋理等方面進行簡要文字介紹。
本書選擇簪、戒指、手鐲、項鏈、發(fā)針、釧、指環(huán)、心形片飾、鼓形飾、葫蘆形飾、圓片掛飾、長方形片飾、卷邊長方形飾等象征財富的金器,具體而細微地分析了這一貴金屬的前世今生,并指導藏友由一件金器的細部,如,工藝、造型、紋飾、光澤、重量等特征上去鑒別金器之真假、評估金器之價值。
《行家?guī)氵x玉器》論述了歷代玉器特點,中國古玉器文明相當?shù)貜碗s,與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大背景異常緊密地相連,不可分割。具體而細微地指導藏友由一件玉器的細部,玉質(zhì)、造型、紋飾、光澤等去鑒別玉器之真假、評估玉器之價值,力求做到使藏友讀后由外行變成內(nèi)行。
《吐魯番出土文書新探》主要以吐魯番出土文書為基本史料和研究對象,所考察年代為高昌郡、高昌國、唐西州、高昌回鶻等四個時段(約公元4-11世紀)。結合傳世文獻及其他相關出土材料,在對具體文書進行整理和考釋基礎之上,還對文書所見相關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制度、地理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國中古史及中國敦煌吐魯番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