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張家港市博物館“考古里的長江文明”展覽配套讀物。展覽主辦方聯(lián)合全國16家考古文博單位。展覽內容以時為序,將近百年的長江考古發(fā)展歷程分為10個年代單元,展出文物100件,涉及諸多重量級考古發(fā)現,包括三星堆遺址、馬王堆漢墓、;韬钅、大云山漢墓等。展覽不僅是一部立體化的長江考古簡史,也是對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
《簡帛研究》主要登載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引介海外研究狀況,內容主要包括:出土簡帛的辨識、考證;根據出土簡帛材料考辯史實,研究中國古代的各種制度、思想文化以及社會發(fā)展狀況;登載有代表性的國外簡帛研究譯文等!逗啿芯慷﨩二一秋冬卷》擬收錄戰(zhàn)國楚簡、秦簡、漢簡、三國吳簡、上博簡、肩水金關漢簡的研究論文、述評、譯文,內容涉及韻
本書采用“以圖說史”的方法,以博物館館藏文物為基礎,全面展示出張掖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精美與內涵,其中有印證張掖古老文明西城驛、四壩文化等遺址出土的彩陶;見證張掖地區(qū)民族和草原文化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銅麋鹿;兩漢鼎盛時期的灰陶及青銅器;反映先民農耕、狩獵、生活、娛樂真實場景的魏晉墓出土的畫像磚;絲綢之路輝煌時期文化交流見證的
本書收錄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終南印社名譽社長、當代金石題跋具有影響力的學者趙熊先生金石拓片題跋作品百余幅,涉及古磚、古瓦、碑志、吉金等。其作品既有濃厚的傳統(tǒng)韻味,又有鮮明的時代精神。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部沿海,地理位置重要,素有“省垣海上門戶,閩浙陸上咽喉”之稱。宋元時期隨著社會經濟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福建各地窯場林立,大量陶瓷產品源源不斷到達沿海港口,從這里揚帆起航,開始“海絲”之旅。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閩海之濱的連江憑借地利之便,涌現了塘邊窯、真茹窯、已古窯、魁岐窯、浦口窯、后垅窯等一大批窯址,
本書是一部文物考古報告論文集。本書是望青松、周浩兩位同志在三峽考古發(fā)掘過程中撰寫的一部分發(fā)掘報告或者簡報。有關于秭歸大梁尾遺址發(fā)掘的報告、秭歸長府沱商代遺址發(fā)掘報告、秭歸卜莊河遺址B、C區(qū)遺址新石器時代、周代、漢代文化遺存發(fā)掘報告等等,共收錄22篇,其中19篇是公開發(fā)表的,另有《2014年秭歸縣烏龜包墓群發(fā)掘簡報》《2
本書共分上、中、下三冊。位于半支箭河中游的內蒙古自治區(qū)喀喇沁旗大山前遺址被分為7個地點。1996-1997年赤峰考古隊發(fā)掘的第Ⅰ、第Ⅱ兩地點(分別發(fā)掘1764.85和98.25平方米)的主要內涵為夏家店下層文化,也有夏家店上層文化和戰(zhàn)國時期的堆積,以及少量的遼代遺存。本書是繼《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時期遺址》之后的赤峰考古隊
本書以《大唐中興頌》《大宋中興頌》和《大明中興頌》這三件經典遺存為主要描述對象,圍繞“中興頌”這一主題,從這三件作品的歷史淵源、思想內涵以及藝術價值等角度進行闡釋,進而解讀摩崖石刻如何與家國之情緊密相連,同時也為讀者講述摩崖石刻中豐富而感人的中國故事,呈現為一部既有書法美感又有人文溫度的著作。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渾河流域區(qū)域性考古試掘報告”,通過對渾河下游區(qū)域性考古調查過程中發(fā)現的一系列相關城址、遺址或墓葬開展的試掘工作,可以系統(tǒng)了解內蒙古中南部先秦考古學文化序列。下編為“新店子墓地發(fā)掘報告”,對該墓地材料整理與研究,再現了內蒙古中南部地區(qū)東周時期歷史文化的面貌,為深入研究該區(qū)域人群遷徙與融合、早期游
本書全面介紹了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發(fā)現、發(fā)掘以來,如何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礦山生產矛盾的艱苦歷程;系統(tǒng)闡述了中國政府為了原地保護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舍棄十幾億元礦產資源不開采的英明決策,彰顯了中國政府和人民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客觀呈現了銅綠山管委會對標國家的頂層設計和湖北實施的荊楚大遺址保護工程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加