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世界科技成果博覽會在美國費城舉行。美國參展的是發(fā)報機,英國參展的是蒸汽機,中國參展的是一只挖耳勺和一雙小腳女人的繡花鞋。及至20世紀80年代,還有美國人說,中國的火箭像小孩玩耍的鞭炮!而在國際商業(yè)發(fā)射市場上,美國人和法國人早就靠火箭發(fā)射掙得數(shù)以億計的美元,中國的火箭卻只能躺在冰冷的庫房里望“洋”興嘆。面對風
第四章愛情故事 我已經(jīng)采訪到的這些事情,是無法寫入宣傳事跡材料里的,因為,它們不適合在各種報告會上宣講。要想讓這些真實的故事重見天日,只能通過寫作文學作品才能實現(xiàn)。但又談何容易,文學畢竟不是只有感動,它還需要很多東西支撐。要想讓世人皆知,就必須寫的好。深刻的思考,精密的構思,都是不可缺少的。直覺告訴我,手里現(xiàn)有
新中國成立后,《新的探索和整風反右》作者作為親歷者,參與并見證了黨的工作重心從鄉(xiāng)村轉入城市的過程。在究竟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領域怎樣才算建成社會主義的探索中,中國共產(chǎn)黨人進行了包括在過渡時期對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私營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反五反等運動。隨后接踵而來的整風反右運動,作者都以親歷者的身份記述了
這是一群從馬背搖籃中成長的共和國的紅色后代,他們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訴說著艱難歲月的感人故事,他們用平凡奮進的人生詮釋著父輩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們用眷眷之心回憶成長歲月中辛勤付出的育才恩師,他們以拳拳之情在字里行間傳達著從延安到育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精神,默默無聞、勇挑重擔的精神……《成長與
《遠征國殤:滇緬抗戰(zhàn)歷史的追蹤故事/不能忘卻》一書集納了作者近20年來對滇緬抗戰(zhàn)歷史的種種追蹤所得。作者多年來以一個研究者、記者或文宣干部的身份不僅翻閱了大量史料,拜訪同好,重走史迪威公路,采訪過許多抗戰(zhàn)老兵,還參與了國內(nèi)、國際關涉此話題的多數(shù)重大活動,其中在有些活動中作者直接就是策劃人或組織實施者。例如,關愛中國遠征
在祭奠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豐碑上,永遠鐫刻著鄧小平的名字。 英雄逝去了,但他的故事傳唱不衰,后來者仍會以多種形式懷念他。僅以圖書為例,就蔚為大觀。 然而,這其中基本上沒有涉及鄧小平作為書法家的一面。實際上,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鄧小平留下了數(shù)量眾多、書法水平精湛的題詞。這些題詞,有的是緬懷烈士,有的是追憶史實,有的
地雷是一種家喻戶曉的常規(guī)兵器,由于特有的殺傷性和長效性,戰(zhàn)時可殺敵,戰(zhàn)后也會誤傷平民。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因雷患而引發(fā)的人道主義問題觸動著人類的神經(jīng)。 地雷問題究竟緣何而起、爭論焦點;地雷行動有何舉措、進展情況;消除雷患有何愿景、未來走勢……應是人們了解當代世界軍控斗爭的一個重要方面。 譚克明編*的《地雷有約》以翔實的資
《乘風破浪: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重大事件雙語新聞報道實踐》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重大事件多語種全媒體報道”項目成果之一。該項目是學校大力發(fā)展國際化教育的重要實踐平臺,已成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建設課程,也成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實踐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已完成2008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報道、2010年中國上海世
李宗仁,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nèi)“桂系”首領,他是北伐戰(zhàn)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tǒng)。蔣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總統(tǒng),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國,但*終偕夫人郭德潔于1965年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段遗c李宗仁
本書以回憶的形式,通過與母親幾十年來點滴生活小事的介紹,以及對母親那善良、勤勞、質(zhì)樸、堅韌等性格特征的描寫,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故事情節(jié)曲折起伏,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